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高效英语课堂
2014-06-30高娜
高娜
【摘 要】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真正目的是让其在运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交际作用。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正渐渐走入误区,成为考试的附庸与牺牲品。导致许多中学生只会写,不会读,这就使语言教学越来越畸形,“哑巴英语”已经成了中国学生的普遍现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让英语教学成为真正的语言教学成了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更是要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使英语教学成为真正的语言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师生关系;思考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的,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
二、高效课堂需要思考增香
课堂上经常听到“对不对”“同意吗”“听懂了吗”等简单机械的问题,看上去师生互动,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生成新的认知。教师应大胆发挥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的特点,多创设质疑的时间与空间,提高生成英语认知的质量。如:“你们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你有不同意见吗?”,这样的提问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培养学生不盲从、深层次思考的品质。
真正的高效课堂必须是师生思考争鸣的课堂。教学需要思考感悟,课堂需要思维争鸣,是因为只有思考才有发现,才能升华。教师要真正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为此,教师只有深刻感悟生活、课标和教材,善于整合生活、教材和学生等教学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释放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才能让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满激情,思维真实地参与和投入,使其如沐春风,如临其境,与老师共享苦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境界。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师生互动”和表面上的热热闹闹,那么,学生看似“动”了起来,但其实缺乏的恰恰是珍贵的思考。
三、教师是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
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一直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这与教师素质的提高并不违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对教师提出去了解学生的情况,思想、知识、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教师的素质较低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英语教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外语教师的素质不足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缺乏;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够熟练;缺乏必要的教育指导理论。教师素质不足,致使众多的教学科研成果无法被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初中英语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同时拥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灵活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流利得体的英语教学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听到的都是纯正的英语,学生不断地听,不断地学,才能不断地说,实现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原则,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
我國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取的语言信息量不足,必须克服这一不足,增大信息输出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基础到学习材料的机会,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的读物,逐步提高其难度和质量;其次是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行动力不足。这是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对此,必须加强其学习的积极性,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促进每一个学生实践的能力,提高其交际技能;最后,整体来看,学生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相对较为缓慢,快节奏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节奏必须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会加快回答的节奏,快节奏的学习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懒散。
总之,全面认识并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交际能力程度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成为一种能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的程度大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心理因素的发展变化都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这只是交际能力所需的第一大类知识――语言知识。此外,还需要另一大类知识――就是如何正确地、得体地和有效地使用第一大类的语言知识。只有这两大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进行成功的交际,交际能力才算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孙英男.论如何开启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大门.《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1)
[2]付颖.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