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常见的翻译错误分析——以一次期末考试中的汉英句子翻译为例
2014-06-28王保令董虹岑
王保令,董虹岑
翻译教学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62名北京邮电大学非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翻译课期末考试中的汉英句子翻译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针对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所犯错误类型进行了系统分类,进而对错误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发现错误类型、探究错误原因、寻找避免出错的对策,最终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供借鉴。
一、错误类型统计
期末考试汉英句子翻译题共有8道。每道题选取一个主要考查点,其中的1、2、5、6题还希望学生能用到上课时专门强调过的“主语的选择”这一技巧,有意识地根据英汉主语差异或上下句的连贯选择主语。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错误种类 题号 频次 概率 平均概率1 55 89%2 50 80.6%5 41 66.1%6 52 83.9%机械翻译,不省略 3 34 54.8% 54.8%时间状语翻译不当 2 42 67.7% 62.1%6 35 56.5%词义混淆、词汇的选择与运用不当主语的选择不当80%4 47 75.8% 62.1%7 30 48.4%句式缺乏改变 8 21 33.9% 33.9%
二、错误分析
本次考试汉英句子翻译呈现出的特点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固定搭配、主谓一致、语态、时态、单复数等方面的语法错误相对较少,但翻译缺乏准确性,错误集中在主语的选择不当、状语的翻译有误、词汇的选择和运用不当、机械翻译不省略、句式缺乏改变等方面。
(一)主语的选择不当
1.信息考虑。汉英翻译时,选择主语首先要考虑的是原文信息的传递。如第一题中,汉语以“深圳特区”为主语,但译成英语应该考虑是否可以直接照搬下来。首先,“深圳特区”的翻译应当规范,深圳是一个“经济”特区,因此应该译作“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而不能简单地写作“Shenzhen Special Zone”。其次,还应该考虑主语与谓语的搭配,汉语可以说“深圳特区采取措施……”而英语不可如此直译。真正采取措施的不是“特区”而是“特区政府”,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应补足主语暗含的信息,最终译成“the government of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会更好。该题有89%的学生因主语翻译出错而失分。由此可见,在翻译训练中,从信息传达的角度考虑选择主语是不容忽视的。
2.连贯考虑。主语的选择还要考虑上下文连贯一致的因素。英语中有一条修辞的原则,即平行一致原则(parallelism)。也就是说相邻的几个句子在结构上要保持一致。汉语当中没有这样的要求,相邻几句的主语可以不同,因此,在汉英翻译中要格外注意。第二题主要考虑上下句的连贯,所以选择“the U S”作为句子主语。有少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将该句译成一个句子,于是用“but”或“however”将原句拆分成两句来译。大部分学生还是按照原句的结构用“but”将句子连接成一个并列句。但是,相邻的两句说同一个话题,用不同的主语,不太符合英语习惯,因为这样影响了篇章的连贯。学生试卷中前半句错误较少,但后半句有不少问题。很多学生前后两个半句的主语并不统一,句式杂糅,例如,“In the early 1950s,the U.S.tried to conquer Korea,but the joint work of the army and people of China and Korea defeated her.”犯错的学生中有1/3的人将后半句的主语“中朝军民的共同努力”直接译为“the joint work of the army and people of China and Korea”,这显然是没有考虑句子连贯性而造成的。
3.表达考虑。在选择主语时不仅要考虑到中英文思维习惯的差异,避免直译,还要注意中英文表达习惯的差异,尤其是英文中形式主语的使用。例如第五题中“他从来没有想到……”在英文中就有对应的表达“It never occurred to him that...”。如果能够用上这个句式,那么英文翻译看起来就更地道了。虽然原文的主语是“他”,但英文可以灵活变通,用“it”来代替,当然这要建立在对该短语灵活掌握的基础上。再如第六题,原文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经济特区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该句子当然可以按部就班地以“中国一些特别行政区”为主语,将时间状语放到句尾。但是,在英文中还有以时间为主语的表达方法,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某个时代发生的某些事件。因此,我们就可以译作“The 1980s saw/witnessed the start of the swift development of som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二)翻译中的省略问题
汉语思维和僵化直译经常导致学生翻译考试中出现中式表达。要想避免这种错误,就应该在翻译时运用省略技巧。例如第二题中,“他常常感到心情压抑,事业受挫”,不少学生翻译成“He often felt depressed and career frustrated”、“He feels depressed and restrained in work”等等。54.8%的学生没有省略“心情”和“事业”两词,这是因为翻译技巧缺失,或是由于翻译意识的问题,也可以说是部分同学没有真正掌握这些词的用法,对它们的运用一知半解。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近一半的学生能够正确选择词汇,用“depressed”或“upset”来表达心情抑郁,用“frustrated”表达受挫的心情。
(三)时间状语翻译不当
此次句子翻译中涉及两处时间状语的翻译,一处是第二题的“五十年代初”,另一处是第六题的“20世纪80年代”。总体来看,这两处时间状语的翻译都不尽如人意。“五十年代初期”本该翻译成“in the early 1950s”,但是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初期”应该用“early”,有个别学生用“start”;还有一部分学生漏掉了定冠词“the”。而最常见的错误出现在“1950s”的表达,错误五花八门,例如“50 century”“1950th”“in 1950s”“50s”等。有 68%的学生在此处失分。前面提到,“20世纪80年代”可以作为句子主语进行翻译,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想到。大部分学生按照时间状语进行翻译,但却因为各种失误不能得分。大约一半的学生知道用“in the 1980s”这样的表达,但是其中只有1/6的人应用得完全正确。剩下的学生中有一半是漏掉了定冠词“the”;其余的有少数用错介词,例如不用“in”,而用“at”或者“since”;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将“1980s”记成“1980th”,这样做的不在少数。最后,还有个别学生完全不知道“20世纪80年代”该如何表达,因此出现了“in 20 centuries 80 years”“in 80th 20 century”“in the 80s of 20 century”这样的表达。总之,这两处翻译的错误反映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细节的把握欠火候。
(四)词汇问题
1.词义混淆。在翻译中,形近的词或者同根词很容易混淆。例如第四题中,不少同学因为词义混淆而失分。大部分学生对“中小公司”这样的短语感到陌生。“中小公司”其实是指中小型公司,小型公司可以说“small companies”,但是“中型公司”就不能用“middle companies”了。因为“middle”不是“中型”的意思,而是“中等的,中级的”,“中型公司”应该翻译成“medium-sized companies”。有75.8%的学生在此处犯错,一方面是因为对原文“中小企业”的理解不准确,另一方面是对“middle”这个单词的内涵不清楚。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强语言基本训练,强化、深化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
2.词汇的选择与运用不当。词汇是句子的基石,词汇的选择与运用不当严重影响翻译的质量。此次考试中的第七题着重考察动词“guarantee”的用法。首先,很多学生想不到用“guarantee”这个词来表达“保穿”这个概念,便用“confirm”“promise to wear”“can be used”等方法进行代替。而另一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用“guarantee”,但是使用的时候漏洞百出,搞不清楚这个词的词性:有的把它作动词,却不知道该用被动语态;有的把它作名词,却忽略了在它前面加冠词。总之,该题虽然句子很短但得分率不高,有近半数学生在“保穿”这个词的翻译上丢分。一方面,学生不能摆脱汉语的思维方式,因而不能在英语中找到适当的对应词进行准确翻译,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掌握好动词“guarantee”的用法。
(五)句式缺乏改变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方面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汉语长句时,必须理清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译出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英语句子。第八题是本次句子翻译中句式最复杂的句子,着重考查学生对句式变化的掌握情况。该句比较妥当的译法是将“意识到没人能给他帮助”处理成原因状语,只有少数人是这样做的,约有20%的人处理成“when”“after”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或者“so”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大部分人还是简单地用“and”将两部分连接起来,有的甚至连“and”都没有,仅用一个逗号连接。句子前半部分处理成状语从句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用“and”连接成并列句就说不过去了。这说明译者完全没有读出原文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对中文句子的理解。汉语的特点是意合,所以很多时候没有连接词,但是英语的特点为形合,各部分之间的修饰关系非常明确。因此,在翻译复合句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尤其是汉译英的时候,应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原文的习惯,理清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翻译成英语时根据各自的功能翻译成主句和从句。
三、教学启示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学生所犯的翻译错误主要有两类:汉语理解错误和英语表达错误。通过上述错误实例的分析,笔者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教学的难点,如一些长句难句的翻译,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与成分,尤其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关系代词的指代对象。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同时使其掌握好词义,注意同义词之间的辨析,提高学生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三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细致踏实的翻译作风,力求拼写、搭配得准确。四是要引导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英语素养,逐渐转变汉语思维。
这次的汉英翻译错误统计也出乎笔者的意料之外。在上学期的翻译教学中,笔者专门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讲了“主语的选择”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并做了配套练习,但学生译文反映出大部分同学的表现差强人意。通过反思不难发现:这种翻译技巧不是通过一两次的强调和练习就能在学生的翻译产品中得到体现的,教师需要在以后的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教授学生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有意识地多加练习,从而达到无意识使用的境界。同时,教师也应当在相关方面进行有意识地训练。通过评估和反馈的过程,使翻译的效果和训练的质量得到了体现,从而实现信息和技巧传递的无意识的使用。
这对翻译教学和翻译训练提出了要求。怎么教才能体现翻译意识的建立?不妨将主语的选择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检查维度,让学生在翻译结束之前,考查一下自己的译文,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补救的措施,从而使译语当中主语的选择更到位、更地道。如果翻译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例如,带领学生对汉英语言中的主语使用进行对比并进行相关训练,根据参考译文,为学生提供译文检查方面的维度。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分析具体原因:是受原语影响还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因为还未建立这种意识?根据具体原因找出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对宏观上语言的调控进行补偿,从原来的“无意识,无技巧”过渡到“无意识,有技巧”的理想境界,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总之,这个训练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两次课堂练习就能快速解决的。这也给以后的翻译教学另一个启发:是不是应该将课堂翻译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的翻译学习有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吉晓霞.国内翻译教学研究十五年回顾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4).
[2]刘九茹.中医药研究生翻译教学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6).
[3]袁有社.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再认识[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1).
[4]李淼.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滞后现状及复位纠正[J].边疆经济与文,2010(11).
[5]王海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探索[J].山东外语教,2006(5).
[6]周红民.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开办的理据和计划[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5).
[7]陶洪.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汉英翻译错误规律与教学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2(2).
[8]赵军峰.非英语专业硕士生翻译教学手段探讨[J].外语教学,2001(6).
[9]何三宁.翻译教学中的意识观培养[J].上海翻译,2008(4).
[10]闵祖传,张静.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3(1).
[11]王琼.谈英汉翻译教学中语篇衔接意识的训练——一次翻译作业的实验报告[J].中国翻译,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