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瑶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探究

2014-06-25李雅楠吴祖斌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高校教学文化传承

李雅楠 吴祖斌

摘 要: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的母体,保持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桂东瑶族音乐文化在我国南部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以《蝴蝶歌》为代表的桂东瑶族音乐很受听众的喜欢,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其发展空间日趋狭隘面临失传,为使这文化瑰宝得以发展,地方高校作为当地音乐文化教育的最高平台,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该运用自己独有的资源,促进桂东瑶族音乐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学;瑶族音乐;持续发展;文化传承

0 引言

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多次举行以弘扬瑶族文化为主的“盘王节”活动,这里有充满瑶族特色的瑶族音乐,其中以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的《蝴蝶歌》最为典型,最具影响力,其大二度和声成为我国民歌独特的风格,还有蒙山县民瑶的《嘛哈咧》,1978年在北京会演时,曾有一定影响。如今《蝴蝶歌》已经走出瑶寨,走出广西,其音乐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多种文化艺术渗透到各瑶族山寨、村落,传统的瑶族文化也越来越受到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其生存环境面临种种困难,包括像《蝴蝶歌》,蒙山的《嘛哈咧》在内的许多活体瑶族音乐文化,正面临失传、消亡的困境。尽管人们都在采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手段在抢救保存,但是,在传播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其手段、作用显得非常无力和无奈,在桂东地区还有许许多多的瑶族音乐,还在默默地、一步步地走向消亡的边缘,若干年后,人们恐怕只能到博物馆去感受它的存在,在乐谱上领略它过去的风采,在录音机前欣赏它优美的旋律,这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都不希望看到的现实。要谨防桂东瑶族音乐文化成为文化标本,所以保护抢救、弘扬传承瑶族音乐迫在眉睫。作为物质与非物质存在的自然规律,许多物种都要经过一个诞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对于一些因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消亡的,人类当然无回天之力,但是对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的民族音乐来说,高校音乐教育是有能力、有责任使之发展、传承下去的,这也充分体现出音乐课程的内涵,即“音乐本体价值就是指音乐课程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音乐课程传承音乐文化”[1]

1 当前桂东瑶族音乐文化发展传承的困境

当前桂东瑶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存在许多弊端,人们在主观上也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尽管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手段,许多专家也不辞劳苦深入瑶寨挖掘抢救,但是,客观上的行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很多地方“重申遗,轻保护”的现在严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不仅缺乏较有效的族音乐文化保护措施,而且简单片面地将其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以追求地方经济效益的方式冠以传承的名声,实际上这些只是对瑶族音乐文化进行一种定格保存与商业开发利用,满足某些金钱上的私利而已,它没有给予瑶族音乐文化一个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环境,因而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传承。瑶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保存与传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当前一些地方将民族音乐作为文化产业来开发,即过去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于地方民族音乐能如此造福一方,也不失它的作用,但是对于传承保护来说,这样的商业开发其后果必然有害无利,结果如下。

(1)导致瑶族音乐文化变形失真,加速消亡。将民族音乐大量改编,使其失去原来的面目,某些为了自身经济效益,将地方民族原生音乐加入大量现代元素,迎合流行趋势。要知道任何借用现代手段去打造的民族音乐都是不合适的,科学的传承应该建立在原有的风格上,美化其旋律、音色,提高演唱技巧,保持原有土生土长的风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发展。

(2)导致瑶族音乐文化歪曲,走向庸俗。社会文化,民族风俗、民俗礼仪都离不开民族音乐,它可以让人们去认识、了解瑶族同胞的民风民情,发展历史。可是在一些带商业性的瑶族风情旅游中,则偏重一些特殊“乐”趣的需要,如一些与游客互动游戏“摸新娘”,由一群新娘装扮的姑娘在音乐伴奏中表演民族歌舞,尔后请游客上去认准某个“新娘”,继而将灯光全部熄灭,在黑暗的音乐声中要摸到刚才认准的“新娘”,摸不对的则要罚酒、给红包等等,使得民俗活动走向庸俗化。

(3)导致瑶族音乐文化艺术价值降低。许多地方的民族风情旅游,更多的是考虑到旅游者的消遣娱乐情趣与景点票房价值,它没有真正从艺术审美角度上的挖掘,只是作为一个广告、招牌的作用吸引游客而已,试想在这些娱乐消费场所,能真正起到传承的作用吗?能存在真正有艺术价值的“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吗?

(4)导致瑶族音乐文化人才萎缩。文化传承,人是第一要素,试想,民间歌手都去跑场了,那里还有田间小道的对唱,山头岭尾的对歌,庭院屋边的对答呢。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瑶族音乐也需要它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往来,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等活动频繁,人口流动越来越大,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年轻的一代瑶族同胞,在乐于接受国内外现代音乐文化的同时,也淡化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识,逐渐脱离本土音乐走向流行音乐的行列,使得瑶族音乐文化失去了其特有的存活环境和传承客体。

2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促瑶族音乐的良性发展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本身就具有培养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任务,学校音乐教育也是社会传承、家庭传承、民族传承的基础,因为“一方面,音乐文化的启后者需要学校音乐教育来培养,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创造的场所。也就是说,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而且也肩负着创新音乐文化的责任。”[1]在提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今天,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更是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途径。他能使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儿童更好地了解本民族主要音乐文化和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担任起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重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使得我们民族音乐瑰宝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鲜活的传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瑶族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承中的作用是符合现代音乐发展传承规律的,因为学校音乐教育是有组织、规范化、系统性的活动,最主要的是他能引导音乐发展的方向,把民族音乐赋予审美的、净化心灵的美育功能,使得瑶族音乐的审美价值得到极大提升,这是其他传承途径无法相比的。endprint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桂东瑶族音乐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加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充分发挥他的优势,确保这些珍贵的民族音乐得以弘扬,因为当前“虽然还有社会音乐环境、家庭音乐教育等多种传承途径,但是不可否认,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课程应该成为传承音乐文化的绝对主要途径。”[1]

(1)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促瑶族音乐良性发展。民族音乐的各种传承都离不开教学,像“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一类的民族音乐传承方法都离不开音乐教育,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拥有诸多的音乐教育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能极大地提升地方民歌的艺术质量。在进行主要音乐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内容延伸、拓展至少数民族的源生态音乐文化上,把多种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这样使地方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立足之点,用专业的音乐理论与发展规律引导地方民族音乐的发展。如贺州学院艺术系2013届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在富川实习期间,通过向民间歌手的短期讨教,继而将《蝴蝶歌》传到贺州市各地,以点带面促进地方民族音乐文化争相吐艳,健康发展。

(2)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促瑶族音乐有效传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是用艺术审美的眼光审视瑶族音乐,可以将桂东地区民族音乐的实用性,提升到一定的艺术性,从而使得该地区的瑶族民歌更具可听性,这样自然会扩大他自身的生存力和社会影响力。瑶族音乐文化是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可能有些音乐本身缺乏美感,并不具有太多的审美价值,它只是作为民间活动的需要存在,是一种实用性音乐,如婚丧嫁娶,民间祭祀中的音乐,其作用无非是烘托气氛而已。而学校音乐教育可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将瑶族音乐的实用功能提升至艺术审美的境界,使瑶族音乐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的得以优化传承,让人们充分感受瑶山的自然美、文化美、生活美、人性美,使之得到优化传承。

(3)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促瑶族音乐扩大影响。千百年来,瑶族音乐文化传承都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种族内,或者家族内,实行传内不传外的保守性师徒传承。在过去信息封闭,文化单一的环境下,它作为娱乐、教育、宗教、民俗活动的需要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这就不可避免存在一点点的局限性。而电视、网络、广播的传播媒体的普及,多样性音乐文化活动对师徒传承这一传统的传承方式带来到极大的挑战,导致许多民间绝技后继无人。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是相对广泛的传知授艺平台,它也可以吸取“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田丰传习所”,“陈哲土风计划”等一些尝试性的经验,将桂东瑶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弘扬。如贺州学院艺术学院近年来,特别聘请八步著名的瑶族音乐研究人士莫纪灵先生,到课堂给大学生介绍、教唱本地瑶族民歌,使得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认识瑶族《飞留飞》,《连啰啦咧》的音乐的艺术魅力。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改变过去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的局限性,对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普及有较大的促进,同时也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3 结语

在《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提到,“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鼓励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因此,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必须重新确立民族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地位,建立一套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教材,教法,课程设置,音像资料,教学环境,教学实践等,这样便拓宽了瑶族音乐文化的传播途径,唤醒大众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意识,让学校成为当地民族音乐保护、传承、发展的基地。因为音乐教师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传播者,那么作为学校教学之本,教师之源,具有教师的摇篮美誉的高等师范教育,为实施《标准》中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该走在民族音乐发展最前沿,在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于桂东瑶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负有守护、继承、发展、传承和繁荣的神圣职责,让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桂东瑶族音乐这一民族母体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声键.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72-73.

[2] 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268.

作者简介:李雅楠,贺州学院音乐学院2010级本科生。

吴祖斌,贺州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高校教学文化传承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新时期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价值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