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传统服饰纹样色彩比较

2014-06-25辛维金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比较色彩

摘 要:色彩在各民族传统服饰纹样中有着重要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对色彩的不同理解构成本民族的特色之一,由许多这样的特点而组成的民族传统服饰特点便构成了区别于目前国际性服饰的东西方传统服饰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东西方传统服饰纹样色彩特点源自于各自的传统色彩观,而色彩观的主要精神内涵和最突出的方向在于色彩象征。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东方色彩装饰特点对于当今我们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本民族服饰文化整体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服饰纹样;东西方;色彩;比较

1 东西方传统色彩象征意义区别

纵观东西方传统服饰纹样色彩,我们隐约可以触及某种抽象的观念和思想感情。人们根据自然界色彩的规律与人为内心感受的规律,把色彩赋予不同的性质,或善,或恶,或美,或臭,也有不好不坏的中性色。中西方不同民族对其有不同的诠释。

在东方,中国不但是人类运用象征色彩最早的国家,而且是世界各民族坚持使用色彩象征最长的国家。中国的色彩象征建立在整个中国自发的理性观念之上。“五行”中的色彩象征,表现出东方以自发哲理,从天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基本属性在四季变迁中宏大的时空变化进行倾向性色彩把握。这种内在本质与外在宇宙相应的关系把握是中国色彩象征得以长久存在的基本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东方传统服饰纹样用色遵循“随类赋彩”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救世”的教义,佛教选择金色和白色为主色的色彩象征;道教则从“避世”的态度,选择黑色为主色的色彩象征;在古代中国,再加上正统的儒家及杂家以五色为体系的色彩传统,共同形成中国象征色彩多精神层次,多元状态的色彩互补性。这种集体倾向性的象征色彩构成的多元形式,在汉代以后又融合一部分西方象征色彩,显示出东方全部象征色彩的丰富性。以中国人传统的五色观为例,中国古人把色彩赋予了许多哲学的、伦理的、政治的因素,使其与古老哲学中的阴阳五行观相呼应,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木、火、土、金、水、东、南、西、北,青、赤、黄、白、黑,相克相生,绵延不断达到永生。以至于封建王朝以这种五行、五色观念助力治国,崇尚某一特定的色彩。如黄帝之时,土气胜,故其色尚黄;禹之时,木气胜,故其色尚青;汤之时,金气盛,故色尚白;文王之时,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后之朝代秦朝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同时颜色和方位、气候密切相关。白色代表东方,蓝色代表南方,黄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白色的光从太阳上升的东方带来,而春夏间树木和草的绿色,或是雷雨带来的水蓝,都是来自南方。西方有黄昏时的金色黄色和秋天美丽的黄叶。北方的黑色来自漫漫的冬夜。[1]

西方的色彩象征主要源于古埃及,到古希腊时期,欧洲人重白色为主的单纯颜色。人们在以白色为主的色彩表现中,更多重视自然质料外在色泽的朴素性。当时雅典市民的服装色彩以白色为主,女性服色在銀白色的基调中间有浅紫色,玫瑰色或蓝色。后来,由起源于近东的基督教给欧洲带去以红色为主色的多彩世界,渐渐形成以基督教为主的欧洲文化圈的色彩自律性。在色彩为基督精神象征的时期,象征色彩自然可以大行其道。宗教的色彩象征,把象征性色彩推向更广泛的社会,成为当时西方色彩艺术的主流。从中世纪至今,象征色彩在西方各民族之间虽略有区别,但是大都以基督教色彩象征为唯一的色彩选择基础。不论是中世纪骑士团的彩色纹章,还是爱尔兰表现族系血统的彩色毛线织物莫不如此。

2 西方传统服饰纹样的色彩装饰特点

如果说传统东西方色彩的内涵以象征为特色,那么,传统色彩的外在形式则主要表现于色彩装饰。色彩装饰的特征是以色彩结构和秩序建立美的色彩形式。由于东西方各自宗教、文化发展轨迹不同,因此东西方传统服饰纹样在色彩装饰方面的标准和表现相差甚远。

(1)西方传统服饰纹样的色彩装饰特点。在色彩学建立之前,西方把焦点集中于表现物体客观的固有色。随着科学的进步,如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运用各种色彩关系,力求再现出色彩的真实性。所以西方的色彩装饰标准在于“像”,这就导致西方在色彩上趋向于个体化、精确化、自然化、立体化。色彩运用得精确,才能产生自然的效果。要做到自然,首先依赖于光线的配合,没有一定的光线明暗对比,很难产生立体感。所以光在西方色彩装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也是西方与东方在色彩装饰方面最显著的区别。其次,在西方绘画中,形即是色,色既是形,画家用色塑造形,色彩是完全依附于造型过程而呈现出来的,西方绘画的设色和客观物象上的色彩是非常接近的。色彩的主观表达和色彩的自律性表现受到极大的限制。

(2)东方传统服饰纹样的色彩装饰特点。东方在色彩上兼有客观主观两个倾向,“随类赋彩”是其用色原则。那么,我们理解“随类赋彩”就不仅仅是按照物象的固有色来运用色彩了,它具有更宽泛更深刻的意义。意象色彩不是固有色,也不是条件色,随自然界变化,又随作者的心情变化,也随着材料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随类”不能单单看成随客观物象;“赋彩”也不能仅仅反映物象之色。东方色彩造型更强化主观的依形设色、主观配置,更强调色彩的主观性、表现性、形式美,以平涂为主,省略了暗部、反光、投影的色彩,所以体现出单纯、明朗、华丽而富有强烈的装饰意趣。例如,我国的云锦甚至还有一套固定的配色口诀,二晕色:玉白、蓝;葵黄、绿;古铜、紫;羽灰、蓝;深红、浅红。三晕色: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藕荷、清莲配酱紫;白玉、古月配宝蓝;秋香、古铜配鼻烟;银灰、瓦灰配鸽灰。(以上口诀系南京文化局何燕明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从云锦老艺人张福永先生处记录下来的。)所以,东方传统服饰纹样色彩趋向于类型化、意象化、装饰化、平面化。

从理论上说,“随类赋彩”只是类型化用色的意思,但在实际应用时,包含类型化、意象化、装饰化和平面化这四种相互关系的基本倾向。为了保持纹样的统一性,色彩运用基本上必须维持类型化,同一种花纹,只能用同一种色彩,即使需要变化,也是类型化的重复。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代嘉庆年间的牡丹纹刺绣团花,花卉色彩的运用,明显被装饰化了,色相不多,每种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变化明显。花瓣都是由朱红由深到浅的晕染。花叶也只用深浅的绿色,令其晕染过渡,用来表现花叶转折和层次。在装饰艺术中,统一是生命线,变化只是使之有起伏,增加生动性。即使不变化,对服饰纹样来说,也非不可,用同一纹样饰满整件衣服,也是极为普遍的。

3 东西方传统服饰纹样色彩的功能

东西方传统服饰纹样色彩是具象的色彩和抽象意义之间的一种关系。一方面作为图腾符号和宗教符號的色彩,它们以图腾同化的方式、宗教感悟的方式,赋予色彩符号不同的功能,使人的心理紧张趋向平衡,对维护社会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安全有实用功能;另一方面作为审美符号的色彩,通过它来表现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色彩往往成为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在其中渗透着对自然神灵的幻想,并以其诡秘、神奇的艺术魅力向世人传递着大量信息,等待着人们不断去感悟和破译。宗教文化对东西方传统服饰纹样色彩的影响很大。如果从总体把东方传统并存的儒、道、佛三家色彩观念与西方基督教的光色象征作本质比较。那么可见基督教直接以光象征上帝,把人的全部精神引向光彩变化的丰富;道家以玄黑主张色彩的静寂,从视觉感官色彩的“无”生出心理色彩的“有”,在黑色中发现极简的色彩审美品性,但是中国的传统服饰纹样色彩装饰形式中显示出色彩相对绘画的丰富性。因为作为服饰纹样的装饰色彩相对绘画较少受到社会现实存在的影响;儒家以五色的道德性强调色彩的社会性,把色彩推向古代社会“礼”制为“仁”的普遍性;佛教重视色性,也重光色,显示出夹在“东西色彩观念之间的多种色彩倾向。

自从人类有了第一件特意着色的服饰开始,色彩的审美形式就已渗透其中了:对称、变化、对比、协调以及由此产生的快感等,便孕育出美感发生的形式要素和感性要素。即便是抽去其中的文化内涵,传统服饰纹样色彩仍可成为独立的工艺品,仍可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总之,东西方各民族以手中的色彩撰写民族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服饰纹样色彩里把历史、现实和理想,把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编织他们神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服饰纹样色彩是一种符号,其背后隐含着人们的心理和民族习俗。色彩是民族心理、性格的“表情”,通过它去读解东西方文化这本巨著,意趣无穷。

参考文献:

[1] 罗宾·柯林伍德(英).自然的观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1-75.

[2] 邹二华,刘元.西方服饰大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3] 缪良云.中国历代丝绸纹样[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辛维金(1979—),女,硕士,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

猜你喜欢

比较色彩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