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助推转型升级工程
2014-06-25徐一平
徐一平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李克强总理部署2014年政府重点工作的明确要求。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江苏是工业大省,总量大,基础好。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将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持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保持提质增效升级良好势头。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5.91万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万亿元,增长10.8%,工业增加值达2.93万亿元,增长11.5%;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5.5%和14.5%。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27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77家。全省工业发展实现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
当前,正处于发展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如何顺利地在换挡期最大限度减轻结构调整的阵痛,实现发展转型的“凤凰涅槃”,工业责无旁贷,也是转型先锋。我们要以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创新为支撑引领,正确处理好进和退的辩证关系,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产业结构调整各环节,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争取更大作为。
一方面,要做好“进”这篇文章。重点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积极有为,既创新发展增量,又优化调整存量,着力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黏合剂”和“引擎”,对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和增长最快的领域。201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落实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措施,促进了江苏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近几年,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营改增”实施一年来,研发和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和鉴证咨询服务业新办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按照优先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以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为突破口,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提速行动,以创新的思维加大改革推进力度,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全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认真贯彻国务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工业设计能力提升计划,抓住产业设计服务关键环节,突出提高企业原创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流程再造为重点,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以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总服务为重点,培育专业化、综合性服务骨干企业;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水平,用一流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强劲支撑。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分业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加快了新兴产业发展。部分新兴产业总量在全国领先,竞争优势明显,拥有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了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2014年,我们要大力实施产业高端发展行动,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应用牵引、平台支撑,更好发挥新兴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溢出效应,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引领,就是要发挥江苏的创新优势,推动创新政策、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以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集群,让企业在创新引领下得到更大发展。重点突破,就是要紧密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先进机器人、3D打印等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重点打造一批技术外溢性强、需求带动明显的重点产业链,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打造优势,赶超先进,抢占发展制高点。应用牵引,就是要强化市场示范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为重点,定期公布和重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目录,组织实施重大推广应用示范工程,落实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重点产品首购首用鼓励政策。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帮助新兴产业企业有效拓展国际市场。平台支撑,就是要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认定一批公共技术平台,新增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每年攻克一批影响产业转型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技术瓶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未来的支柱产业。
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近几年,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发展迅猛,成为转型升级的强大推进器。新兴业态模式没有传统可借,没有规律可循,更需要善用互联网思维,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态度才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2014年,我们要深入推进信息化引领行动,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内容服务和平台经济等新型业态,瞄准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智慧产业、云计算等领域,逐个研究制定针对性培育措施,积极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深入实施省政府关于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意见,着力促进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年均增长30%以上。如组建大数据发展工作小组,制定全方位战略行动规划,加速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突出发展跨领域、跨行业产业技术联盟,增强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鼓励发展数字设计、互动新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态。大力实施“宽带江苏”建设工程,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为新门类、新业态、新模式的爆发式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条件。
提升发展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江苏经济的重要基础,并不一定代表落后产业、夕阳产业。通过对传统产业大量植入高新技术因子,创新商业模式,就可以升级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出台《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意见》,“百项千亿”技改工程列入年度考核内容。我们要重点推进技术改造提升、绿色发展推进行动,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增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存量,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实现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组织开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企业咨询诊断,针对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鼓励企业在微纳电子、精密加工等领域高精度产品和能源动力、冶金石化等领域重大装备方面先行突破一批极端制造技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技术和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对生产系统进行改造,更大力度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2014年,全省430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中,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项目313项,占总数的72.7%。要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以增量投入的结构调整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好“退”这场主动仗。坚持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多方给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真正做到压下来后就绝不再反弹。
201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出台实施意见,成立21个省级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分行业制定实施细则,明确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业产能压缩目标。2014年,我们要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落实好国家和省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的任务。一是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严禁核准、备案新增产能项目,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二是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三是引导产能过剩行业构建淘汰与发展相结合的机制,实施产能减量置换,引导退出一批过剩产能。四是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支持钢铁、水泥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整合一批过剩产能。五是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开拓市场消化转移部分过剩产能。六是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不合理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税收等政策的引导作用,形成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