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2014-06-26谢婷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信息素养

谢婷

关键词: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摘 要:文章通过SWOT分析指出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环境及策略,分析了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意义,着重从动力机制、教育目标与计划、教育大纲与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管理与评价五方面构建了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62-03

1 引言

1.1 信息素养教育

具备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1]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素养教育是关乎人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综合创新能力的关键教育。

新建地方院校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新建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素养教育真正得到落实,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2 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环境分析

SWOT分析模型主要用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2]我们可以借鉴运用到高校,表1就运用SWOT方法列出了新建地方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环境,分析了应对策略。

从表1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建地方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在于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引导教师、鼓励学生。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将这些策略整合起来以推动新建地方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1.3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按照教育和学习的密集程度,信息素养教育可分为集中教育模式和泛化教育模式,集中教育模式是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资源整合、集成,以一个统一的界面或组织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资源进行学习。泛化教育模式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工具,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以无处不在的信息素养教育。按照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又可分为课程教育模式、课内教育模式和课外教育模式[3]。

2 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2.1 要素分析

一个模式的要素,是指使系统正常运行的各个方面。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要素包括:实施者、接受者、教育环境与条件、教育目标与内容、管理和评价。

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馆员或二者联合,接受者是大学生。实施者按照制订好的信息素养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对接受者进行知识传授和实践指导,并负责评价接受者的学习成效。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向灯,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信息素养,满足其基本的生存和生活中的信息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信息素养,满足其在应用型岗位上的信息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信息素养,满足其个人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新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教育的教育内容包括:信息意识培养、信息知识教育、信息能力锻炼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教育环境即社会和企业要求应用型人才具有信息素养,而地方的整体氛围中没有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高校内部尚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领导、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对此持无所谓甚至不支持的态度。教育条件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教育条件是师资不足,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不足;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绝大部分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低。

教育管理和评价是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并保持较高产出的保障措施。新建地方院校要根据实际制订有效的管理办法,来保障信息素养教育的各项激励措施落实到位、各项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即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后文有讨论。

2.2 模式构建

新建地方院校应综合考虑各要素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2.2.1 动力机制。在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尚未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事物,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其顺利开展。动力机制的构建可从教育环境、教育者和接受者三个层面考虑:新建地方院校要采取宣传、讨论等方式,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同度,发挥教育环境的促进作用;教育者的动力来自于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新的教育模式带来的轻松教学的体验以及学校的激励措施;接受者的动力来自于自身能力素养的提高和就业前景的改善。通过活动宣传、用人单位宣讲、师长的经验介绍等方法,让新建地方院校的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在未来就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他们自然会积极接受信息素养教育。

2.2.2 教育目标与计划。新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教育的教育目标分三个层面,分别是:培养基础信息素养,满足其基本的生存和生活中的信息需求;培养职业信息素养,满足其在应用型岗位上的信息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信息素养,满足其个人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相应的,高校层面的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教育计划是:在大一阶段通过课堂内外各种形式进行基础信息素养教育,在大二阶段进行与专业学习、对口职业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大三、大四阶段结合应用型人才的人生规划(如:毕业就业、考研或自主创业)进行综合信息素养教育。

一般来讲,新建地方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难以实行这样的教育计划,一种替代计划就是在构筑全体人员认同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倡导教师在课程内渗透信息素养教育、鼓励校内开展各种信息素养相关的活动等有利环境的基础上,由图书馆和专业教师合作,在大二阶段对学生开展专门的、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这是因为大二学生已经适应了环境,开始思考和探索规划自己的未来,比较容易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