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2014-07-02李娜
李娜
霸州市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李娜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其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生活历期长达10个多月,并有多年休眠习性。自2004年在我市发生以来,每年发生面积都在6万亩以上,严重发生年份造成部分地块减产,是小麦生产上一种重要虫害。小麦吸浆虫虫体极小,主要以幼虫在麦田土壤中结茧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到地面化蛹,5月初羽化为成虫,在麦穗上产卵,孵化成幼虫后钻入麦穗颖壳内吸食小麦浆液危害,致使麦粒干瘪、秕瘦。因虫体小,长年在土壤中隐蔽,容易被人们忽视,防治上一旦错过关键时期,就难以根除危害而使小麦严重减产。
为摸清今年小麦吸浆虫在我市的发生分布情况,植保站技术人员于3月26—29日对我市不同区域有代表性麦田进行了淘土调查,共调查6个乡镇、30个村、60块麦田、300个土样,经过详细淘土、过筛,摸清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分布。全市发生面积6万亩,涉及岔河集乡(临南村、赵家务、南夹河村)、霸州镇(老堤村、梁庄村)、南孟镇(田各庄村、披甲营村、李家营村、马坊村)、城区办(北杨庄村、北关村)、康仙庄乡(大辛庄村、小辛庄村、石城村、辛店村、大安庄村、小安庄村、高各庄村、大各庄村)煎茶铺镇(大高各庄村)6个乡镇20个村,其中<2头/样方1.1万亩,2—15头/样方3.2万亩,16—40头/样方1.7万亩。平均密度4.2头/样方,最高35头/样方。
为全面控制其危害,确保小麦优质、高产、丰收,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的认识,组织搞好统防统治
从今年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看:发生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煎茶铺以西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此,各乡镇、村街务必高度重视,在4月下旬关键防治期前,及早安排部署,明确任务,切实做好防治期间的组织、协调和人员发动。确保重点村中蛹期撒毒土防治一遍,成虫发生期发生吸浆虫的地块普治2—3遍。
二、坚持“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防治策略
1、中蛹期防治。此时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小麦拔节或孕穗期,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600克,加田边、地头湿润细土20—25公斤混匀,田间均匀撒施,注意不要撒到麦叶上。施药应在上午10时以后田间无露水时进行。施药后浇水,以确保防效。
2、成虫期防治。当小麦抽穗率达70—80%(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立即用药防治。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毫升,兑水30公斤,于成虫活动的下午5时以后,喷雾防治,4—5天后再喷一次。
(作者单位:霸州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