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区域经济理论发展及实践

2014-07-03王婧

2014年7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区域经济

王婧

摘 要: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历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每种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 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努力进行了探索实践,提出了各具时代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毛泽东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结合当时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提出了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第一,正确把握和处理沿海与内地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平衡发展,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步往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均衡布局为中心,将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第二,我国广大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内陆地区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落后。毛泽东认识这关系到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以及国防安全和巩固等重大问题。因此,他强调要努力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消灭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毛泽东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得旧中国不合理的经济格局开始初步改变,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消灭地区差别而忽视了必要的经济效益,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的不平衡状态。受历史和当时条件的限制,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该理论的实践为后来邓小平同志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经验①。

二、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及实践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经过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经验教训后,形成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先富带动 后富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上存在非均衡性。因而实行了由东向西的“台阶式”发展、“三步走”渐进式发展、基础产业重点发展,实行“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战略,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之精髓也正在于此。这样,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②这是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

第二,推行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 战略。优先发展相对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然后以东部带动西部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形成合理区域经济布局。这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东部地区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了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 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的发展格局。

经济特区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这些地区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但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由此带来了负面效应。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需要进一步创新与提高。

三、江泽民的区域经济理论及实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实践发展要求,并在认真吸取前两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经验并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他强调坚持协调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面对新形势,重点在于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

第一,积极促进区域经济的联合协作与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提出,其最终的目的是消除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联合协作,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形成功能互补,打造综合优势,使各个区域都成为全国统一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實施。江泽民同志对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结合了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基础上,“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运而生。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明确的要求,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序幕③。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先后投入开发使用。这对于调整青海、西藏的能源结构,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促进青藏两省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具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西气东输可以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西电东送,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同时为西部的电力提供广阔的市场,是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胡锦涛的区域经济理论及实践

胡锦涛强调要把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切实贯彻落实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土规划,按 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 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这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第一,要构建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根据不同区域各自的功能确定了四大功能区域。优化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龙头,促进这些地区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的集约化程度。通过改变依靠占用大量土地、消耗大量资源和排放大量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使优化开发区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功能区域。重点开发区是发展潜力大的区域,要进一步充实基础设施,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以及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限制开发区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要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发挥国家的财政功能,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保障生态功能的正常性。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 形成合理 的空间开发结构。要建立主体功能区域间互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格局。

第二,调整经济发展布局和经济结构,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国家运用现代科技来不断地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同时,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促使经济发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提高制造业在产业中的比重,使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并进④。

总之,历代领导人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 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变的核心。同时,历代领导人提出的这些经济发展理论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这给未来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黄德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比较研究 [J].广西大学学报2006,(3):49-51.

[3] 温晓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区域经济思想探析 [J].经济体制改革,2001, (6):11-14.

注解:

① 苏雪莲:《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实践》,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 12 期,10-12。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③ 黄德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比较研究》,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第3 期,49-51。

④ 彭恩胜,聂国林《论胡锦涛区域协调思想》,特区经济,2008,第1期,29-30。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区域经济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