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检测血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谷氨酰转肽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4-06-23时兆燕王华明

淮海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谷氨肽酶肾小球

时兆燕,王华明

联合检测血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谷氨酰转肽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时兆燕,王华明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 C)、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依据血清葡萄糖及尿蛋白水平将受试对象分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对象β2-MG、Cys C、γ-GT、肌酐(Cr)、尿素氮(BUN)数值,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早期肾病组β2-MG、Cys C、γ-GT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受试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2-MG、Cys c、γ-GT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可升高,联合检测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糖尿病肾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谷氨酰转肽酶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糖尿病(diabetics mellitus,DM)引起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可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危害性极大,后期治疗费用巨大,且起病隐匿,早期症状轻微,不易被临床发现。为了能更早期的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寻找更加灵敏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我们对受试对象的血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谷氨酰转肽酶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与常规监测肾功能的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进行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受试对象均为2013年2月-2013年9月来我院就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125例,其中男78例,女4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糖尿病早期肾病组43例,糖尿病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糖尿病诊断标准[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 mg/24 h)[2],男31例,女12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8岁;单纯糖尿病组42例,诊断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糖尿病诊断标准[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 mg/24 h)[2],其间男25例,女17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73岁;健康对照组40例,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6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已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疾病、风湿系统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相关疾病,且在受试前2月内停止服用影响肾功能药物,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各组受试对象间年龄、性别等一般因素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对象于清晨空腹采血,以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 C)、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各项实验室指标,其试剂盒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均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使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β2-MG、Cys C、Y-GT、Cr、BUN检测结果 其中糖尿病早期肾病组β2-MG、Cys C、Y-GT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和健康受试组(P<0.05)。而3组之间Cr、BUN,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β2-MG、Cys C、γ-GT、Cr、BUN检测结果(mg/L,±s)

表1 各组β2-MG、Cys C、γ-GT、Cr、BUN检测结果(mg/L,±s)

注:与单纯糖尿病和健康受试组比较,*P<0.05。

BUN糖尿病早期肾病组 43 3.91±0.68*1.26±0.32*60.00±0.69*组别 例数 血β2MG 血Cys C 血γ-GT 血Cr 血350.15±9.78 11.20±0.21单纯糖尿病组 42 2.00±0.45 0.77±0.12 34.00±0.78 197.34±2.36 6.90±0.25健康对照组 40 1.20±0.23 0.65±0.10 26.00±0.56 142.22±1.98 5.60±0.36

2.2 β2-MG、Cys C、γ-GT、Cr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情况 β2-MG、Cys C、γ-GT单项指标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80.6%、82.5%和65.3%;而将这3项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高达93.2%,明显高于每一种单项检测(P<0.05)。见表2。

表2 β2-MG、Cys C、γ-GT检测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病因,依据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演变和病程,Mogensen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2)正常白蛋白尿期。(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即所谓“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5)终末期肾衰竭期。其中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并进行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糖尿病肾病在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规的血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监测指标也难以有效发现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如何联合应用一些实验室指标作为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的手段,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我们就可以观察到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存在异常,主要表现有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同时有肾小球的高灌注和高滤过,类似情况在糖尿病患者增加摄入蛋白质后升高的更加显著。而血糖的升高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及代谢产生影响,导致肾功能损害:(1)由于肾脏组织的局部糖代谢功能出现紊乱,由非酶糖基化而形成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2)造成已糖胺通路代谢的异常。(3)激活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4)同时激活多元醇通路。由于这些代谢异常最终促使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出现微量蛋白尿。目前临床上主要将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实验室指标,而我们通过联合检测血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谷氨酰转肽酶这几项实验室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上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糖尿病在并发肾功能损害时,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同时糖原反应(PAS)阳性物质沉着,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而B2微球蛋白作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11 800的低子蛋白质,是人类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轻链部分,主要由淋巴细胞合成,以恒定速度分泌,必须由肾脏排泄分解,在肾小球基底膜可自由通过,其中99.9%的重吸收和降解是在肾小管完成的,在血液中含量极少[3]。因而B2微球蛋白在血液中的浓度可直接反映肾小管的功能,成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指标。

胱抑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36×103,由120个氨基酸组成[4],所有人体有核细胞均可生成,无明显特异性,是一种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质。其生成速率恒定,不受性别、年龄、肿瘤、炎症、内分泌和免疫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5]。由于它等电点高,同时相对分子质量低,因而能被肾小球完全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和完全降解,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不会再回到血流中,故与肾小球滤过率有很好的相关性[6],也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特异性较强的敏感指标[7]。在肾功能轻度减退时即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其浓度的改变与肾小球滤过率存在线性关系。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由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肾脏、大脑、前列腺以及肝脏组织中,在肾脏中含量丰富,主要是谷胱甘肽在细胞外分解代谢的活性酶。有研究认为,其升高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8]。同时它也是生物氧化应激指标[9],可以促进金属蛋白酶活化、LDL氧化、脂肪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为炎症因子其升高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可产生氧自由基,使肾脏内血管收缩,钠水潴留,导致肾功能损害。虽然它在肾脏疾病发生时升高轻微,远不及肝胆系统疾患时明显,但因其是氧化应激的标志物,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

尽管血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谷氨酰转肽酶这三项实验室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生时即有升高,但其中单独任一项在临床诊断DN时仍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而我们将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极大地提高了其诊断价值。由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作为反映肾功能较特异性的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未能出现变化,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严重降低时才明显升高,其灵敏度远逊于血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谷氨酰转肽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将这三者联合检测,其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均有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将血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谷氨酰转肽酶这3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糖尿病筛查和诊断[J].实用防盲技术,2012,4(7):180-183.

[2] 王丽芳,杨雪梅,杨彩虹,等.中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标准近十年变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3):168-169.

[3] 伍松姣,顾国龙.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J].内科,2007,2(4):532-534.

[4] 任爱英,王 凡.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32-34.

[5] 侯振江.胱抑素C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微循环,2008,12(2):126-128.

[6] 陆小梅,叶淦康,黎四平.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3):67-68.

[7] 孔建新,姚丽娟,罗以勤,等.多项生化检测指标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J].安徽医学,2009,30(4):381.

[8] Lee DH,Jacobs DR,Gross M,et al.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is a predictor of incident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CARDIA)Study[J].Clin Chem,2003,49(8):1358-1366.

[9] Lee DH,Blomhoff R,Jacobs DR Jr.Isserum 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a marker of oxidative stress[J].Free Radic Res,2004,38 (6):535-539.

R587.24

A

1008-7044(2014)06-0562-02

2014-06-10)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干部内科,233000

时兆燕(1982-),女,安徽寿县人,医师,大学。

猜你喜欢

谷氨肽酶肾小球
浓厚味γ-谷氨酰肽研究进展、机遇与挑战
猪δ冠状病毒氨基肽酶N的研究进展
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工程菌的研究进展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肝胆系统疾病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分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研究
靶向二肽基肽酶维药体外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研究进展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