APP下载

透过“马加爵案”探析我国教育目标

2014-07-04曲军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目标

曲军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暴露了我国目前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探析大学生校园犯罪的根本原因,明确了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马加爵案 教育目标 学会生存

面对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使我不由的想起了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这不是普通的命案,也不是常见的劫杀和仇杀。一些被裹得很紧的现实问题,一旦被马加爵挑开之后,不能不令人感到沉重和紧迫。因此,由本案引起的波澜是难以避免的。

马加爵不仅毁了四个鲜活的生命,也毁了四个充满希望的幸福家庭。同时,也毁了他自己和他年迈的双亲。在他设计和实施整个罪恶计划的前前后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动因和什么样的心理轨迹?这些,局外人难以了解。但绝不像初审中他所说的“一时冲动”。如果真是“一时冲动”,怎么会那么从容不迫,表面上又是那么不露声色?其实,在他上大学的前后,都不是那种学习不好又劣迹斑斑的人,除了性格比较内向之外,几乎看不到有什么特点。所以,仅仅用“法律意识淡薄”、“孤僻自卑、不善交往”等笼统的说法是难以解释他的暴行的。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于心理健康,有如下诠释;“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包含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评价和情绪体验及热爱生活,正视现实,人格完整等等。”上述各点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点探寻的方向。

从马加爵给他姐姐的书信以及老师、同学的回忆中,可以约略看出:在入学之初,就表现出他的心理存有灰暗的一面。这种灰暗心理极有可能来自社会上对农民的歧视与不公以及家庭的贫困。其实,对于这种社会现实,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即所谓“想得通上天堂,想不通下地狱。”马加爵很可能属于不能正视现实、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再加上某些同学的炫耀性消费对他的刺激,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以致发展为人性的扭曲。特别是长期的自我封闭,胸中的郁闷、烦躁得不到渲泄和转移,又没有人帮他释疑解惑。于是累积成一股一触即发的恶念。至于麻将桌上受到的刺激,只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看来,钱钟书老先生所说的“贫穷乃害人之物”,确实是理性的判断。杂文家思晨甚至认为贫穷对精神有致命的戕害,过去那种对贫穷的肯定和赞美是真正的昏话。

现实就是如此无情,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人,有的下了地狱,有的却上了天堂。北师大在读硕士生梁慧娟虽然也来自贫困家庭,但她不屈从于命运,也不承认自己与富家子弟有什么不同。从入学伊始,她就从不注意自己的衣着饮食,而是拼命读书,用书籍垫高了自己的心智、净化和滋养了自己的灵魂。

从大二开始,她不仅没花父母一分钱,还不时寄钱给老人。她在完成课业的同时,利用已经不多的睡眠时间,为一些大学翻译多种资料,其中一次用十二万字的译稿,换来5000元的报酬。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敬佩。可以说她是这样的一种人:她始终将个人的尊严视为坚韧的动力,哪怕生活中的幸福只露出一根小小的线头,她也要紧紧抓住并将它拽出来,编织成一件能抵御伤害的盔甲。什么是精神成人?什么是具有高素質的当代大学生?这就是。

罗曼·罗兰大概是出于一种人道主义情怀,或是为了鼓励有各种困难的人好好活下去,他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每个人在太阳底下都有一个位置。”这就是说,人应该将最大的信任留给自己,让美好的感觉占满自己的心灵空间。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还怎么面对社会!

一位知名的作家曾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劳改,他却始终坚持乐观的心态。他著文说:“你坐你的桑塔纳,我骑我的小毛驴,各有各的潇洒;你饮你的茅台酒,我喝我的二锅头,醺醺然的感觉差不多;你穿你的名牌货,我着我的吊腿裤,里面的货色都一样。”如果人人都能保持这样的心态焉能有失落感!

其实,任何人都无须自轻自贱。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可能一时没有手提电脑、华美的服饰、周末的宴饮以及女士的青睐……但是,你同样呼吸校园的清新空气,同样享受灿烂的阳光,同样享有图书馆的座席以及宿舍的五尺卧具……如果你肯像梁慧娟那样努力,你还会比别人更富有,比如知识的吸纳、考试的成绩、师长的评语以及同学的赞誉……。这些,都与贫富无涉。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早就有言在先。他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这确实是至理名言。看来,马加爵不是被贫困所放倒,而是被自己对贫困的看法所放倒。

马加爵出事后,其父马建夫一直沉浸在愧疚自责中。这位54岁的憨厚农民对记者说:“杀人是一种罪过,他对不起任何人,他应该去自首……我要向辛苦的警察道歉,我也替受害的家属伤心,我对不起他们……”虽然他无须负法律责任,但这是他的道德自省。有关人士也应该通过这种道义上的自责自省,进一步打开素质教育的通道,而勇于面对现实则是第一步。

某大学学生宿舍,曾堂而皇之地贴出一幅仿顾宪成的门联:“歌声、酒声、麻将声,读书无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 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现实,能不令人感到沉重和紧迫吗?不可否认网络所散布的色情、暴力、平庸、虚无、没落、浮躁等内容,对精神的侵害已相当严重,这已经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如果……对于马加爵本人以及被毁掉的四个鲜活的生命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如果”了。不过,我倒愿意从“如果”开始,对马案进行一些探索。

如果,人们能够正视这样的现实: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精神蒙昧,从而尽快补上这一思想教育的空档,使学生从入学伊始就能得到人文精神的启蒙。假如学生经常思索的是有关灵魂、品格和道德情操等高尚宏大的事,还会作出伤天害理的勾当吗?我想不会。

如果,老师能够打开学生感情的阀门,让他们尽情倾吐胸中的困惑与郁闷,再以平等的姿态相互沟通,而不是冷漠地说教和训斥,也许马加爵这类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宿舍的管理者和同学们能够尽早发现一名学生无故不知去向,第二天课室里又不见其踪影,或多方寻找,或立刻报警。那么,另外那三个人还会无辜死去吗?

云南大学一位教师痛心地说;“马加爵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一个健康自由的清道夫,比一个乖戾自私的天才更符合教育的目标。”其实,教育的目标很明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定位只有四个字:“学会生存”。事情竟然如此简单,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反思一下吧。

我国教育只有秉承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才能杜绝诸如此类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明辉.基于培养目标定位层次性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26期.

[2]刘瑞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提升及启示[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年05期.

[3]顾志刚,吴建平.畅通中高职衔接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高教论坛;2013年10期.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
基于新环境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
慕课背景下我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差异性目标定位
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目标及方法探讨
“互联网+”时代中国高职教育转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