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5-10-10郑彬
郑彬
[内容摘要]紧随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步伐,小学数学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数学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启发式教学法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作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启发式教学法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也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数学规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实际应用过程,不断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启发式教学作为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后,合理运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环节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而在自主分析探究中展开数学学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摒弃传统空洞、单调的知识讲解,在凸显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创设合理情境,并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如在讲解“圆的知识”时,教师可借助自行车道具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将道具自行车更换上椭圆形或正方形车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而逐步引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道具的应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还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化难为易
在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已走进校园,深入到课堂教学,走向了多媒体屏幕教学时代。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适时、恰当地运用,化难为易。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柱、圆锥或类似圆柱、圆锥的物品,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在屏幕中同步呈现瓶子、水杯等类似圆柱的物品图像,进而通过计算机操作将图像简化成标准图形,并标出其底面积与高,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圆柱图形中所包含的形状,进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对于圆锥图形,因其是基于圆柱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图形,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两种不同角度的动态演示,鼓励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圆柱与圆锥的不同;最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把握这两点知识,教师可设计一个有趣的课件,将当前热播的动画《熊出没》中的卡通形象熊大与光头强加进去,设计两个场景——情景一:由熊大将圆柱形容器注满水,后又将水倒入光头强的圆锥形容器中,如此反复,熊大倒了三次才将圆柱容器里的水全部倒完;情景二:由光头强将圆锥容器注满水,接着往熊大的圆柱容器中倒水,结果,光头强也是倒了三次才将熊大的圆柱容器装满水。在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适时点拨,结果学生很快得出:圆锥体积为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时,教师在屏幕上适时切入圆锥体积公式的画面,帮助学生强化记忆。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很好地把握新知识,做到了寓教于乐。
三、准确把握,适时启发
(一)掌握启发技巧
即启发要“准”,要在关键点上,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首先,在新课开始前的复习与提问环节,需要设计好这个“启发点”,准确把握问题,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得到启发,展开知识迁移活动,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其次,明确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关系,合理设置既具有启发性,又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如在讲解“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少位数乘法的规律与技巧,进而引出本次学习内容,重点让学生把握百位数的乘法规律与技巧,以此来更好的展开学习。
(二)把握启发时机
当学困生遇到问题茫然无助的时候,当中等生还差一点就能得到问题答案却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当优等生渴求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就是启发学生的最佳时机。如在讲解“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教师可采取师生打擂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进而设置相应的启发点,引导学生思考。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它是有条件的,有着特定的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在分母中,还是在分子中呢?”听到这个问题后,学生一致认为是在“分母”中;接着,教师又问:“那么,能化成小数的分数,其分母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屡屡碰壁,不知如何是好,陷入僵局中,这时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思考:“你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将分数分母进行质因数分解,看看是不是能找到什么规律?”一句话,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正轨,很快学生就得到了答案:对于一个分数,若其分母除了2和5之外,不可分解成其它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化成有限小数。此时的学生尚处在欣喜中,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那你们看看3/15这个分数,是否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呢?”学生经过判断,认为这个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但却诧异于这个分数的分母并不满足之前的规律。届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分数,并指出在应用上述规律之前,需补充一个前提条件,即“这个分数,为最简分数”,学生完全掌握了知识。
四、积极实践,深入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启发式数学教学的展开为学生今后获得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引领学生领会数学与生活和大自然间的关系,启发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并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把握知识。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出自身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为此,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获得新知。如在讲解“小数乘法”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首先,确定主题——“小明去商店里买文具,其中,练习本0.5元一本,圆珠笔1.5元一支,请问,小明若是想买3本练习本,2支圆珠笔,需要花多少钱?”然后,组织同桌两人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小明与老板,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使之在实践中寻出问题解决的办法。而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进而得出0.5×3+2×1.5=4.5元。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满足了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实践指明了方向。在具体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教师首先需充分认识到它对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再适时把握启发的时机与技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全面调动其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把握新旧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从整体上提升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丽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4,(16):22.
[2]邝艳丽.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4,(18):198.
[3]易炼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68.
[4]蒋劲松.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02):70.
[5]王华峰.实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5,(09):71.
[6]刘玉成,闵凡余.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1.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