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宗羲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

2014-06-20

前线 2014年4期
关键词:赋税臣子民生问题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在明朝覆亡的刺激下,对封建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理念,以及民生问题提出了深刻和尖锐的反省。其主张切合实际,符合时代要求,较我国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有了质的变化,达到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新高峰。

【原文节选】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世之为臣者,昧于此义,以谓:臣为君而设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今以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不得不讲治之牧之之术。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

古之为臣者,于此乎,于彼乎?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明夷待访录·原臣》

【原文释义】

因为天下广大,不是国君一个人所能治理的,因此才把它分给百官管理。因此,我们出来做官,是为天下百姓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一人服务。……一般的臣子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认为:臣子是为了君主而设置的;国君把土地分给我,然后让我治理它;把人民赐给我,然后让我管理他们;把天下的人民当作国君私人的财产。现今,四处劳苦纷乱,人民生活困顿,足以危害到君主的权位,才不得不研究统治管理的方法;如果没有关系到朝廷的存亡,那么四处的劳苦纷乱,人民的生活困顿,虽然是忠心的臣子,也会认为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毛病罢了。

古代做臣子的,是以天下万民为念呢,还是视天下人民为君主的私物呢?其实天下的安定混乱,关键不是在于皇室一姓的兴亡,而是在于千万百姓的忧患安乐……做臣子的如果不重视百姓的疾苦,即使能辅君王而兴、伴国君而亡,但与其做臣子应有的道理,仍然是背道而驰的。

【原文节选】

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后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万历间,旧饷五百万,其末年加新饷九百万,崇祯间又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倪元璐为户部,合三饷为一,是新饷、练饷又并入于两税也。至今日以为两税固然,岂知其所以亡天下者之在斯乎?……嗟乎!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原文释义】

有人也许会问,好吧,我同意你关于井田可以恢复的看法。那么赋税该怎么确定呢?我认为,百姓遭受苛捐杂税之害已很长时间了,第一是赋税越来越多,只增加不减少,第二是征收的赋税并非土地的出产,第三是土地不分等级(征税)。……万历年间,军饷的额度本来是五百万两,末年加征新饷九百万两,崇祯年间又增加了练饷七百三十万两,倪元璐做了户部尚书之后,将三饷合而为一,其实是把新饷、练饷又合并到两税之中了。到今天大家都觉得两税本来就是这样的,谁知明代灭亡的原因就在这里?……唉!税额逐渐积累到了这种地步,百姓还能生存下去吗!

【原文节选】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原文释义】

治理天下者如能已做到轻徭薄赋,但民间的陋习、宗教巫术、奢侈之风没有剔除,那么也仍不能让百姓富裕起来。……士儒们不去体察国情民生,认为工业和商业是所有产业中最不重要的,妄加批判压制工商业。(事实上)工业可以生产君王所想要的东西,商业又可以让他买到想要的东西,工业和商业也都是根本的行业啊。

【古今联读】

民生关系社稷之存亡

民生,既是生活问题,亦是执政问题。黄宗羲正是从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实际出发论述民生问题的,认为民生不是小事,而是“关系社稷之存亡”,得出了民生之苦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结论。黄宗羲深知,四方“劳忧”、“民生憔悴”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为政者要顺从民众意,重视民生。怎样解决民生问题呢?其一,既要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也要注意赋税问题,亦即百姓“苦暴税久矣”。治天下者要“轻其赋敛”,并就赋税制的改革提出了建议,后人称其为“黄宗羲定律”;其二,针对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环境,黄宗羲主张工商并重,认为“本”、“末”不能按农业和工商业来划分,而应按是否能够增加社会财富来划分。显然,在黄宗羲看来,“工商”皆民生。

当然,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他对工商皆本的“本”的诠释,虽然提出了“切于民用”的标准,但实际上是从发展农业经济的角度来考虑的,认为大多数商品交换“不切于民用”,而要“一概痛绝之”。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黄宗羲,传承于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的伦理道德观念,尚未看到发展商品经济对于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不可能从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社会发展方向,更不可能洞察到推行这种政治改革的社会力量,只能把希望放到君权的“自我调节”基础之上。

尽管如此,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尤其是重视民生的观点,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其主要特征就是社会问题多集中在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实事求是讲,目前我们的民生问题不容乐观。贫富差距、居民就业、住房问题不尽如人意,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水平低下。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民生问题,并将其摆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党的十八大上,我们党第一次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涉及百姓民生的内容写入大会报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的“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郑重声明,无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思“万民之忧乐”的执政理念。我们更应百倍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珍惜民力,以扎实作风取信于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重要条件。

猜你喜欢

赋税臣子民生问题
浅谈中唐诗歌中屈原的“臣子”形象
夜空幻想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明代杭州府北运白粮征收考辨
臣子与飞蛾
臣子与飞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