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视角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2014-06-27孙乃纪周慧广李冬冬
孙乃纪+周慧广+李冬冬
摘 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增长与自然、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的客观要求。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2年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呈粗放型发展;投资拉动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作用不强,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不明显,技术具有正向作用,但科技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较小,外资和出口具有拉动作用;东部经济增长受出口拉动最为显著但受外资企业出口影响而削弱,合适的政府规模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增长。因此,未来我国应在人力资本、新型工业化、转变政府职能、均衡发挥内外生因素等方面转变和加强。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贡献要素;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省域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2-0029-05
一、引言
经济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了30年的持续增长,1979—201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在百分之九以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当然,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迫使我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经济的增长态势能否持续是我国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有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外一些学者也作了研究,John Mill(1848)探讨了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技术进步及大规模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1]。R. Solow(1956)以哈罗德-多马模型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建立了索洛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的作用[2]。P. Romer(1986)认为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3];R. Lucas(1988)认为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是影响各国收入和经济增长率等差异的重要原因;诺思(1988)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在于制度的变迁[4];钱纳里(1989)认为经济结构的转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5];林毅夫(2012)认为持续的经济发展是由要素禀赋的变化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的[6]。国内一些学者作了不少研究,综合相关文献,学者们主要从劳动、资本等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后来重点考察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因素,如蔡昉等(1999)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持续与劳动贡献有关,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会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不利的影响;张军(2002)认为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粗放特征,如资本形成相对于产出的增长更为快速了。胡永远(2003)、姚先国等(2008)肯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胡永远(2003)认为人力资本产出对我国经济贡献具有正向影响,但贡献率较小;姚先国等(2008)认为我国人力资本具有差异性影响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差异性,劳动力教育度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正向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研发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贡献,如朱勇(2005)、彭建平等(2007)等认为我国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欠发达地区的科研贡献度较低。纪玉山、刘志彪、刘伟、姚树洁(2006)、毛新雅(2009)从产业结构、政府规模、外资依存度、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作了研究,纪玉山等(2006)认为我国产业结构推动了经济发展与增长;姚树洁(2006)认为FDI对经济增长的正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石传玉(2003)认为在短期内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毛新雅(2009)对东部地区,FDI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就经济增长方式综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樊纲等(2009)认为TFP的来源发生了变化,提高外源性效率的因素也在下降,改善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的因素在提升,但实证中没有纳入经济结构这个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0)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四大战略,即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战略。
从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研究较为广泛,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开创性,但还需要深入研究。从国外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研究广泛而深入,大多是经济现象,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方式转变界定、演变、规律性及转变的政策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较明确的概念,甚少有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经济研究,相关方面需要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国内情况来看,学者就此方面研究也不少但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且特定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研究较多,就综合因素分析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研究不够,但在现实中,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常是交织的,如何以综合因素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系统性研究,然后分析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省域为研究对象,以基准模型为基础,添加更多合适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相关模型,综合分析和比较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和地区差异性,通过观察系数显著性的变化,动态考察各要素和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度,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对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要素及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1. 从经济增长的贡献要素及其作用分析。首先,从资本来看,从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来看,资本是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属于投资驱动阶段,资本作为一种贡献要素,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增长的驱动因素,但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资本投资效率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产出比率较高,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省市发展较快,其他省市的资本产出比也大致保持了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上升的速度更快;2000年后中西部地区投资占GDP具有更明显增长态势,表明近年来我国快速经济增长是靠资本投入推动,这与我国重工业化发展阶段有关。其次,从劳动和人力资本来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其背后的动力是廉价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但在近年来在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已逐渐褪去,产业部门对一些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日益下降,蔡昉(2008)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刘易斯转折点”。在此背景下,高素质人力资本逐渐适应了经济增长的需求,间接地体现了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最后,从技术进步看,我国近年来虽重视技术创新,但我国大多数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较低,且增长速度不快,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表明我国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2. 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分析。首先,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刘志彪等(2002)认为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支撑效应尚未达到递减的阶段,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意见,如刘伟等(2008)认为产业结构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降低;因而产业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效应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服务业的重视,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2000年发展态势有所减缓,呈现出东部占比高于中、西部,表明2000 年后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程度提高,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传统的政府职能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对经济增长影响越发突出。从实践发展可以看出,政府规模的膨胀通常与政府职能效率的降低相关,杜传忠(2010)认为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政府规模经历了先降后升过程,个别省市的政府规模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凸现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最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后,外资企业出口与经济增长的效应更为复杂,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投资基于我国的廉价自然资源、劳动力、优惠政策等,是将我国的低附加值半成品出口到国外进行高附加值的生产,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有限,需要进一步关注。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相关文献,并借鉴了杜传忠,曹艳乔(2010)等文献[7] [8],构建了如下模型:
LnGDPt=α0+α1LnKt+α2LnLt+α3Ht+α4LnRDt+α5tert+α6indt+α7govt+α8fdit+α9expt+α10fdi x expt,其中,GDP为本年本地区生产总值(换算为1990年价格),K为可比价格的当年资本的存量,L为当年劳动人数,H为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在校大学生/万人),RD为可比价的研发资本存量,TER为产业结构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GDP),IND为工业化指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GDP),GOV为政府职能指标(地方财政决算支出的行政管理费占GDP比),FDI为利用外资指标(FDI占地区GDP比),exp为出口指标(出口额占本地区GDP),fdi x exp外资与出口依赖的交叉项,表示外资企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相关数据,采用GLS估计方法,克服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四个主要模型为:
LnGDPt=α0+α1LnKt+α2LnLt(1)
LnGDPt=α0+α1LnKt+α2LnLt+α3Ht(2)
LnGDPt=α0+α1LnKt+α2LnLt+α3Ht+α4LnRDt(3)
LnGDPt=α0+α1LnKt+α2LnLt+α3Ht+α4LnRDt+α5tert+α6indt+α7govt+α8fdit+α9expt+α10fdi x expt(4)
在模型中,(1)式考虑了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2)式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外溢,(3)式加入科研存量的对数,(4)式考虑并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以模型(4)为基础,对我国省市分为东(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中(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分别建立模型,进一步比较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模型(4-1)为分析东部地区,模型(4-2)为分析中部地区,模型(4-3)为分析西部地区;实证分析结果如表1。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从经济增长的贡献要素分析,资本存量、劳动和科技研发存量对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模型(4)表明当加入产业结构、工业化、政府规模、外资、出口等,资本、劳动和科技研发的系数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可知这三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积极的意义。就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率来看,就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来看,在中部系数为正,可能因为人力资本主要体现在劳动中,正向作用中包含了部分人力资本的意义;纳入科技研发存量后,可能导致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系数为负;h为负或不明显,充分说明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需要提高。考察科技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前者的产出弹性大部分为正,研发投入每增加1%可使我国GDP增加0.081%,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发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相比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仍明显偏低,说明研发投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意义明显,作用有待提高。
(2)分区域来看经济增长贡献要素作用,东西部的科技研发系数较为明显,进一步以子样本分析后,东部资本的贡献增大而劳动贡献较小,表明东部经济增长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大多是靠资本投入推动的;西部地区的资本和劳动的贡献都较大,而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却较小,这与近年政府对西部政策的倾斜是分不开的;西部的经济还处于落后的态势,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但人力资本差距甚大且负向外溢效应较大。
(3)从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一是从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关系来看,经过上述分析,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进行子样本分析后,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系数变大表明其经济高速发展与工业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中部的产业结构指标为正,影响了工业化指标显著为负,与多重共线性有一定关系,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指标显著为负且工业化指标不显著,表明西部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期阶段,工业对经济增长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也滞后,影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9]。二是从政府职能来看,除东部的政府规模指标不显著,全国、中部和西部的系数为负,表明政府规模越大越不利于经济增长,同时,可以证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我们应积极合理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规模与开支,加强服务职能,东部指标系数不显著是基于市场化较为发达,私有经济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政府职能相对合理[10]。三是从FDI与经济增长来看,FDI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显著,全国、东部和西部的显著性高于中部,表明与区位选择有关,改革开放在东部较早,FDI较多地投资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由于西部地区一些地方资源丰富也吸引了较多投资,但中部的投资还很不足。四是从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来看,全国和东部出口依赖指标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得益于出口强力拉动,但外资和出口的交叉项为负,表明一些国外企业利用我国廉价资源、劳动力和相关的优惠政策,粗加工再出口半成品,等于变相出口我国的原材料,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负面作用;中部和西部出口较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外资和出口交叉项的作用也不显著[11]。
四、结论
以我国28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2年的数据,本文通过构建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要素和影响因素,考察了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分析表明,资本投入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资本产出弹性为80%以上,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25%,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并不显著,科技研发虽然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研发投入的产出弹性还较小仅为5%,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仍是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有待提高。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工业化程度支撑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未来经济发展需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从政府职能来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为负,2000年后政府规模指标呈上升态势,表明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政府职能等需要改革和转变。从外资外贸层面看,FDI和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但外资企业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影响。
未来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更加重视并积极发挥人力资本外溢效应,注重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继续增大科技研发投入,注重产学研链接,不断推动科技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在科技和经济中的作用[12];二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转变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三是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限制政府规模膨胀[13],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四是不断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同时提高外源性如引资的质量,积极扩大出口,发挥外资对经济增长作用。
参考文献:
[1]Fortanier, 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Host Country Economic Growth : Does the Investorps Country of Origin Play a Role ?”[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2007,2(16);41-76.
[2]Fang Hanting.Thoughts on the Theory,Practice and Policy of S&T Finance.[C].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2010,(11):5-10.
[3]Hu Yuancheng,Wu Jiangtao. Research on Sci-tech Financ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Finance Innovation[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2,29(23):10-13.
[4]Duan Shide,Xu Xuan. Study on Technology Related Financ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1,28(14):66-69.
[5]Zhao,X. B.,& Tong,S. P. Unequ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patial disparities and regional policy reconsideration,1985-1995[J]. Regional Studies (Cambridge),2000,34(6):549-561.
[6]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杜传忠,曹艳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基于 28个省市1990—2007年的面板数[J].经济科学,2010,(2):29-41.
[8]何一峰.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经济趋同研究——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7):39-51.
[9]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4-7.
[10]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6-34.
[11]金碚,吕铁,李晓华.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几个问题的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0,(8):14-16.
[12]陆铭,陈钊.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13]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门[J].中国工业经济,2010,(2):58-60.
责任编辑、校对:许永兵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Growth Wa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Based on Data from 1990 to 2012
Sun Naiji1, Zhou Huiguang1, Li Dong dong2
(1.Business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 change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nature, society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harmony. The data using 28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our country from 1990 to 2012 shows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extensive; it discusses the relevant factors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re rely mainl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hird industry leading role is not strong, the human capital spillover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e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 effect, but the smaller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capital stoc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reign capital and export has a pushing effect; East by export-led economic growth is mos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to export and weakened, the appropriate government scale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hange of the pattern, the difference of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should be change and strengthen in human capital, new industrializ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government function, balanced play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way; Contribution factor; Regional differ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Provincial
收稿日期:2014-01-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064)
作者简介:孙乃纪(1947-),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周慧广(1978-),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Abstract: change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nature, society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harmony. The data using 28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our country from 1990 to 2012 shows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extensive; it discusses the relevant factors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re rely mainl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hird industry leading role is not strong, the human capital spillover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e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 effect, but the smaller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capital stoc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reign capital and export has a pushing effect; East by export-led economic growth is mos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to export and weakened, the appropriate government scale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hange of the pattern, the difference of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should be change and strengthen in human capital, new industrializ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government function, balanced play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way; Contribution factor; Regional differ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Provincial
收稿日期:2014-01-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064)
作者简介:孙乃纪(1947-),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周慧广(1978-),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Abstract: change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nature, society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harmony. The data using 28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our country from 1990 to 2012 shows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extensive; it discusses the relevant factors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re rely mainl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hird industry leading role is not strong, the human capital spillover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e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 effect, but the smaller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capital stoc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reign capital and export has a pushing effect; East by export-led economic growth is mos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to export and weakened, the appropriate government scale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hange of the pattern, the difference of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should be change and strengthen in human capital, new industrializ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government function, balanced play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way; Contribution factor; Regional differ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Provincial
收稿日期:2014-01-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064)
作者简介:孙乃纪(1947-),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周慧广(1978-),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