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4-07-02杨光源
杨光源
摘 要:高职教师想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要建立在对当代学生的充分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反复实践并逐步改进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任务量化教学法;分组协作学习法;交际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高职教师想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举例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有效运用。
1 任务量化教学法
高职学生多数英语基础较差,学习态度较为消极,自控能力较差等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以往的教学方法只能更加降低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任务驱动法可以在每次课前,教师针对本次教学目标设计实用、合理、有趣的教学任务。实用是指任务应符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合理是指任务能够清晰的传达教师意图,有趣是指任務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共鸣。布置任务应明确指出任务要求和目的,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在课堂上适时的给予引导和修正,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分组协作学习法
以往传统课堂上,每次只有一名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其他学生侥幸过关后会放松下来,对被提问到的学生说些什么少有理会。如果这种状态长期持续下去的话,受益的只能是部分学生,对于其他的多数学生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如果把这种方法用到高职课堂上,那简直是彻底的失败。被提问的学生摸不着头脑无法回答,其他学生也未必会听老师的讲解。为了杜绝这一现象,高职教师要放弃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应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自身的积极性、创新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合作,学生不再是单枪匹马取而代之的是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树立集体荣誉感。
举例来说,课堂上分组以3-5人为宜,相邻而坐,优势互补,按照学生基础好坏、学习能力的高低、性格等进行分组,以达到优化组合,这样才能达到分组学习的预期效果。分组后,教师可要求小组中自行选举组长,负责领导、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布置任务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对小组进行引导。对小组成员多加鼓励,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小组应最后展示其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评价。以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广告对于商品推广的优势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寻找创意,准备2-3分钟的广告表演,最具创意、表演生动的小组获得荣誉、分数奖励。通过分组学习,学生课堂英语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尤其显著。
3 交际互动教学法
语言的最直接作用就是与他人自如的交流与沟通。在中国学生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注重笔记和成绩,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于高职学生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这种现象对高职英语课堂的影响是致命的。英语课上学生不讲英语,是老师最头疼的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每堂课的设计上下功夫,精心挑选与课程相关的情境和话题,并将其贯穿到整个课堂中。
如何创造这一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和与掌握的语言基础,让学生能够自然、真实的将自己带入已设定的情景中,有话可说才能有意愿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
举例来说:在学习商务会议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学校中的班长、学习委员、辅导员等角色来设计演练这一情景。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班会:教师为每个角色拟定中英文草稿,而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进行完善并流利的用英语表达沟通。虽然学生从没用英语开过班会,但是通过这种模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掌握了班会时可以用到的一些英语表达用语。坚持下去会使英语更加容易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多的接收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形成英语语言氛围,使英语学习无处不在。
4 启发式教学
当今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树立其创新意识,英语学习同样如此。在高职教育中,怎样才能更合理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举例说明;在讲解单词helpful时,启发学生给出以-ful为后缀的形容词。结果学生说出beautiful, careful, useful,等词汇并将这种方法迅速应用于符合规律的其他单词上去,用以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其次,要将学生真正视为学习主体,接受学生的知识盲点,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且要及时的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多方面修补以往的不足,切实的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要坚持“实战、实效、实操”的教学方针,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然而一切教学方针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于教师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潜心钻研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长期坚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效。
最后,“要允许学生不懂”。教学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