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好主场外交尽显中国魅力

2014-06-20张颖

前线 2014年5期
关键词:亚信亚太经合组织东道国

张颖

今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谈到中国外交特点时指出,2014年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是“主场外交”。今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会议”)峰会将在上海举行;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举办。两大重头戏一个聚焦安全,一个聚焦经济。作为东道主,如何发挥主场优势,提出中国主张,汇聚亚太智慧、展示中国魅力,将是对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考验。

从“主场优势”到“主场外交”

“主场外交”,顾名思义,即在本国进行的外交活动,而“主场”一词多用在体育赛事中。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比赛场地与比赛结果之间存在着某种潜在关系,尤其是在主客场制的体育竞赛中,主场作战的运动员或团队获胜的概率超过50%。1992年,美国心理学家康尼亚(Courneya)和卡伦(Carron)将此种现象定义为“主场效应”(或称主场优势)。“主场外交”正是“主场效应”在国际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鲜明体现,它意味着东道国可以利用主场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优势,掌握或增强国际话语权,拟定有利于本国的议题或议事日程,推动制定有利于本国的国际规则或秩序,从而实现本国的外交目标。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承办国际大型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展示综合实力的主要舞台之一。2008年,中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2010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为期半年的世界博览会。这两大国际盛会使中国进一步树立起了开放、包容、自信的大国形象,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此外,由中国提议的,亚太28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发起的博鳌亚洲论坛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每年都吸引大批亚太国家政要和经济金融巨头参加。奥运会、世博会、博鳌论坛等国际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在本土建立“外交主场”、进行“主场外交”的能力。

今年,中国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亚信会议是两个有重要影响的多边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989年成立之初只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25年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已逐渐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与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合作组织。中国自1991年加入该组织以来一直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协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举办是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高度肯定。亚信会议1992年成立,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旨在促进地区安全与合作、增加信任措施。历经22年发展,亚信会议已建立起初步的运行机制,通过了很多重要的基础性文件,如《亚信成员国相互关系原则宣言》《阿拉木图文件》《亚信会议信任措施目录》等。中国作为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举办亚信会议实至名归。综上所述,作为东道国,这两个会议符合中国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国外交政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和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发展中国家外交政策。

“主场外交”的三大积极作用

国内外舆论和媒体高度关注2014年中国的“主场外交”,是因为“主场外交”会对东道国产生一般外交所没有的积极作用。

第一,通过“主场外交”展示国家软实力,有利于改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

东道国在“主场外交”期间,可以更直接地面对外国政要和国际舆论,通过直接接触能够更有效地展示国家形象和特色文化。大型国际外交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能够吸引国际主流媒体和世界各国民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增强自身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改善或营造有利于己的国际舆论环境的目的,为实现外交目标,维护国家利益创造条件。2006年圣彼得堡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俄罗斯通过“坐镇”主场,向到访的各国领导人展示了俄罗斯的经济成就,既展示了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又增强了本国人民的自信心,也为俄罗斯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今年,与会者亲临中国,亲身感受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有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理念、外交政策的理解,有利于展示中国开放、包容、自信的国家形象,一举多得。

第二,通过“主场外交”制定议事日程和国际规则秩序,有利于东道国增强甚至掌握外交舞台的国际话语权。

在多边外交场合,掌握国际话语权既关键但又很难做到。然而,“主场外交”却能够提供一条“捷径”,使东道国通过制定有利于己的议事日程、国际规则最大限度地增强甚至掌握国际话语权,从而使自身意志更易于实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东道国丹麦直接提出方案,敦促发达国家采取切实行动,并大力推动大会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安排,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作出重要贡献。这次“主场外交”中,相信中国政府能够充分利用主场优势,以东道主的身份,在充分协商交流的基础上,对会议的议程、规则提出建议,引导会议方向,规避相关风险,达成既有利于自身又能够实现共赢的外交目标。

第三,通过“主场外交”,实现双边和多边互动,有利于东道国和与会各国增进了解和交往,改善和提升双边关系。

“主场外交”从形式上讲是多边外交的一种,后者能够为各国政要间广泛接触提供重要舞台。以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为例,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在会议期间充分利用多边外交舞台,以各种方式与一大批西方国家的政要和社会精英建立起友善的关系,并且就双边关系进行了多次会谈,极大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著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的放映和会见卓别林就发生在会议期间。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会见了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加蓬、科摩罗、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吉布提、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等多个非洲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使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得到显著增强。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哈萨克斯坦、秘鲁、墨西哥、赞比亚、芬兰等国元首进行了单独会谈,对世界了解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治国理念和外交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正是由于主场外交具有以上3点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在参与国际事务时,主动承办多边会议,并为会议打上了深深的本国特色。

积极办好“主场外交”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亚信会议东道国,中国有必要充分依托这两个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办好这两次主场外交,需要做好软硬件建设和服务。文化独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是中国更好展示国家形象和国家魅力的有利条件。事实上,展示国家形象早已是东道国主办各个多边机制的重要内容。以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为例,历届峰会的一大亮点就是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具有主办方特色的服装进行合影,从1999年奥克兰峰会上的土著羊皮到2003年泰国峰会上的“泰丝”,从2004年智利峰会上的“牛仔披风”到巴厘岛峰会上的“安代克”,每次的服装合影都成了东道国展现国家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2014年北京峰会,中华文化元素将是本届峰会的亮点之一。中国可以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来彰显自己的文化,发起公共外交攻关,展现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当然,北京是特大型城市,面临多种“城市病”困扰,大气污染治理、交通、安保等等都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经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办大事、办好大事的优势,借举办会议的东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办好这两次主场外交,需要精心设计议程。在上届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与会者描绘了亚太共同发展的愿景图。他提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路线图,并郑重表示:“中国将致力于构建横跨太平洋两岸、惠及各方的地区合作框架,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在太平洋两岸构建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共谋亚太长远发展。”2014年,中国将重点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在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全球价值链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鉴于少数国家依然阻碍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中国可以通过推动以东盟为基础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的实施,减轻TPP的压力。

中国虽然已成为亚洲国家普遍倚重的“增长之源”,但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中国可以以东道国身份,充分借助“亚信会议”这个重要平台,推动建立一些新的信任措施,促进亚洲国家的相互信任与协作,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从而达到建立地区安全新秩序的目标。同时,中国有必要让亚信从一个理念讨论性质的论坛机制向解决冲突矛盾的、具有执行力的机制转变。为中国提供安全的周边环境与保障,也为向西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安全有利的环境。

办好“主场外交”,需要主办方统筹谋划、精心安排,需要民众的充分理解、积极参与,更需要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智慧。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主场外交”正逢其时,中国有能力通过“主场外交”做好加强地区安全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这两篇大文章。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习 伟

猜你喜欢

亚信亚太经合组织东道国
IPO前夕引入27名股东抬升估值对赌之下亚信安全恐为“背水一战”
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对APEC成员国制造业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东道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竞争力变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策略的影响
APEC会议全家福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习近平提出中方四点建议
亚信2009年第二季度营收586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