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2014-06-27武义青赵亚南

经济与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政策建议

武义青+赵亚南

摘 要:运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1],测算2000—2011年京津冀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和单位面积排放量,从变动趋势、消费结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四个角度分析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结果表明:京津冀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在12年间均呈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津冀的高排放主要是由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高耗能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引起的。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碳汇合作机制。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增长;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2-0005-08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的问题。2013年9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物理基础》及决策者摘要中明确提出,人类活动极可能(95%以上可能性)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部分(50%以上)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2]。这表明各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压力和挑战将更大。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将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发展之路。其中,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的1/5,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都市圈,肩负着低碳转型的重任。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这一讲话充分表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低碳经济的坚定步伐,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发挥各自优势,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高效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

一、京津冀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分析

(一)京津冀能源消费量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01—2011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重高于12%,这些年间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只有2002年突破了13%。其中,河北省的能源消费量就占到全国的8%左右,从2000—2011年这一比重增加了0.79%;北京、天津所占比重均较小,北京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到3%,且呈现递减趋势;而天津的能源消费量比重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1.92%增长到2011年的2.11%。从以上分析可得,京津冀对全国能源消费量的贡献大约占12%,而这一贡献大约2/3来自于河北省。

从图2可以看出,2000—2011年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量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先后分别为4.88%、9.19%、9.21%和8.36%。其中,北京和天津的能源消费量都要远远小于河北省,2000年河北省的能源消费量分别是北京和天津的2.7倍和4.01倍,而到2011年是北京的4.22倍,是天津的4.02倍。以上分析表明,北京的能源消费量增长缓慢,而天津和河北增长较快,其年均增长率分别是北京的1.88、1.89倍。

(二)京津冀碳排放量分析

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碳排放量=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能源按标准煤折算的碳排放系数。其中,能源主要是碳排放量较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参考系数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附录4,分别为0.714 3、1.428 6和1.330 0,按标准煤折算的碳排放系数采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公布的数据,分别为0.747 6、0.582 5和0.443 5。

从图3可以看出,2000—2011年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高于12%,这些年间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只有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突破了13%。其中,河北省的碳排放量就占到全国的9%左右,北京、天津所占比重均较小,北京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2.24%下降到2011年的1.15%,而天津的碳排放量比重浮动在2%左右。以上分析可得,京津冀对全国碳排放量的贡献大约占12%,而这一贡献主要来自于河北省。

从图4可以看出,北京市的碳排放量在2000—2002年呈下降趋势,2003—2011年又不断增加,年均增长1.71%;2001—2011年天津市、河北省和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量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分别为7.74%、9.08%和7.89%。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碳排放量要远远小于河北省,在2000年河北省的碳排放量分别是北京与天津的3.83倍和4.22倍,而到2011年是北京的8.26倍,是天津的4.83倍。此外,天津市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在2000年和2001年都低于北京市,但从2002年开始超过了北京市的碳排放量占比。以上分析表明,北京市的碳排放量增长缓慢,而天津和河北的增长率都较高,其年均增长率分别是北京的4.53倍和5.31倍。

(三)京津冀碳排放强度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虽然京津冀地区及全国的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一直都高于全国,这主要是由于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尤其是河北省的碳排放强度接近全国的两倍。

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河北的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市的碳排放强度从2000年的0.46吨/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0.17吨/万元,年均下降率为8.65%;天津市碳排放强度2000—2009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2010年、2011年又回升到2011年的0.41吨/万元,年均下降率为6.51%;河北省碳排放强度2000—2004年缓慢增加,而从2005年开始又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年均下降率为2.12%;京津冀地区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与河北省类似,从0.89吨/万元下降到0.58吨/万元,年均下降率为3.82%。以上分析可知,北京的碳排放强度下降最快,年均下降率是京津冀地区的2.3倍,是河北省的4.1倍,是天津的1.3倍,这主要是因为2000年以后北京的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不断进行升级转型,并且一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到其他地区。此外,在京津冀地区中天津市的碳排放强度最具特点,2010年开始又有所回升,这表明2000年以来天津的经济发展有一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四)京津冀人均碳排放量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高于全国水平,并且均呈现递增趋势,全国人均碳排放量年均增长7.49%,而京津冀地区年均增长6.29%。2000—2011年北京市的人均碳排放量从2000-2003年不断下降,2004年突然增加到1.64吨/人,之后又不断下降,年均下降1.84%,说明北京市碳排放量的增长率不及人口增长率;天津市的人均碳排放量2000—2005年不断增加,2007—2010年回落,2011年又升高到3.25吨/人,年均增长4.80%;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年均增长8.24%;京津冀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呈现递增的趋势,与河北省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综合分析可知,北京市的人均碳排放量从2002年开始低于平均人均碳排放量,而天津市却高于平均水平,在2008、2009年有所回落但基本与平均水平相当。

(五)京津冀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分析

从图7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高于全国水平,并且均呈递增趋势,年均增速与碳排放量的增速一致。河北省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低于北京市,并且均低于天津市,天津从2009年开始明显增长较快,它们与各地区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说明碳排放密度取决于碳排放量。

二、京津冀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结构分析

(一)碳排放量与能源结构

从图8可以看出,2000—2011年煤在碳排放量中的贡献度以河北省为最高,超过90%;其次为京津冀地区高于84%;最后是全国为80%左右;北京和天津的比重相对较低但也在50%以上,这可以表明,煤炭的燃烧成为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并且京津冀地区煤的高贡献度主要来自于河北省。

(二)能源消费量与产业结构

1. 京津冀各行业能源消费情况。从图9可以看出,2011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量以三产为主达到44.32%,而第二产业比重占35.58%;而天津和河北的能源消费量均以第二产业比重为主,占比分别为73.07%和81.34%,是北京市的两倍多;京津冀地区整体以第二产业为主,达到72.57%。

2. 京津冀的工业能源消费情况。从图10、图11、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能源消费在工业内部结构不同,北京的石油加工业占工业总能源消费的26.71%,其他主要能源消费集中于电力、热力、非金属制造及化工这几个行业,其能源消费达到63.13%,钢铁仅仅占到1.14%;天津钢铁能源消费占到39.18%,其他主要能源消耗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就达到62.01%;河北省的工业能耗以六大高能耗行业为主,即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煤炭和石油加工业,其中钢铁能源消费量就占到49.56%,这六大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总能源消费的90.48%;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钢铁和电力这两大高耗能行业,其能源消费量就达到63.94%。综合分析来看,京津冀地区钢铁耗能主要来自于天津和河北。

三、京津冀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分析

(一)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

从图14和图15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及全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均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如图所示,可知能源消费量每增加1个单位,河北省碳排放量增加0.722 9个单位,全国增加0.636 7个单位,京津冀地区增加0.621 3个单位,天津增加0.473 4个单位,而北京增加0.234 7个单位,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区的能源结构不同,其中煤炭的消费量以河北省为最高达到90%,全国为70%左右,而北京和天津分别为70%和80%。因此,减少煤炭消费量,提高煤炭利用率是河北省的当务之急,2013年河北省修订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计划,初定2017年比2012年煤炭消费总量净减少400 0万吨。

(二)碳排放量与地区生产总值

从图16和图17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及全国的碳排放量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指数变动关系,方程式如图所示,可知地区生产总值每增长1%,全国的碳排放量就增长0.815 5%,河北省增长0.805 2%,京津冀地区增长0.666 3%,天津增长0.458 4%,而北京增长0.250 4%。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以河北省的变化率接近于全国水平,要想降低全国碳排放量的增长率,京津冀地区尤其重要,并且京津冀地区要把河北省作为碳减排的重点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低碳发展。

四、京冀能源消费量的空间分布

从图18可以看出,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房山区和海淀区四区的能源消费较高,达到了55.74%。从图19可以看出,河北省唐山市的能源消耗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达到28.68%,这主要是由于唐山的工业化程度较高、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另外,石家庄、邯郸的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4.21%和12.97%,均不到唐山的一半,两者能源消费总量与唐山相当,这三个城市的能源消耗量达到全省能源消费的55.85%,成为河北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城市。

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 从变动趋势来看,2000—2011年京津冀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均呈递增趋势,以河北省增速最快、总量最高;京津冀的碳排放强度均呈递减趋势,以北京市减速最快,而天津市的碳排放强度在2010年和2011年出现回升,河北省的减速最慢;京津冀的人均碳排放量北京最低,并且不断下降,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量大体呈递增的趋势,只有在2008和2009年天津市的人均碳排放量骤然下降;京津冀的碳排放密度与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一致,以河北增速最快,天津总量最高。

2. 从消费结构来看,京津冀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主要受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其中,津冀的能源结构决定其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煤炭的燃烧;产业结构决定北京市的能源消费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其工业能耗以石化和电力为主,而天津市和河北省能源消费主要来自于工业能耗,并以钢铁、电力和化工为主。

3. 从相关性来看,京津冀能源消费量每变化1个单位对河北省的碳排放量影响最大,地区生产总值每变动1%对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变化影响最大。

4. 从空间分布来看,北京市的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朝阳区、顺义区、房山区和海淀区,这四个区的能源消费量占到北京市的55.74%;河北省的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唐山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这三个设区市的能源消费量占到河北省的55.85%。

(二)政策建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以及该地区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合作、互惠互利,才有利于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绿色发展。本文对京津冀地区的低碳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1)加快工业内部结构升级。2011年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整个地区的72.57%,尤其是钢铁、电力、建材、化工成为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的重点,河北和天津也成为该区域节能减排的主要对象。对京津冀地区高耗能行业升级改造中的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过剩产能要有效化解;对不落后又不过剩的产能,北京不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产能要尽快疏解,津冀两地应积极承接。(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天津市和河北省均以第二产业为主。北京市应进一步扶持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天津市和河北省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能源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信息消费服务业、绿色信贷业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改善市场环境等。

2. 优化能源结构。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以煤炭消费为主,用途主要是发电和取暖。一方面,应扩大天然气的供应,加大煤改气的力度,以及煤的清洁化利用;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激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4]。

3. 建立碳汇合作机制。京津冀地区应开展对本区域的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碳汇资源的摸底排查,在此基础上积极制定区域碳汇发展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监督和控制对森林等碳汇资源的破坏,不断加大植树造林、修复湿地等力度。

4. 建立碳减排长效机制。京津冀需要通过市场手段来加快节能减排步伐,比如“碳排放配额”、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信贷等。2008年北京建立了环境交易平台,实现我国第一单企业碳中和交易,研究开发了“熊猫标准”;天津市于2008年9月25日在滨海新区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组织了我国首笔基于规范碳足迹盘查的企业碳中和交易,先后为北京市和天津市推出的系列低碳公交卡提供交易和公式查询服务等,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地区可以建立一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控制三地的碳排放量。

5. 设立跨行政区的中央协调机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京津冀地区整体规划的最优配置,保证跨行政区合作协议的有效实施,应该在京津冀建立高级别的经济和环境合作方面建立高级别的常设机构,建立定期政府会晤机制,制定统一协调的政策。对于低碳经济发展,三省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并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低碳产业集群,对区域整体规划要充分交流,相互衔接。若以北京市作为节能减排技术和研发中心,不应该只由北京自己独自承担各种费用,而应由三省市共同出资,才能将研发成果应用到整个区域,使节能减排技术更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R].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2006.

[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物理基础》[R].2013,(9).

[3]崔凯丽,胡俊,宋马林.中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动态关系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5-50.

[4]王礼刚.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动态演进分析[J].商业研究,2012,(11):190-195.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Beijing-Tianjin-Hebei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Wu Yiqing1, Zhao Yana2

(1. The Principal's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Hebei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06 IPCC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guide" of carbon accounting methods,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issions intensity, per capita emissions and emissions per unit are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 2000-2011, and analyzed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Beijing-Tianjin-Hebei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ange tre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ijing-Tianjin-Hebei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12 years show a growing tre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decreased; High emiss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energy structure with coal consumption and mainly to the high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ies dominat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arbon emiss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closely relate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should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and establish carb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Economic growth; Policy suggestions

收稿日期:2014-01-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20B08);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决策咨询课题

作者简介:武义青(1962-),男,河北阳原人,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区域经济;赵亚南(1989-),女,河北蔚县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

3. 从相关性来看,京津冀能源消费量每变化1个单位对河北省的碳排放量影响最大,地区生产总值每变动1%对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变化影响最大。

4. 从空间分布来看,北京市的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朝阳区、顺义区、房山区和海淀区,这四个区的能源消费量占到北京市的55.74%;河北省的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唐山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这三个设区市的能源消费量占到河北省的55.85%。

(二)政策建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以及该地区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合作、互惠互利,才有利于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绿色发展。本文对京津冀地区的低碳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1)加快工业内部结构升级。2011年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整个地区的72.57%,尤其是钢铁、电力、建材、化工成为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的重点,河北和天津也成为该区域节能减排的主要对象。对京津冀地区高耗能行业升级改造中的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过剩产能要有效化解;对不落后又不过剩的产能,北京不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产能要尽快疏解,津冀两地应积极承接。(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天津市和河北省均以第二产业为主。北京市应进一步扶持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天津市和河北省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能源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信息消费服务业、绿色信贷业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改善市场环境等。

2. 优化能源结构。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以煤炭消费为主,用途主要是发电和取暖。一方面,应扩大天然气的供应,加大煤改气的力度,以及煤的清洁化利用;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激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4]。

3. 建立碳汇合作机制。京津冀地区应开展对本区域的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碳汇资源的摸底排查,在此基础上积极制定区域碳汇发展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监督和控制对森林等碳汇资源的破坏,不断加大植树造林、修复湿地等力度。

4. 建立碳减排长效机制。京津冀需要通过市场手段来加快节能减排步伐,比如“碳排放配额”、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信贷等。2008年北京建立了环境交易平台,实现我国第一单企业碳中和交易,研究开发了“熊猫标准”;天津市于2008年9月25日在滨海新区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组织了我国首笔基于规范碳足迹盘查的企业碳中和交易,先后为北京市和天津市推出的系列低碳公交卡提供交易和公式查询服务等,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地区可以建立一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控制三地的碳排放量。

5. 设立跨行政区的中央协调机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京津冀地区整体规划的最优配置,保证跨行政区合作协议的有效实施,应该在京津冀建立高级别的经济和环境合作方面建立高级别的常设机构,建立定期政府会晤机制,制定统一协调的政策。对于低碳经济发展,三省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并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低碳产业集群,对区域整体规划要充分交流,相互衔接。若以北京市作为节能减排技术和研发中心,不应该只由北京自己独自承担各种费用,而应由三省市共同出资,才能将研发成果应用到整个区域,使节能减排技术更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R].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2006.

[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物理基础》[R].2013,(9).

[3]崔凯丽,胡俊,宋马林.中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动态关系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5-50.

[4]王礼刚.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动态演进分析[J].商业研究,2012,(11):190-195.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Beijing-Tianjin-Hebei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Wu Yiqing1, Zhao Yana2

(1. The Principal's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Hebei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06 IPCC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guide" of carbon accounting methods,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issions intensity, per capita emissions and emissions per unit are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 2000-2011, and analyzed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Beijing-Tianjin-Hebei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ange tre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ijing-Tianjin-Hebei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12 years show a growing tre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decreased; High emiss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energy structure with coal consumption and mainly to the high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ies dominat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arbon emiss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closely relate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should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and establish carb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Economic growth; Policy suggestions

收稿日期:2014-01-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20B08);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决策咨询课题

作者简介:武义青(1962-),男,河北阳原人,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区域经济;赵亚南(1989-),女,河北蔚县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

3. 从相关性来看,京津冀能源消费量每变化1个单位对河北省的碳排放量影响最大,地区生产总值每变动1%对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变化影响最大。

4. 从空间分布来看,北京市的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朝阳区、顺义区、房山区和海淀区,这四个区的能源消费量占到北京市的55.74%;河北省的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唐山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这三个设区市的能源消费量占到河北省的55.85%。

(二)政策建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以及该地区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合作、互惠互利,才有利于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绿色发展。本文对京津冀地区的低碳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1)加快工业内部结构升级。2011年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整个地区的72.57%,尤其是钢铁、电力、建材、化工成为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的重点,河北和天津也成为该区域节能减排的主要对象。对京津冀地区高耗能行业升级改造中的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过剩产能要有效化解;对不落后又不过剩的产能,北京不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产能要尽快疏解,津冀两地应积极承接。(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天津市和河北省均以第二产业为主。北京市应进一步扶持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天津市和河北省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能源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信息消费服务业、绿色信贷业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改善市场环境等。

2. 优化能源结构。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以煤炭消费为主,用途主要是发电和取暖。一方面,应扩大天然气的供应,加大煤改气的力度,以及煤的清洁化利用;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激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4]。

3. 建立碳汇合作机制。京津冀地区应开展对本区域的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碳汇资源的摸底排查,在此基础上积极制定区域碳汇发展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监督和控制对森林等碳汇资源的破坏,不断加大植树造林、修复湿地等力度。

4. 建立碳减排长效机制。京津冀需要通过市场手段来加快节能减排步伐,比如“碳排放配额”、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信贷等。2008年北京建立了环境交易平台,实现我国第一单企业碳中和交易,研究开发了“熊猫标准”;天津市于2008年9月25日在滨海新区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组织了我国首笔基于规范碳足迹盘查的企业碳中和交易,先后为北京市和天津市推出的系列低碳公交卡提供交易和公式查询服务等,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地区可以建立一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控制三地的碳排放量。

5. 设立跨行政区的中央协调机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京津冀地区整体规划的最优配置,保证跨行政区合作协议的有效实施,应该在京津冀建立高级别的经济和环境合作方面建立高级别的常设机构,建立定期政府会晤机制,制定统一协调的政策。对于低碳经济发展,三省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并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低碳产业集群,对区域整体规划要充分交流,相互衔接。若以北京市作为节能减排技术和研发中心,不应该只由北京自己独自承担各种费用,而应由三省市共同出资,才能将研发成果应用到整个区域,使节能减排技术更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R].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2006.

[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物理基础》[R].2013,(9).

[3]崔凯丽,胡俊,宋马林.中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动态关系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5-50.

[4]王礼刚.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动态演进分析[J].商业研究,2012,(11):190-195.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Beijing-Tianjin-Hebei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Wu Yiqing1, Zhao Yana2

(1. The Principal's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Hebei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06 IPCC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guide" of carbon accounting methods,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issions intensity, per capita emissions and emissions per unit are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 2000-2011, and analyzed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Beijing-Tianjin-Hebei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ange tre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ijing-Tianjin-Hebei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12 years show a growing tre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decreased; High emiss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energy structure with coal consumption and mainly to the high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ies dominat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arbon emiss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closely relate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should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and establish carb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Economic growth; Policy suggestions

收稿日期:2014-01-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20B08);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决策咨询课题

作者简介:武义青(1962-),男,河北阳原人,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区域经济;赵亚南(1989-),女,河北蔚县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

猜你喜欢

能源消费碳排放政策建议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