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班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特征分析与体系建设研究

2014-07-03郭庆磊张福珍

2014年7期
关键词:导师制实验班高等教育

郭庆磊 张福珍

摘 要: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正处于关键时期,实验班导师制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据此,本文对实验班导师制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导师聘任、导师责任与学生义务、交流方式、评价和激励措施方面提出了实验班导师制的配套制度建设。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验班;导师制

一、引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创新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影响,我国对教育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从最早的“少年班”到各种各样的“教改班”、“提高班”、“强化班”,再到各种英才计划、创新学院。国家一直在通过政策引导高校进行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各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一直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我国高校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的实践很多,高校创新实验班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创新实验班是我国高校尝试创新教育的探索,是我国本科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试验田,是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成果,也是我国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实验班导师制特征归纳

1、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所指导的学生实行个别指导。本科生导师制强调通过导师形式多样的指导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过去学生的创造性被抑制、个性得不到发展、人才同出“一个模子”、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的被动局面。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2、基于学业指导的综合素质培养。从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内容来看,尽管他们兼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职责,但以专业指导为核心的学业指导始终是导师工作的主线。一方面,本科生导师的工作重点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特别是在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掌握大学学习方法、通过参与科研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高校专业教师一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较成熟理性的判断能力,他们能够从专业教育入手,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将个性化的成才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真正将综合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师生互动与学生主体性激发。同教师相比,导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教师重在“教”,即传授知识、技能;导师则重在“导”,重在为学生的品德、学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建议和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方面;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目的。

4、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本科生导师制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调师生交往的制度化建设,将经常性的面对面的交流与辅导视为导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导师正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学生的密切交往,全面掌握被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业、兴趣、特长以及心理等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同时,本科生导师制更加强调师生轻松、自由的交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导学氛围和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导师的学术修养、治学精神和人格品质对学生来讲时时刻刻都是一种熏陶,对学生专业兴趣、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术人格乃至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导师也就成了相伴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

三、实验班导师制的配套制度建设

1、完善导师聘任制度。导师的选拔关系到导师制实际实施的成败,其合理的选拔是实验班导师制的重点,所以要制定合理的导师甄选标准。关于实验班导师的聘任,应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我们认为要从师德、知识结构与科研能力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求实验班导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具有敬业精神,富于爱心和教育创新理念,身体健康,能切实承担起导师的责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二是要求实验班导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三是要求实验班导师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强,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2、明确导师职责与学生义务。推行实验班导师制的过程中,特别要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的工作职责是: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及安排学习过程;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各项心理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规划。

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地联系请教导师,特别是应该充分利用E-mail、QQ、电话等多种沟通交流媒介,增强指导频率。同时,为提高导师制实施效果,在规范导师行为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导师对学生的评价,赋予导师评价学生的权力,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导师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导师制的好处,从而更好地利用导师制这个平台;通过交流导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哪些问题、哪些环节上需要导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指导与帮助,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第一、集中指导:导师针对共性问题召集学生集中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个别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导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平等交流、沟通,寻找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休闲谈心会:导师与所带的学生不定期地聚在一起闲聊,内容广泛。

4、完善导师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将评价考核与有效地激励机制有机结合的导师工作评价制度才科学有效。实验班导师的指导工作不仅仅需要导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导师投入极高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达到改革的效果。根据导师工作评价结果,建立导向性的激励体制,奖优惩劣,才能充分发挥评价对导师的激励作用,调动广大导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实验班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内涵拓展与体系建设研究——以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例”(YY12022)

参考文献:

[1] 李雄鹰.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

[2] 孙晓飞.高校辅导员制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冲突与平衡[J].宜春学院学报.2012(1).

[3] 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1(8).

[4] 齊文.导师制度对于本科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

猜你喜欢

导师制实验班高等教育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