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首都金融业推动新型经济增长

2014-06-20董晓莉

前线 2014年5期
关键词:消费特色金融

董晓莉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以创新驱动未来,建立以科技金融、消费金融和政府金融为主要内容的特色金融体系,夯实首都金融发展基础和完善首都金融政策支撑体系,是实现首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带动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积极创新首都互联网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机制和工具,是不可或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它不仅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抓手,是管理现代城市必备的技能和工具,更是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区域发展、金融创新等领域进行了明确部署。要实现首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创新首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是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依托领先的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相结合,加快互联网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首都互联网经济的新发展。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始终以技术升级为基础,伴随大数据、云存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终端个体化的发展而发展。在这种金融模式下,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用来提高金融包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对业界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促进竞争格局的大变化。具体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提供核心支撑。据统计,现代金融业95%的金融创新来自于信息技术。金融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业务主导式的创新正在向技术主导性的创新转移。首都高度集中的科技资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信息消费,着力构建首都经济圈移动互联网经济体系。面对首都人口老龄化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匮乏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从根本上实现北京的智慧发展,还要借助金融之力,善用资本之手,加大金融促进首都经济转型发展力度,加快形成以移动互联时代的银发经济、可穿戴的健康经济和方便贴心的社区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构建以移动互联和银发经济交汇融合所带动的金融、医药、信息、服务等产业链发展。其中,重点推进以养老医疗为主体的特色金融服务,联动保险机构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等产业,重点推进养老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第三,要以服务民生为突破口,以互联网为依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不断完善与民生相关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北京经济转型和增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所谓普惠金融,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因此,要借助首都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区域优势,以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依托,开发、开拓更多贴近百姓生活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加快消费金融全面发展 推动新型城市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的深层转型,让居民消费真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是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北京消费金融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首都资源禀赋,在政策制度推动、民生需求崛起及科学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下,已爆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北京市消费金融的发展基础、优势和条件,切实发挥消费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是打造北京新型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要加快发展消费型经济,推进商业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重点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和增长点,不断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北京新型经济增长。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行业结构、资本配置、绩效目标和信贷产品的优化,推动信贷结构的优化,进而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调整政府消费结构,增加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支出,间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其次,着力推进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消费金融发展速度和规模。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重点培育特色金融服务。重点推进反向抵押贷款,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加快联动保险机构推进长期护理等健康产业,不断丰富消费金融市场。第二,适应消费需求细分化、个性化的特点,针对不同收入、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消费者,开发不同消费信贷产品。第三,逐步推广消费信贷保险机制。鼓励保险公司为消费信贷提供消费信贷保险,有效防范、化解、规避风险。实行由贷款银行、保险和经销商相结合的信贷模式,共同防范风险,维护消费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第四,提高消费支付便利化水平,支持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金融产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综合立体的服务。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包括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手机充值、自助银行等优化生活方式的金融服务,有效扩大消费金融发展规模。第五,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支持消费金融机构发展。由政府牵头,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试点成立个人资信调查与评估机构。形成消费金融信息库,并协调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京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逐步扩大消费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最后,要不断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优势,促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推动消费文化和消费金融知识的传播,强化居民消费金融意识,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消费者良好的消费习惯。

深化改革 不断创新发展首都金融政策体系

要实现首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以金融业促进、带动新型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首都金融政策体系,为金融业的繁荣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制度保障。

要吸引和培育发展特色金融的相关机构。通过协助发展特色金融业务、开展人才培训以及支持和帮助引进专业人才、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等,帮助金融机构开展特色金融业务,逐步培育特色金融机构,还要吸引和培育与特色金融有关的评估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投资咨询公司等特色金融中介机构,形成良好的特色金融产业链。

要支持特色金融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通过金融机构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开展包括风险投资、稳定优质项目投资、政府投资等组合投资,使投资既能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发展特色金融市场,建立发展特色金融的业务共享平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发展股权、债权、期货、期权等品种齐备的特色金融市场,形成交易所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和私人交易市场并存的多层次特色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特色金融的特点,科学制定业务共享平台发展规划,并以政府牵头,各方参与的方式,积极鼓励各方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信息和技术的共享,共同促进特色金融的发展。

鼓励市场专业机构参与政府资金的运作。要允许和鼓励专业金融机构,对政府资金进行筹资和投资管理,提高政府资金的筹资和投资效率,可委托市场专业机构,对政府投资进行专业、客观的评估,并鼓励商业机构投入资金,参与本地区的政府投资,降低政府投资中的监督成本和道德风险。

积极布局北京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首先要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的作用,强化金融街总部多,控制力、辐射力强的优势地位,以各类产权交易中心和金融信息发布中心为亮点,通过融入国际金融发展链条,不断提升首都金融管理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其次,抓住调整首都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契机,以科技金融和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为亮点,通过推进绿金经济和绿色金融的发展,点亮中关村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的金光大道。再次,根据北京CBD国际金融机构聚集的特点,强化其金融市场的交易功能,并以金融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发展基金为亮点,如文化产业基金、医疗产业基金等,点亮金融创新的发展之路。

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以科技金融、消费金融和政府金融为主要抓手推动首都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在统筹考虑实施首都经济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北京在区域发展中成为新型经济增长极的主体功能,率先开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之旅,通过加大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创造资本和科技有效结合的机制,让创新要素、科学技术与金融资本自由结合,实现无缝对接,进而扩大企业融资规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全方位经济转型,实现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扩大融资规模和消费需求。尤其要扩大首都北京作为金融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要素配置到首都金融的发展链条中来。

(作者:中国进出口银行计划资金部主任)

责任编辑:郑 建

猜你喜欢

消费特色金融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