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自学存疑的好习惯

2014-06-23于晓光

黑河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自学课文语文

于晓光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倡导自学存疑不仅是教学目的所要求的,而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存疑的良好习惯呢?

一、存疑要有针对性

所谓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知识点产生疑问。质疑可以贯穿于任何一篇文章的任何学习阶段。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巧妙设疑,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激活其创新思维。读书质疑不是乱问,问是有要求的,也是有方法的。

1.文章体裁不同,自学存疑要有所不同

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跳跃性强,存疑的要求可着重从字、词的理解开始,逐步过渡到景与情之间的联系。而常识性的课文,主要是介绍科学常识或讲明科学道理,语言大多浅显易懂,存疑要求则主要从事物间的联系入手。而小说类的文体,要从学生对人物的把握,以及造成这个人性格或导致最终结果的原因入手。例如学习《飞吧,你飞吧!》这篇课文时,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对小萝卜头现状的归纳和总结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如果根据题材“小说”这个特点,对人物的性格和遭遇形成的原因进行存疑,将会掀起高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差异不同,自学存疑要求不同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如只要求在字、词等方面进行存疑。而对中上等生则要鼓励其大胆对文章中句子的表达形式、文章内容、表现手法,甚至对作者的写作观点等方面提出疑问。也就是说存疑是有层次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大语文”观。

3.阅读教学训练目标不同, 自学存疑要求也不同

如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其训练重点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轻名利、重科学、立志报效祖国的教育。例如在学习《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时,学生的存疑不能只是停留在“钱学森是怎样贡献巨大,却淡泊名利的”,而应在“他能这样做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针对这个训练重点,教师要让学生从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联系出发进行存疑。

二、存疑要有方法

要让学生懂得在自学中存疑,同时教给他们存疑的方法。

1.学会预习寻疑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预习时,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文本,并把自学的感受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自读之初不借助任何资料和信息,读过两遍后反思读书所得,随后借助文本提示、课后注解以及思考题,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2.学会交流释疑

(1)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和教师平衡调配,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成员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和不理解的问题说出来,共同分析和探讨,然后评出本小组最有见解的感受,归纳出不能解决的若干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交流。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分组,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使学生的质疑有价值。

(2)小组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每个小组先陈述本组最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

(3)师生释疑

综合考虑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鼓励学生互问互答,学生如有异议可以随时举手表达。对某些尚未在组内征询答案的问题或全班通过征答、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设置适当的方式加以指导和点拨。

3.学会课外存疑

谢觉哉曾说过:“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便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在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堂课最后剩几分钟作为学生自由提问时间,提问围绕课堂内容进行,但不局限于课堂。教师有意识地安排若干问题让学生带出课堂,通过查找资料、亲自实践、调查访问等途径进行深度钻研,自行解决,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自学存疑方法的指导,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语文比以前有趣了,思维明显活跃,能力不断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自学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