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利主义取向下的教育绩效研究

2014-07-03陈晨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

陈晨

摘 要:功利主义取向下的社会各方面导向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偏离。教育绩效作为教育管理领域中的一大问题,其在功利主义取向下凸显出教育绩效评估体系低信效度、浅层次化与形式化;教育绩效与现代信息交叉融合的艰难性;教育绩效责任制的趋同性等问题。基于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研究建议:建构合理、科学、规划的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四位一体”的教育绩效技术监管体制;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绩效改革之路。

关键词:功利主义取向;教育绩效;教育管理

随着“奢靡之风”、“拜金主义”在现下中国愈演愈烈,功利主义取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如此背景下的教育,必然也会受到一定的价值导向,使教育过于追求形式化、结果化,流于表面、注重结果。教育绩效,作为衡量教育目的、过程、方法与结果的一种手段,应回归教育的本身,避免功利主义取向的负面作用。因此,如何提高社会功利主义取向大背景下的教育绩效,实现教育绩效的基本价值,是教育现代化、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功利主义取向下教育绩效的存在问题

(一)教育绩效评估体系的低信效度、浅层次化

1.低信度与低效度

近三十年里对教育绩效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研究。1985年英国的贾勒特报告中将教育绩效指标分为内部指标、外部指标和运行指标,1986年英国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CVCP/UGC)联合工作小组将教育绩效指标划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三类,卡伦(Cullen)依据管理的概念将教育绩效指标分为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经济指标。[5]

虽然以上部分学者对教育绩效指标体系作出了一定的理论层次的剖析,但由于现实的客观因素,教育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完整系统。这种缺乏社会信度与效度的评价体系使其无法真实地反映目前的教育绩效实质内容。

2.浅层次化、形式化

目前的教育绩效评估在功利主义取向之下仅仅停留于结果,缺乏过程性。体系往往只重视“我这样做的结果(形成性评价)”,而忽视了“我这样做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只重视升学率、毕业率等量化数据的展示,而忽视了隐藏数据背后的定性内容。

究其原因,功利主义取向下的社会,无论是中小学、高等院校或是其他一些职业院校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重视招生率和校园的社会声誉。校园建设只是单纯地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做的表面功夫,只注重形式,停留于浅层次上。

(二)教育绩效与现代信息交叉融合的艰难性

教育绩效逐渐与现代信息技术产生融合,运用现代信息的高科技而寻求便捷性,因此孕育而生了教育绩效技术这一研究领域。“教育绩效技术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找出绩效差距,分析差距成因,从而对症下药,设计和开发合适的改进方案加以实施与效果评价。”[6]

由于多元化背景下的社会,各项技术相应而生。教育部明文规定学校教育的一系列绩效都应阳光化、公开化、透明化。虽然,一方面可以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得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关注与认可;但是,另一方面,无疑是加大了学校的工作量。各大中小学、高等院校在忙于日常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外,还要投入一定的资本、精力在教育绩效的技术研究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功利取向下的学校往往是有头无尾,在刚开始花费一定资金在教育绩效技术的研究上,但随着这种技术的顺利开发后,学校便将此搁置一边,网站、平台等教育绩效技术形同虚设。

(三)教育绩效责任制的趋同性

2002年1月8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突出强调教育绩效责任。“绩效责任制是把一些有关学校教育绩效的法定性信号(如测验分数和辍学率)传递给教育管理者和校外全体选民。其更大的要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正规性的绩效责任制,也就是对学生成绩的相关量化”。[7]

NCLB法案颁布的原则与穆勒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有着相似点。穆勒在《论教育》中提出实现幸福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和他人的幸福,而实现幸福的道路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NCLB中反映了让教育服务于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并且学有所成。

NCLB及差异化教育绩效责任制是美国政府针对美国21世纪初的教育绩效的现状而提出的。而中西方学校教育的现下形势是不一样的。中国妄图将美国的这部规章制度搬到现在的中国教育中,显然是不科学的。教育现状的不同要求中国教育不能照搬照套。这种功利化取向下的教育绩效责任制趋同化是不合理的,也是不恰当的。中西方教育绩效责任制应有所区别,避免走趋同道路。

二、功利主义取向下教育绩效改革的建议

(一)建构合理、科学、规划的教育绩效评估体系

为合理、科学地对我国教育绩效进行评估,首应建构一套完整的、可行的体系。评估体系应避免单纯的结果性评价,而应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完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另外,体系内容中的相关维度必须是可量化的、可评估的。评估时间应由定期改为不定期,加大抽查力度,将形式化趋之于外,更加注重内容实质化,并培育学校内部的评估文化,转变“要我评估”到“我要评估”的思想,结合自我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除了完善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外,评估小组的建立也必须是合理的、科学的。评估小组的人员安排应该融合多方面因素。除原有的单纯教育部门的行政人员之外,理应将社会中的教育机构评估团体、学校师资队伍的联合,并渗透进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其余社会团体成员等,加强中介结构在评估中的作用。

(二)建立“四位一体”的教育绩效技术监管体制

教育绩效技术作为教育绩效与教育技术的融合,是当下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学校虽有建立自身的教育绩效技术,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監管体制,导致教育绩效技术在敷衍应对的功利主义取向下空有虚壳。因而建立“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绩效技术监管体制,让社会、家庭加入到教育绩效技术的监管过程中。

家长投入大量的资本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权对学校的教育进行监管。家长作为评估学校教育的有力群体,理应树立自身权利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密切关注学校教育的绩效,督促学校将教育绩效问题落实到实处。而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对学校公布的教育信息进行浏览,并有权提供建议。学校则针对所谓的年度报告卡对相应的学校进行评估与分类,指定不符合要求的学校进行自我改进。

(三)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绩效改革之路

中国的教育改革同样应该紧扣现状,在借鉴其余各国的教育绩效改革过程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中国的义务教育与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充分享受到教育的机会。但是,美国提出以考试结果作为衡量教育绩效的标准之一,而中国在功利主义、应试教育更加激烈的现状下,理应弱化考试结果唯一的评价现状。所以,中国应该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教育绩效改革之路。(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镜人,汤燕.詹姆斯·穆勒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51-54.

[2] 朱旭梅.再论教育的过程价值——对当前功利主义教育的反思[J].理论视野,2007(4):11-13.

[3] 郝焕香.浅析当代美国基础教育绩效责任制[J].吉林教育,2008(16):9.

[4]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9):20 -24.

[5] 何履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之二——职院校继续教育绩效宏观指标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5-17.

[6] 张祖忻,希建华.换一种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教学质量问题——开拓教育绩效技术研究领域[J].开放教育研究,2012(6):21-26.

[7] 王俊景.NCLB下美国k-12教育改革的新特点——绩效责任制的新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04(11):22-26.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
实践教学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分析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