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构建

2014-06-27周敏慧施林

审计与理财 2014年3期
关键词:相关者内审人民银行

周敏慧+施林

当前,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内部审计的科学转型和深入发展,内审转型在总行内审司的领导下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构建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不仅是内审转型成功的基石,更是内审事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和谐审计的理论基础

《牛津词典》于1708年就收入了“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条,是最早记载“利益相关者”一词的工具书。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企业是人力资产和人际关系的集合”,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奠定了基石。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对“利益相关者”给出了定义: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费里德曼在《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提出: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这个定义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利益相关者概念,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将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也当作利益相关者,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使其更加完善。

由上述理论可知,影响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举不胜举,从诸多角色中,我们采取“德尔菲法”,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三种,即领导层、内审部门、被审计单位(如图1)。构建和谐关系的根源在于上述角色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有力地奠定和谐基石。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构建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重要借鉴意义

在一个组织或单位的管理中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使其更加注重于对长期、整体目标的追求和持续发展,从而与单位形成一种基于信任的长期稳定和谐关系,促进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履职目标的实现,其对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核心目标趋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是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这种整体利益包括对长期目标的追求和持续的发展。构建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其根本目标亦是促进人民银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即通过建立融洽、稳定、协调、有序的审计环境,将内审成果分析提交给各级行管理层,提出改进业务运行过程中的流程和管理办法,促使组织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以推动各级人民银行依法有效履行职能。

2.兼顾各方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精髓是兼顾各方利益,而和谐型内部审计模式是以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和谐化为导向,以均衡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利益、调节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关系为核心内容,遵循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赢为逻辑的一种制度设计。构建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需要统筹兼顾各方因素,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审计关系。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内涵

和谐关系是指相互关联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和谐、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和谐。

基于此,和谐的审计关系就是使管理层、审计者、被审计者达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动状态。

1.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主要内容。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是指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与领导层、被审计单位、其它部门等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配合,共同促进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各部门完善内控机制,依法、正确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良性互动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

(1)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是建立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基础。内部审计环境是影响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因素集合体,包括控制环境、人际环境、管理环境等。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是指依托央行文化和内审文化,着眼于央行增值与发展的目标,通过良好的沟通、组织认同和制度环境的保证,创建上下级和谐、同级和谐、部门和谐,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的内审工作氛围。

(2)明确的内部审计目标。明确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建立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中心。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其使命是为了满足组织的要求,与领导层、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目标一致。明确的内部审计目标有利于制订内部审计策略,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确保内部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要以调整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关系为起点,将各利益相关者,即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与领导层、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冲突最小化,才能取得内部审计目标共识最大化。

(3)充分的内部审计资源。充分的内部审计资源是建立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保证。内部审计资源是内审活动一切直接或间接所需的资源,包括内审人员、内审项目、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审计法规、审计成果、审计信息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要素。内审部门只有合理配置好有限内部审计资源,使其与审计目标、职能间达到最佳组合和配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

(4)文明的内部审计行为。文明的内部审计行为是建立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途径。内部审计行为由内部审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组成。审计组织在共同的审计目标下,在权力和职责基础上,与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心理素质、交流沟通对和谐审计关系都有着直接影响。

2.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基本特征。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管理层、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等三种角色,其基本特征表现在:

(1)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在价值鉴定的基础上,内部审计是组织增加价值、提高效率的一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提供保障和咨询。因此,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内审部门,保障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制度上确保内部良好监督管理和层级间有效沟通,对内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同时,及时督促被审计者加强对内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2)内审部门的高效履职。内审部门要从改善央行治理、服务组织建设需要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及时向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缺失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并及时反映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另一方面与被审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及时发现内控风险并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逐步成为各种风险治理、内部控制的顾问和推动者并得到广泛认可。endprint

(3)被审计者的充分认同。营造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和谐审计环境。被审计者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揭露问题,不是单纯“找毛病”,而是与找希望、出点子相结合,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对内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积极主动提供相关审计资料,促进审计工作开展,同时,根据审计建议,及时对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整改和应对。

四、影响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的因素

影响和谐审计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组织治理框架、内外部审计环境、审计人员素质及技术手段等,具体从领导层、内部审计自身、被审计单位三个角度分析如下:

1.领导层层面。一是审计独立性受损。内审效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作保证,内审的职责应是对上相对独立于领导层,对下不受同级部门的牵制,然而人民银行的内审制度却将内审部门受限于本行行长和上级内审部门的双重领导,使内审的作用大打折扣。二是领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当前,按照规定由行长主管的内审工作实际往往由纪委书记代管,失去了“行长负责制”的意义。有些行领导不重视内审工作,对内审的事不管不问,内审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三是现有的干部考评机制对内审干部有失公平。不可否认,内审的工作成绩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工作疏漏之上,和被审计对象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得罪人是常有的事,内审干部在民主测评等考核机制下自然处于劣势,使得看似公平的考核方式对内审干部不利。

2.内部审计自身层面。缺少过硬的审计队伍,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先进的审计理念。一是内审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学历还不够高,具有专业审计资格的人员仍较少,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经验主义和本位主义先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专业化程度,影响了审计发现的客观性,降低了审计报告的可信度。二是审计理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不少内审干部还抱着老观点开展工作,局限于定式思维,缺乏多渠道、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必要的沟通交流,不文明审计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审计模式陈旧,内审转型步伐有待加快。人民银行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还停留在“依制度查问题”的阶段,审计标准单一,审计程序僵化,“走形式”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内审转型所提倡的“绩效”概念也还没有广泛应用,绩效审计成效不明显。

3.被审计单位层面。一是审计问题的整改难以落实。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仅局限于审计时点,未能举一反三、全面落实,审计过后“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原则”的现象依旧发生。另一方面,制度只赋予内审督促整改的权利,无处罚权,也未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使整改效力大打折扣。二是对内审理念的认识不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被审计对象由于对内审缺少必要的了解,认为内审部门是多余的,内审工作是来找麻烦的,加上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容易产生误会。三是自我保护的需要。被审计对象则认为“无过即为功”,认为问题越少越好,对内审部门的工作不会一开始就很配合,对自己的违规行为也总会有所遮掩。

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和谐审计关系

构建人民银行和谐的审计关系是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影响和谐审计关系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人民银行和谐审计关系,是指通过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实现审计多方在审计活动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并以此形成包容合作的文明和谐审计格局,从而达到审计效益和组织效益最大化。在审计活动中,审计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领导层、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三方,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央行和谐审计关系,需要妥善处理好三者关系,从审计文化构建、沟通协调等多个角度出发,加强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如图2)。为构建好上述三个层面的和谐审计关系,要正确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1.营造审计文化,构建良好和谐审计氛围。审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组织凝聚力、竞争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组织价值,可以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将独立、客观、正直、勤勉、廉洁作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恪守依法、客观、正直、奉献、求实五项原则,以慎重稳健、实事求是和正直、勇于奉献的精神,客观公正、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二是构建“学习型”的内部审计组织。加强学习培训,增强内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实际操作能力,以此为构建和谐审计关系提供能力和素质支撑。三是开展审计文化宣导。通过宣传橱窗、演讲征文、理论研讨、文艺作品等形式,宣传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成果,总结经验和做法。

2.加强沟通协调,增进相互包容合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充分沟通交流是构建和谐审计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证,而良好沟通交流依赖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因此,良好的沟通协调,需要从人格素养、审计理念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畅通交流渠道。一是树立正确的被审计观。充分认识审计对本单位、本部门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成效、促进人民银行有效履职的角度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和被审计观,从而有效增强参与、配合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注重审计人员人格修养提升。一方面,在审计中多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其困难,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向审计对象学习借鉴,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储备,促使审计思路和工作成果更加贴合业务管理需要。三是建立与业务部门的交流磋商机制,采取数据共享平台、会议座谈、风险警示函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与有关部门交流审计发现问题,共同分析风险隐患和控制薄弱环节,研究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促使审计对象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改进转变,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3.实施审计问责,提升审计工作质效。审计问责可促使单位、部门树正气、压邪气,塑造扎实工作、认真履职、人人平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达到各要素和关系的相互融洽,各方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从而最终实现和谐审计。一是确立责任追究事项。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和工作职责的要求,针对审计发现履职过程中有章不循、有制不遵、玩忽职守、工作失误的问题,确立责任追究事项,并进行定性和划分,做到覆盖面全、不留盲点。二是确定责任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到定性准确,把握得当,准确把握责任人所负的责任,区分问题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4.注重方法,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和手段。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审计方法的变革成为构建和谐内审关系的重要环节。一是探索建立业务部门人员参与审计的联合机制。为充分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有效利用业务和监督资源,切实解决审计过程中审计力量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受到限制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内审项目质量和效率。二是大力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借鉴和吸取先进内审经验,在不同的审计项目中尝试采用不同的先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提升审计工作质效。如引入计算机辅助手段,开展非现场审计。现场审计模式成本高、效益低,已不适合繁琐的审计现状,应尽快开发并推广计算机审计系统,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5.建立整改机制,强化整改落实。问题整改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利益分配的一个过程。确保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可以有效解决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屡查屡犯、前查后犯、此查彼犯等问题,促进实现审计参与各方利益均衡。一是建立领导层、监督检查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被监督单位在内的问题整改协作机制,创建四位一体的沟通交流平台,为问题的整改落实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落实“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监督检查单位的职责,同时明确整改职责。三是建立整改操作流程,规范整改程序,落实问题整改。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玉山县支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关者内审人民银行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