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014-06-30羊铭

山东青年 2014年4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作用

羊铭

摘要:近年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重视情境创设,设置问题。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类和史料教学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零距离的感知历史,充分挖掘课本教材史料,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关键词:史料教学;学习思维;作用

一.史料的概念和分类

什么是史料?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同3):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它可分为以下两种:(1)原始史料。它包括文件、日记、报告、笔记、回忆录等。如:“(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出自[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2)文艺史料。此种史料是指用诗歌、小说、戏剧、民谣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材料。如:“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等诗歌。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通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历史技能”培养: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包括阅读文字或图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等;“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目标:能整理零散的历史材料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新教材中多了一些和主体课文相关的“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这些就是史料;对它们的恰当运用将直接关系到以上目标的实现。那么,史料教学有什么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以讲述型为主,知识记忆大多是死记硬背,这样不但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对历史课渐渐失去了兴趣,创新意识也渐渐淡化。 因此,转变教学方式,运用史料教学,注重情境创设,是当前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包括史料的收集、鉴别和运用,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藉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史料教学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史料的选择可以找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资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一课,讲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时,可以引入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2.有利于密切结合教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一节中有一幅“一战后德国、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漫画。针对漫画,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图中显示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分别是怎样?②说明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图中所指的核心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找准材料(漫画)的关键词,如时间关键词:战争时、战后;空间关键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历史名词:贷款、偿还、赔款,以及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接着审题,有几问,问什么,每一小题又有几个小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简单而言,就是“知识回位”。通过对一战结果、一战对四国产生影响的分析、思考,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是最大的债权国。最后,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口头或文字评述。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近年高考材料题出现的新趋势,能力要求的力度加大,不但要求表述成文,而且限定字数,对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

3.一分为二地看待史料,还原历史,揭示历史本质

史料可以反应历史事实,但历史学家在整理史料、叙述历史的过程中,渗透了个人的情趣、意向,包含了他的历史观。另外一些文学史料、口述史料也不一定真实,需要去伪存真,加以考证和鉴别,借以还原历史事实,发现与揭示历史本质、历史规律的方法。史料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史料(包括自己的搜集),分析鉴别史料,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重构历史,解释与分析历史,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也就是像一位历史研究者一样来认识历史、考察历史。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4.有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提升道德修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除了知识识记、能力培养,还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尤其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获取相关史料,鉴别、分析史料,进而分析、解答历史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一个具有切身感受的情感体验,并提出了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同时,明白了事理,了解了历史,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提升了道德修养。如讲述《抗日战争》,可以引用课外抗日英雄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无不为之震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5.论从史出,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可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从史实中引出理论,用史实说明理论。 如:选取宋以前的丞相与皇帝议事的影像片段与宋以后的丞相皇帝议事的影像片段各一。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两个场景的不同之处。反映了怎样的趋势?答案:丞相由坐着议事到站着议事,跪受君恩。这样,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结论。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并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史料,培养其史料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2]《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能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作者:赵海军,出自《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2期.

(作者单位: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靖江 214500)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作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