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其措施分析

2014-07-02程瑶池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金融集聚金融创新

程瑶池

摘 要:近年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成为各地新一轮经济竞争的焦点。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武汉作为湖北省经济金融中心和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有历史优势,有交通优势,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又逢重要发展战略的机遇期,但现阶段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还存在金融集聚力与辐射力不足,优质企业群体优势不足,经济依托仍显不足等问题。武汉市需要培育和集聚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积聚金融人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来加快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金融集聚;金融创新

近期,武汉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构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对于促进中部崛起、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区域金融中心的概念及其特征

区域金融中心是金融中心的一种,即其影响范围仅限于某一区域的金融中心。通常所说的区域金融中心是指在某一区域内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交易活动频繁,融通集散资金功能强,且对区域经济能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区域金融中心主要在某一区域内发挥辐射作用,充当该区域金融交易的枢纽,主要从该区域吸纳集中资金,再将其中的大部分用到该区域[1]。

区域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具有相当规模的证券市场、银行業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二是在金融交易方面,资本流通存在相当便利的条件,具有便利自由的交易市场;三是金融业发展密度高,作为载体的城市本身就是工商业发展中心城市,在本区域中担当重要地位,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和影响力;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方面的人才集中,信息交流方面,信息较为充分,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作用[2]。

2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与条件

从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三大最基本的要素来看,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备明显的优势。

(1)历史传统。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历史悠久,汉口地区曾为金融重镇,拥有国内颇有影响力的金融业聚集区。19世纪中叶,汉口即有现代银行业与传统票号、钱庄并存的局面。20 世纪初期,汉口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至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本国银行发展为52家,外资银行增至20家,钱庄200余家。到1947年,汉口的国内商业银行发展到60家,保险公司43家,中国农民银行总部一度设在武汉,其他一些本国银行亦在汉设立分支机构,逐渐形成了包括拆借市场、国内汇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货币兑换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汉口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3]。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既是地处中部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改造发展的老工业基地,又是具有承东启西的功能,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武汉新港的规划建设,以及天河机场迈入中国“千万人次”机场行列,武汉正由“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稳步迈进。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主要大城市间将实现高速铁路直接相连,成为全国高铁客运专线网的主要枢纽城市。以武汉为中心,1小时左右到达湖北省内各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郑州、合肥、长沙等中部城市,3-4小时到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中国主要大城市。这些都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3)现实基础。湖北省经济发展基础良好,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创造了条件。2011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959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目前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共13家,银行机构37家,其中外资9家,内资28家,包括汇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东亚银行、瑞穗银行、苏格兰银行、东京三菱日联银行等在武汉设立分行。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其中有45家在武汉开有营业部,合计营业部92家。武汉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在中部地区的集聚地,武汉证券投资机构的集聚地,无论是融资渠道还是融资规模,都体现出区域金融中心的特点。

(4)良好的机遇。国家将武汉定位为中部中心城市,省、市提出“十二五”期间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为武汉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自“十一五”以来中央深入推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武汉“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鄂赣三省正联手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机遇接踵而至,为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4]。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来,湖北省GDP年均增长保持在两位数。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9594.19亿元,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拓展了市场空间。

3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面临的问题

尽管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有历史优势,有区位优势,有良好的基础,有机遇,但是在当前金融形势下,要将其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上海、北京、深圳等沿海城市依托经济、政治、区位与政策优势,金融改革先行一步,天津、重庆、成都等城市也借政策东风大力发展金融业,同时国内金融资源正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争夺,武汉金融市场首先要面对这种激烈竞争的考验[5]。

(1)金融集聚力与辐射力不足。目前,这里法人金融机构、尤其是跨区法人机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少,市场集聚力有限。银行业机构只有湖北银行、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和湖北省信用合作联社4家法人机构,保险公司总部仅有合众人寿和长江财险2家,证券机构总部仅有长江证券和天风证券2家,信托仅有交银国际信托和方正东亚信托2家,期货公司总部也仅有长江期货和美尔雅期2家,还没有1家公募基金公司。缺少全国性有形交易市场,如股票、拆借、黄金、外汇和期货市场等,造成市场辐射力不足。重要商品市场发展缓慢,突出表现是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滞后。

(2)优质企业群体优势不足。尽管武汉100强企业整体规模在全国靠前,但从规模、效益、领军企业、百强企业行业结构的变迁、企业科技投入力度等方面来看与大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现在规模上,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烟草、医药、商贸零售等是武汉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从这些行业的领先企业来看,武汉仅有东风汽车公司成长为全国汽车行业的“龙头老大”。其他行业还与全国500强企业领先者存在较大差距,更缺少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企业。从效益上来看,武汉企业100强盈利能力下降,2007武汉企业100强收入利润率为5.09%,高于同期全国500强水平(4.42%)。但2011武汉企业100强收入利润率仅为4.33%,比全国500强平均水平低1.41个百分点。武汉企业100强的盈利能力的绝对值、相对值都在下降。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行业占比过高,2011武汉企业100强,仍然偏国有、偏传统、偏重型工业,高新技术企业仅有8家。前十强企业,全部都是国有、传统企业。受发展阶段和产业层次的制约,武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较为滞后,民营企业发展不充分。从科技投入来看,企业研发投入偏低,2011年武汉企业100强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68家,平均研发投入2.97亿元,研发开支占营业收入比重的1.92%,略高于全国企业500强的水平(1.41%);研发投入行业差别明显,68家有研发支出的企业中制造业占绝大多数,而服务业企业大部分没有研发投入。

(3)经济依托仍显不足。从经济总量上看,2011年,武汉市实现GDP6756亿元,不到上海和北京的一半,也赶不上天津、重庆、广州和深圳。从经济基础看,武汉是老工业基地,但名牌、名品和名企不多,企业整体效益、经营管理水平、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服务业发展不够,企业积累、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偏低。从周边城市群看,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水平低,周边城市的协同效应也不强,难以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相比,与同为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相比优势也不突出。

4 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措施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思路是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武汉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通过发掘建设一批有特色、错位竞争的金融市场体系,吸引金融机构的集聚和投融资客户的交易,从而形成武汉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力争用3到5年时间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特色明显”的区域金融中心[5]。

培育和集聚金融机构。一是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吸引金融机构与金融人才来汉发展。政府应该提高税收制度的一致性,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避免与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产生不必要的摩擦。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设立金融创新奖项,以鼓励地区内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二是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优做强。三是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吸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授信审批中心、稽核监督中心、审计中心等区域性管理中心,吸引更多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信用卡中心、数据备份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电话销售中心、区域业务处理中心、培训中心等全国性或区域性金融后台运行与服务机构。四是突破性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来汉兴业。

(2)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一是创新金融工作理念。我们要创新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理念,既要加大金融机构前台服务中心的引进力度,促进金融机构集聚,同时也要体现武汉特色,发挥武汉人才、通讯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地域安全等综合优势,大力支持推动光谷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园建设。二是创新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组织创新方面主要有两个设想:①组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②组建光谷科技银行。三是创新金融市场模式。武汉目前尚没有区域性的金融市场,极大影响了武汉金融市场地位的提升和金融影响力的发挥。区域性票据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作为武汉最具条件、最具优势开办的两个区域性市场。四是创新金融监管手段。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进金融监管方式和手段,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做好金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监管,加快构建金融安全网,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五是创新金融调控方式。采取宏观调控与微观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在总量调控的基础上,突出实施结构性调控,加大金融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倾斜力度,重点支持能够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和增加就业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等产业,优先满足两型产业、两型企业的资金需求,确保在严峻形势下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积聚金融人才。制定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金融人才到武汉发展。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到国外金融机构培训,努力培养国际型金融人才。探索利用交流任职、挂职锻炼、帮助工作等方式,使金融人才得到多岗位的实践锻炼,丰富经验、砥砺才干,着力打造懂金融、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创建“A级信用市”、“信用城区”、“信用社区”等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打造“诚信武汉”,继续做好金融风险防范,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严厉打击各种金融诈骗行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信用评价制度,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评价机制 进一步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參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关于建设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研究报告[A].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2004)[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邓敏.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J].改革与战略,2012(5).

[3]刘蕴霆.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新探-关于“两型社会”综改试验金融支撑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09(6).

[4]吴少新,彭芸,张世晓.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构建中三角城市群发展核心平台[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4).

[5]刘美频.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服务中部地区加快崛起[J].政策,2012(5).

猜你喜欢

金融集聚金融创新
空间计量视角下的金融集聚与政府行为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