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2014-06-20雷振文

求实 2014年1期
关键词:规律性反腐败危害性

[摘 要]群众身边的腐败指的是基层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亲属或他人非法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其他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形式。充分警醒其销蚀党的根基、毒化社会风气和迟滞中国梦实现的危害性;深刻总结其党性缺失、法治意识淡薄、制度失灵和惩罚不力的发生规律性;围绕党章教育、法治教育、高压重拳的威慑、反腐制度之网的编织和境外反腐措施的借鉴等方面切实提升治理策略的针对性,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反腐败;危害性;规律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 D6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1-0031-03

[收稿日期]2013-08-20

[作者简介]雷振文(1975-),男,江西余干人,南昌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公共行政研究。

群众身边的腐败指的是基层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亲属或他人非法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其他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形式,主要指发生在征地拆迁,矿山资源开发,各类学校办学中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制假售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侵占国家、集体利益和侵害职工群众权益,基层干部吃拿卡要、收受财物,执法不公、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基层干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基层干部作风粗暴、欺压群众、奢侈浪费”[1]。反对任何形式的腐败是中国共产党坚决禀持的鲜明政治立场。针对反腐斗争的新形势,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新课题。

一、充分警醒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危害性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群众身边的腐败就是不断蚕食着我国千秋伟业的“蚁穴”。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首要的就是要充分警醒其危害性。

群众身边的腐败销蚀着党的根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是一条历史铁律。我们党也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然而,一些公职人员不仅对群众感情淡薄,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上,而且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职权飞扬跋扈,恣意妄为,严重践踏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权威,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造成了人民群众与党的疏离。

群众身边的腐败毒化着社会风气。从影响烈度来讲,虽然群众身边的腐败不如那些大贪大腐,但是,由于其具有高频性、直接性和广布性等特点,容易形成“晕轮效应”,使腐败从个体扩散到个体,从群体扩散到群体,横向扩散到更多的公职人员,纵向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群众身边的腐败给全社会造成了腐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难以根除的假象和幻象,使得人民群众丧失正常的社会判断力和批判力,价值判断扭曲。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说明它可能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2]。腐败文化不但能提高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也会使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整体下滑,致使腐败行为更加公开化和显性化,造成以邪压正的社会风气。事实上,群众身边的腐败所释放出的负面能量和消极作用,已严重削弱和毁坏了正常社会生活赖以展开的基础,使社会关系病态化,社会气氛诡异化,社会行为暴戾化。一言以蔽之,“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践踏了道德和法律的尊严、助长了投机心理,使社会成员丧失了是非感”。[3]

群众身边的腐败迟滞着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复兴。然而,群众身边的腐败却严重制肘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迟滞着中国梦的实现。群众身边的腐败人为干扰了资源的配置,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破坏政治关系,阻碍政治过程,动摇和瓦解政治制度的阶级基础,阻扰政治发展;毒化社会风气,积累和形成与文明进程极不相适应的落后文化;制造社会不公,使社会充斥着要公平、要正义的呐喊。同时,群众身边的腐败罔顾人与自然的关系,肆意地向自然索取,是破坏生态文明的急先锋。群众身边的腐败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上述消极影响进一步佐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关于腐败与发展关系的研究结论:“腐败行为对任何实现现代化理想的努力都是十分有害的。腐败盛行造成了发展的强大障碍与限制。”[4](P147)

二、深刻总结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规律性

“入山问樵 , 入水问渔。”对于这些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直接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起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腐败问题,必须把清其脉,找准其源头污水。

党性缺失、法治意识淡薄是群众身边腐败发生的思想根源。“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任何形式的腐败都有其思想根源,群众身边的腐败也是如此。就群众身边的腐败而言,其思想根源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一些基层公职人员的党性缺失。从党性的角度看,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发生正是由于一些基层公职人员抛开了党章、忘掉了党员身份、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奉行违背我党性质和宗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必然结果。二是人民群众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淡薄的法治意识。从法治意识的角度看,尽管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制定了许多法规条文,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毋庸讳言,我国人民群众包括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却依然法治意识薄弱,缺乏法治思维。面对群众身边的腐败,人民群众不善于甚至不敢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反抗那些基层公职人员的非法伤害。

制度失灵是群众身边腐败发生的关键因素。制度反腐是我党的基本经验。在反腐斗争中,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整套较为详尽的制度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制度反腐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很多时候会出现制度失灵现象。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一样:“当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有四: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问题存在已久,但解决问题的制度没有及时建立,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过于原则宽泛,缺少具体实施措施;一些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存在着重制定、轻执行现象。”[5]反腐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但削弱了制度的反腐功能,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各种腐败行为发生的方便之门。

惩罚力度不足是群众身边腐败发生的催化剂。在反腐实践中,对群众身边腐败的惩处常常是“高高地举起、轻轻地放下”,腐败的成本与收入非常不对称。更有甚者,有些腐败分子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即使有少数受到惩处的人,过了一段时间换了一副马甲又公然成为人民的“主人”,继续作威作福,神气活现。这种隔靴搔痒式的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形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反腐行为没有信心,而没有人民群众参与的反腐是很难成功的;对腐败分子来说,在这种情境下,由于腐败行为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无疑更是助长了腐败的泛滥。这恰如“破窗”理论所揭示的: 情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某些犯罪与具有诱发性的外部环境有相关性。如果一个公共建筑物的一扇窗户损坏了且没有及时得到修理,很快该建筑物的其他窗户也会被损坏。原因在于,坏窗户表明没有人关心它,那么毁坏其他更多的窗户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由于惩处的力度不够,增强了一些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削弱了他们的自律意识。看到一些人非常腐败,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不少人心理不平衡,开始起而效尤。这种逆向激励和示范效应,使得一些人热衷于所谓的官场技巧和社会关系,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而开始滑向腐败的深渊,也使得各种腐败行为因“低风险、高收益”变得非常活跃和猖獗。腐败者所付出的代价太低,激励和促长了腐败行为,由此导致的腐败行为泛滥成为因对腐败惩罚不力付出的另一种代价。

三、切实提升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针对性

“见树木,更要见森林。”群众身边腐败产生的肇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要把这种腐败形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在标本兼治中提升策略的针对性。

1.要突出强调基层公职人员的党章教育。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庄严责任。群众身边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就是一些基层公职人员抛开党章,失守党性,因此,提升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针对性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基层公职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章,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断修正人生坐标、提升思想境界,永不褪色、永不变质,充分展示人民公仆的形象和风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加强党性修养,在利益得失面前强化思想定力,对党的理想、党的事业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不断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做到党章规定的就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党章禁止的就必须坚决查处和纠正。

2.要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法治教育。法治是人民群众规制、反抗腐败的有力武器。然而,我国人民群众长期坚守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不与官争”等传统信条在客观上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滋生和蔓延也直接与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薄弱、缺乏息息相关。因此,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必须把掌握法律武器的人民找回来。没有人民的帮助与支持,政府不可能独自驯服腐败,这已经成为国际领域的普遍共识。杰瑞米·波普指出:公众对于这些不良行为的感知以及那些被证明是正当的公众的愤怒才是社会的最后防线。《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明确指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而且,我国的法律制度已经赋予公民参与反腐的权利。因此,激活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是提升解决群众身边腐败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大力推进法制教育,用法治精神来教育人、塑造人,增强全民族的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争取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敢于捍卫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夯实人人反对腐败的社会基础,形成“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6](P254)的良好局面。

3.要突出强调高压重拳的威慑。“刻点均衡”理论告诉我们,群众身边腐败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收益远大于成本。从这个角度看,提升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针对性就必须大幅提高腐败成本,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惩处力度,从而消除腐败的原动力。列宁曾经严厉指出:“不枪毙这样的受贿者,而判以轻得令人发笑的刑罚,这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来说是可耻的行为。”[7](P263)邓小平多次讲:“现在刹住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对一些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必须给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6](P403),“要多杀几个,这才能真正表现我们的决心。”[8](P153)针对群众身边的腐败,我们也必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切实做到“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能手软”[9]。

4.要突出强调反腐制度建设。制度是指“各种带有惩罚性措施、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规范影响的规则” [10](P33)。“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6](P333)在反腐斗争中,我国逐步走上了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制度反腐”之路,把制度建设作为我国反腐的治本之策。所谓制度反腐,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具体管理条例来抑制腐败并惩治腐败。同样地,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最终也要依靠制度的力量,毕竟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然而,在制度反腐实践中常常发生的制度失灵现象,如制度空转、制度缺位、制度乏力、制度冲突和制度滞后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制度反腐的应有力度。因此,针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我们必须在制度创设、制度运转、制度系统化、制度配套、制度执行、制度监督等方面下功夫,切实保证相关制度的科学和效率,严密地编织反腐制度之网,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5.要大胆借鉴境外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腐败是文明的天敌,在同腐败作斗争的过程中,各国都有自己的智慧,其中不乏可供借鉴之策。如,加拿大《利益冲突法》规定,凡是能够对公职人员带来或造成优惠的任何境况都应避免。该法规指出,利益冲突的风险领域主要包括:参与外界活动;接受馈赠、礼品、招待费和其他福利;配偶子女及亲朋好友享受优惠待遇;个人投资;参与政治活动、决策;影响力的利用、内部信息和公共资源的使用,等等。又如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规定,禁止公职人员以官方身份,参与他知道对自己或其他关联人(包括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合伙人或将来对其经济利益有影响的人)有经济利益的任何特定事项,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利益是人们最敏感的神经,群众身边的腐败莫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争夺利益的产物。他国的这些行之有效的反腐举措,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反腐精髓。如参照加拿大《利益冲突法》和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的规定,我们也可以制定一部类似的法律或准则,明确规定所有公职人员都不能为攫取非法利益而从事、参与、间接参与或利用影响力介入经营性的商业活动,斩断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发生的利益链条。其实,在这方面,我国早有实践,如我国1997年禁止军队经商的规定就是典型的一例。

总之,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贺国强同志2012年4月23号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726591.html.

[2]李抒望.腐败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大敌[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3).

[3]王乐,葛荃.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

[4]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5]陈泽伟.突出反腐四大制度建设[J].瞭望·新闻周刊,2010,(3).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2-11-17.

[10]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责任编辑 查昆岩

猜你喜欢

规律性反腐败危害性
猪病防治中抗病毒药物的选用探究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浅析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
基于“电场强度”角度研究高中物理的规律性教学模式
城市污染水防治探讨
酒的危害性
当前腐败问题的分析研究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反腐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