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及转移因子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2014-07-02陈芙蓉浙江省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桐乡314501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利巴韦疱疹

陈芙蓉 王 静 张 晟 浙江省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 桐乡314501

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及转移因子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陈芙蓉 王 静 张 晟 浙江省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 桐乡314501

手足口病;利巴韦林;炎琥宁;转移因子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AMD)又称发疹性疱疹性口腔炎,部分患儿可出现肺水肿、无菌性脑炎、心肌炎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我院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炎琥宁注射液静滴及转移因子口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小儿手足口病120例,年龄6个月~5岁,男64例,女56例,病程2h~5天。患儿均发热,手足口臀4个部位疱疹,部分疱疹出现在膝、肘关节;合并扁桃体炎14例,支气管肺炎7例;白细胞大多正常,部分降低或升高,轻度贫血10例,肝肾功能均正常,CK-MB轻度升高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8± 0.4)岁;病程2h~4.5天,平均(3.0±0.4)天。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9± 0.2)岁;病程3h~5天,平均(3.2±0.3)天。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1]和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2]。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1天1次,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5~10mg/(kg·d)静脉滴注,1天1次;转移因子口服液,<1岁10mL/次,1天1次,≥1岁10mL/次,1天2次,口服。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1天1次,静脉滴注。疗程均5~7天。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处理,补VitC,酌情应用抗生素,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皮肤疱疹愈合时间。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疗效标准 显效:48h内体温降至正常,手足口等部位疱疹明显愈合,一般状况明显好转;有效:72h内体温降至正常,手足口等部位疱疹好转,一般状况好转;无效:治疗4天仍发热,进食受限,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明显,合并细菌感染。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3.2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4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35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天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天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第2天出现斑丘疹1例,停炎琥宁后皮疹消退。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治疗第3天出现白细胞明显下降,治疗组停利巴韦林继续炎琥宁及转移因子治疗,对照组停利巴韦林改炎琥宁及转移因子后热退,3天后白细胞恢复正常。两组均无其它严重不良反应。

4 讨 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及接触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及呼吸道传播,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3]。该病以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多由EV71所致,致死主要原因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4]。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易发生重症。近年来小儿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病死率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多种DNA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药物进入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干扰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活性,影响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断DNA和RNA病毒复制[5]。其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还可致低血糖、食欲不振等。另有研究表明,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或杀胚胎的毒性作用,其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炎琥宁为蕨类植物穿心莲叶中提取穿心莲内酯制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药理研究证明,该药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双重作用,具有退热快、炎症病灶吸收快的特点。其占据病毒复制过程中DNA与蛋白结合位点,阻止蛋白质对DNA/RNA片段的包裹[6],使病毒不能复制。在体外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7]。它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溶菌酶的含量,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急性炎症后毛细血管的渗出;能增强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应急能力。

转移因子是存在于人和某些动物致敏细胞内的一种小分子淋巴因子,是机体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一个重要介质,外源性的转移因子能渗入受体正常的淋巴细胞并使之致敏,后者释放具有免疫生物活性的淋巴因子,在参与机体多项免疫反应的同时,没有抗原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能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地增强和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体内干扰素的释放和白介素-2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病毒及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本组结果显示,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炎琥宁注射液及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全部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利巴韦林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说明三者具有协同抗病毒作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缩短利巴韦林使用时间,减少利巴韦林副作用,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继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2-8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版)[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6):551-552.

[3]吴艳.1359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6(4):607.

[4]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4-608.

[5]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

[6]李风启.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3):458-450.

[7]蒋珍凤.注射用炎琥宁治疗160例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6):258-259.

修回日期:2013-09-28

2013-07-12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利巴韦疱疹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肠道病毒EV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