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眼睑下垂的体会
2014-06-30韩家军
韩家军
摘要:
针灸治疗眼睑下垂,可有效改善动眼神经的营养,帮助神经功能的恢复,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灸;眼睑下垂;电针;动眼神经
【中圖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211-01
眼睑下垂,又称上睑下垂,是指上眼睑下垂,无力抬举,影响视瞻的表现。轻者半掩瞳孔,重者黒睛全遮,垂闭难张。主要表现为上睑部分或完全不能抬起,致上睑下缘遮盖角膜过多,从而使病眼的眼裂显得较正常眼裂小。
眼睑下垂在临床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多具有遗传性,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采取手术整形为主。后天性病因复杂,临床上常见的是有糖尿病引起的眼睑下垂,而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较好。现就本人在临床中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病案举例
1、付某,男,61岁,糖尿病病史8年。2010年7月6日因糖尿病二型住院治疗。在对症治疗期间,出现眼睑下垂症状,遂来我科针灸治疗。现症:左眼睑下垂,无力抬举,遮盖角膜一半,头晕复视。查:双眼运动不同步,左眼球向上、向内、向下运动功能受限。上睑需手扶才能抬举。空腹血糖8.2mmol/L。治疗采取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措施,同时根据病情采取针灸治疗,取穴:太阳、阳白、鱼腰、四白、印堂、风池(双侧)、攒竹、承泣、睛明、丝竹空,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操作:以上穴位均采用华佗牌28号1.5寸毫针,攒竹透睛明,丝竹空透太阳,阳白透鱼腰,承泣透四白,印堂穴向下平刺,风池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均直刺,连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在60次/分钟左右,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患者治疗四个疗程,期间空腹血糖稳定在5.6mmol/L以下,四个疗程后,患者病情痊愈。查:病侧眼球运动正常,双眼运动同步,眼睑活动功能正常,眼裂大小正常,无斜视、复视头晕等症状。
2 讨论
上睑下垂作为一个症状散见于诸多疾病当中,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先天性和外伤造成颅脑损伤而损伤动眼神经者,多采用手术治疗。而由于内科疾病引起的动眼神经营养不良者,则采用针灸治疗效果较好。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睢目候目,是脏腑血气之精华,肝之外候,然则五脏六腑之血气,皆上荣于目也。若血气虚,则肌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则不能开,也呼为睢目,亦名侵风。”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多为外伤跌仆,脉络瘀阻,寒热痹阻,筋脉失养所致,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为原则,取穴多以局部眼周穴位为主。又“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脾主统血,在体合肉”,故配合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诸穴,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养血祛风。现代医学研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人体经气,为神经组织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神经恢复,提高神经的可塑性。局部电针机制可能是刺激了动眼神经及其分支或者直接刺激了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等的肌梭肌腱等组织,兴奋了神经肌肉,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或者恢复了神经肌肉的功能。也可能通过刺激眼眶周围,促进了促神经生长因子的生成成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了神经肌肉之间的相互营养关系,从而促进了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系统功能恢复,同时改善了眼眶及眼球周围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总之,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很适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二期夏力强张力马云霞
[2]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3月第32卷第三期詹海兰蒋再轶汤清平欧阳春江
[3]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5月第25卷第三期温乃元范志勇李志彬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