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扎根沃土

2014-06-25周丹阳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继承非遗

周丹阳

摘 要:随着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正遭遇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近年来政府与民间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实际效果如何?基于此,對三门石窗进行了实地调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非遗;三门石窗;继承

1 调查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遗是祖先留给人类的财富,然而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保护措施的缺失,许多传统文化正遭遇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非遗的传承保护已刻不容缓。针对于此,近年来政府与民间也开展了不少非遗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继承人的现状如何,非遗的传承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门石窗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继承人采访等方式调研,探寻非遗继承人现状,重点对非遗传承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与思考。

三门石窗被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遗名录,是三门湾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浙江民居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据《三门县志》记载:三门石窗取材于蛇蟠岛上蛇蟠石,于宋代开采。自南宋起,逐渐形成规模。至明清时期,使用已非常广泛,并远销苏沪杭。灵隐寺、普陀山等诸多名寺古刹及多地古建筑也多选用三门石窗。现存三门石窗大多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作品,少数为宋代作品。三门石窗造型多样,一般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还有圆形、菱形、扇形等。雕琢精致,图案丰富,寓意深邃,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三门石窗是造型与构图艺术的结合物,虚实相间、匀称有序、颇具匠心。每一种图案寓意深刻,体现了“物必饰图,图必有意”的制作宗旨。每一种图案均反映了特定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2]

2 现状及问题

(1)认识不足:目前社会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对非遗的了解不够,对什么是“非遗”、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2)经费缺乏: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无论是普查,寻找传承人,资料整理,还是规划保护,抢救利用等等都需要资金去作支撑。但是地方的资金有限,在走访期间,甚至有时需工作人员自掏腰包。

(3)传承人断层:从事三门石窗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三门县志》中记载鼎盛时期巧匠数以千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理念的更新,现代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传统石窗在建筑物中逐渐被淘汰,石窗艺人无以为业,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传承是非遗生存的基本特点,非遗的传承,大多是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传承人是非遗之本,一旦没有传承人,非遗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化为乌有。所以,运用适当的手段阻止或延缓“传承”的中断,就成了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3]传承人断层是非遗传承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文化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参与人员越来越少,传承者和受众群体均出现明显断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三门石窗在中老年人中还存在一定影响,但年轻一代大都对此不知晓,更遑论热爱和传承了。

(4)宣传不够: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传承保护非遗的合力。非遗传承保护是需要群众的力量,应该让广大群众自觉担负起传承保护非遗的责任和义务。

3 对策与建议

非遗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传承保护机制,规范传承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完善传承保护机制。建议政府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大力宣传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非遗保护工作团队。采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及适当的激励机制,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传承保护措施。例如,三门石窗应对有关古村落和民居及蛇蟠岛采石场遗址开展调查摸底,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促使非遗产业与事业协调发展。首先,建议各地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其次,建议调动民间力量,设立相应的非遗保护基金,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募集资金用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推动传承发展,培养传承人。培养传承人是保护非遗的根源。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非遗传承人培训队伍,鼓励老艺人带徒授艺,把技艺传给后辈,培养接班人,把非遗传承下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安排一定的传统文化的教与学,将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的传人、艺匠、大师请入学校向年轻学生直接教授精湛技艺。[4]培养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扩大传承队伍规模,将有关非遗项目很好地传承下去,而且可以普遍提高年轻一代对非遗知识和感情素养,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此次调查中,三门石窗在青少年中传承,三门职业中专微型石窗的校园传承,既丰富学校的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又做好非遗的普及教育与研究。建议继续发展、完善现有的校园传承模式,并进行推广。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传承意识。为非遗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公共传媒普及非遗知识,使保护非遗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社会各界的传承保护意识,提高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培养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为非遗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由于保护开始的时间比较晚,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和遗失。而非遗继承人又普遍比较年长,甚至有部分已经去世。因此,呼吁国家能从根本出发,寻找和保护现有继承人,并培养新一代继承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延续。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2003.

[2] 物化三门——三门石窗介绍三门TV网[DB/OL].

[3] 刘禹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M].学苑出版社,2007.

[4] 向云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继承非遗
鲁迅小说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