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构建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

2014-06-30李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合作构建班级管理

李丽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管理领域的独创性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那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班主任角色重新定位和班级管理中合作因素的重新审视,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班级管理效应,是一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归纳整理,提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合作机制,兹成本文。

【关键词】构建;班级管理;合作;机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精神。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重新认识教育的合作对象,将教育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构建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一种合作管理模式,是新时代教育管理领域的具有独创性的改革。如何对新教育形势下班主任角色重新定位,对班级管理中合作因素重新審视,并以人本主义的策略探索班级管理中合作机制的构建,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一项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其专业道德、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指向的落实。关注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就是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班主任所创建的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精神之居、生命之所、欢乐之园、互爱之地。

传统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大都以单独管理者为主,与学生的关系一般表现为组织与被组织、领导与被领导,缺少民主与平等,其根本原因是没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新的教育时代,“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已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教师则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这种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师生关系发生根本转变,在班级建设上,建立新型的合作机制就成为必然。

一、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和合作对象的再认识

21世纪,应当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重新认识教育的合作对象,将教育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构建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1.合作机制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从班级管理的过程来看,合作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化”了的管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助管理,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但仍难以离开班主任的指导,其角色并没有消退,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较,班主任在合作管理中的角色是:①合作管理的组织者(主要是指制定合作目标、决定合作成员等),②指挥与决策者(确定合作内容、解释合作任务、建立合作标准等),③合作管理的参与者(提供帮助,介入并教授合作技巧等),④合作活动的仲裁者(评定学生的合作情况、反馈合作效果、强化合作活动等)。

2.对合作机制中合作对象的再审视

(1)建立与领导、科任教师的合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班级的检查督促,对班级的关心程度,会影响班级建设;而科任教师则更容易直接参与班级管理。

(2)建立与学生、特别是班委会的合作。学生是班级构成的主体,班委会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纽带。不论在传统还是现代管理中,通过班委会与学生的联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都是搞好班级工作的有效途径。

(3)建立与家长及社会组织的合作。老师和家长,虽然身份不同,但教育下一代的目的和心情是一样的。教师必须与家长合作,通过家访、通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同时,也可利用一些团队及公益性社会组织,辐射影响学生的行为,为班级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班级建设中的合作策略

“策略”指的是一种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谋略意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以人为本的策略性管理,调动更广泛的人参与管理,才能产生一种较高层次的具有指向性和调控性的合作管理机制。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动向是情感、意志、态度等品质调节下的价值取向。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合作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挖掘其参与管理的因素,并有意识进行调控,使其对班级管理产生正面影响。

(1)开放过程和时空。对以往班主任独自掌握的学生构成情况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进行公开,建立档案,张贴在教室,从而让领导及科任教师了解班级,让学生之间彼此了解;并利用合适方式,让家长了解。档案内容应全面详细,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有学业成绩,又要有学习意向;而对其个性特征,尽量表现其“闪光点”,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珍视他们的独特个性,并注意不暴露学生的缺点,以致伤害他们的自尊。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而拓展到学生活动的一切时间和地方。

(2)注重情感、过程、方法的结合。不论是领导、科任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在管理中,既要关注他们参与管理的情感,又要注意管理过程,还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将这三者统一起来。要从学生的积极行动,唤起领导、科任教师参与管理的情感;鼓励学生认真去完成每一件事,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参与管理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在具体的管理中,可实行“轮流班长制度”、“做小老师活动”等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

三、班级建设中合作机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管理体系,克服唱“独角戏”的管理局面,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好难度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合作管理,将班主任与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调动起来,克服了传统的班主任一人进行管理的单一层面,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管理体系。而且,全方位的参与,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结合,也降低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强度和难度,使班主任走出了苦与累的困境。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管理的实行,将学生视为合作对象,放手让他们自主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构建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新时代的教育管理领域中具有独创性的改革,也是对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它必将超越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用于管理之中,使教师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最终使教育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2003年09期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P402-405.

[3]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成才之路》,2007年20期

[5]《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合作构建班级管理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