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盟区域旅游竞争力分析

2014-06-17胡爱清

东南亚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竞争力区域旅游

胡爱清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广州510630)

东南亚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其半岛和海岛的自然景观以及多样的宗教、民俗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2012年东盟入境游客人数达7480万,增速为10.4%[1],旅游业已成为带动东盟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东盟区域内各国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的旅游开发时间早,旅游设施完善,也有的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面对国际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单靠一个国家旅游资源和实力很难争夺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只有有效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组合,不断改善旅游设施和人才服务质量,才能满足国际游客需求,进而赢得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这已成为东盟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的共识和动力。

一 东盟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回顾

国外对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年代末,早期研究主要从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的视角探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竞争力的策略,侧重市场定位、信息、目的地形象塑造、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等。美国学者奥伊安纳·珀恩、法国学者拉朗索瓦·韦拉、丹麦学者保罗·瑞塔等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①参见Auliana Poon,Tourism,Technolog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CABI Publishing,CAB International,1997,pp.123 -126;弗朗索瓦·韦拉著,罗结珍译《国际旅游经济与政策》,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2 页;Paulo Rita,“Tourism in the European Un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0 (12),pp.434 -436.。针对东南亚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1997年道格拉斯·G·皮尔斯的论文《东南亚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该文探讨了东南亚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建设和实施措施②Douglas G.Pearce,“Competitive Destination Analysis in Southeast Asia”,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Spring 1997,12 (4),pp.37 -41.。世界经济论坛推出《2012年东盟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从法规框架、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及文化自然旅游资源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成东盟旅游竞争力分布的十四项主要指标,客观量化了东盟旅游竞争力状况③World Economic Forum,The ASEAN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2,2012 -05 -30,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 TTCR_ ASEAN_ Report_ 2012.pdf,pp.2 -3.。

我国国内对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年代初,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徐淑梅、厦门大学博士黄秀娟以及暨南大学温碧燕和梁明珠等都有相关研究④参见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黄秀娟:《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级区域的分析》,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温碧燕、梁明珠:《基于因素分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旅游学刊》2007年第2 期。。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针对东南亚地区开展旅游竞争力研究,仅有郑一省2000年发表的《东盟国家复兴旅游业的策略和措施》一文,提出东盟为复兴旅游业采取重新定位和开拓目标旅游市场、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和项目、调整旅游发展计划、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等措施⑤郑一省:《东盟国家复兴旅游业的策略和措施》,《当代亚太》2000年第6 期。。

国内外学者也关注东盟区域合作对旅游竞争力的影响。日本对外经济研究所凡纳瑞斯·陈的研究报告《旅游和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认为,东南亚旅游合作成为区域一体化重要内容,区域旅游业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形成东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外溢效应”⑥Vannarith Chheang,“Tourism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Southeast Asia”,2013 -05,http://www.ide.go.jp/English/Publish/Books/index.html。云南大学邹春萌的论文《东盟区域旅游一体化策略与效应分析》探讨了东盟旅游合作对区域整体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⑦邹春萌:《东盟区域旅游一体化策略与效应分析》,《亚太经济》2007年第2 期。。

从国内外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看,都强调对区域旅游竞争力要素的分析,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要素看作是固定、客观的存在,因而强调其客观性和可量化性,但忽略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系统性和相互联系性,单个区域内部的旅游竞争力可以通过相互的联合与合作形成规模化的区域旅游竞争力,通过各国要素的整合、协调形成远大于单个竞争力要素的旅游竞争力,而这恰是东盟区域旅游的成功之处。东盟各国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合作,通过各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旅游公共产品,逐步提升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增强东盟旅游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也正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20 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产业集群优势理论的体现,即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补性,以及产业集群内部所形成的共生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也有利于互动式学习和技术扩散。这种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成长,形成集群效应,不仅使集群内的各国竞争力得到加强,而且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集群也表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理论的核心即钻石理论[2]。

二 东盟区域旅游竞争力理论:钻石理论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在某种产业中保持其竞争优势,必须保证四个因素的协调发展,即企业战略、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与相关支持性产业[3]。钻石体系就是由以上四项关键要素组成,反映出一个国家现有各个条件的状况,每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因为任何一项的效果都是建立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上。企业战略是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战略发展动态;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包括人工素质和基础设施;需求条件则是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满足状况;相关支持性产业是指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是否配合该企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合力[4]。旅游国际竞争力是指“能够优化旅游地吸引力,提供高质量、创新、有吸引力的旅游服务,并能在国内外旅游市场获得市场份额,保障旅游资源的供给,并能以可持续方式有效利用”[5]。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笔者认为,东盟区域旅游竞争力培育应包括:

(1)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指东盟区域内为发展旅游产业所协商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以基础设施、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为内容的中长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决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区域旅游生产要素:包括区域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地面和空中交通及旅游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开发利用状况。

(3)区域旅游发展的需求条件:包括对旅游者所提供的旅游体验、高质量旅游服务,以满足旅游者到本区域旅游的预期需求。

(4)区域旅游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指保障区域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包括运输、交通、酒店、餐饮、能源、商业、娱乐等各产业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实力。

钻石体系四要素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东盟区域旅游竞争力不可缺少内容(如图1)。

图1 东盟区域旅游竞争力钻石体系

三 东盟区域旅游竞争力现状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13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东盟国家的旅游竞争力表现出以下特点:

1.东盟各国旅游竞争力差距明显

世界经济论坛将东盟8 国(老挝、缅甸两国除外)列入140 个经济体的旅游竞争力对比中(如表1)。根据其竞争力报告,东盟各国的旅游竞争力差异较大,其中新加坡旅游竞争力最强,列入世界前十强国家,其旅游政策法规健全、人力资源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社会安定,最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其次为马来西亚和泰国,两国旅游价格优势明显,且当地民众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空中和地面交通便利,旅游发展实力较强;再次为印尼、文莱、菲律宾和越南四国,旅游价格优势明显,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环境可持续发展较差,对旅游发展不够重视,旅游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四国旅游发展进程;最后为柬埔寨(笔者认为同时也包括老挝、缅甸两国),由于长期受战乱影响,直到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发展旅游,旅游基础设施、卫生状况、空中及地面交通和人力资源发展极为落后,但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民众对游客有较强的亲和力,且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2.东盟各国旅游竞争力具有极强互补性

从表1 所列东盟各国旅游竞争力14 个分指标看,单个国家旅游竞争力存在明显缺陷,即使如新加坡这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其竞争力优势也是不平衡的,国内缺乏世界级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且价格竞争优势也不明显;马来西亚和泰国入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多,旅游设施不断完善,也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和文化景观,但其国内安全保障、人力资源和健康卫生仍差强人意;印尼、文莱、越南、菲律宾等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旅游亲和力,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不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健康卫生状况让游客忧心;后发国家如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非常重视旅游业发展,拥有世界知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缺乏,健康状况难以满足游客要求,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人才,旅游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充分。

但是,东盟各国旅游竞争力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果把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其区域旅游竞争力优势凸显,既拥有世界最好的旅游人力资源、交通设施、政策法规、自然旅游景观,又拥有极强的价格竞争优势、旅游亲和力、多样化的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只有通过积极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优势,积极探求区域各国合作的共同利益,通过协商谈判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才能达到整体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目标,进而促进区域各国旅游业的同步发展。

表1 2013年东盟各国旅游竞争力排名

3.东盟各国旅游业受竞争力影响,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态势

东盟各国受各自旅游竞争力水平影响,其旅游经济呈不同的发展态势。各国入境旅游人数差异较大,其中2011年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三国入境人数最多,累计占区域入境人数总和的70%(见表2),其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原因。

表2 2004—2011年东盟各国入境游客人数统计 单位:千人

(续上表)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所载数据,东盟8 国2011年国际旅游收入及所占GDP 比例如表3 所示。

表3 2011年东盟8 国国际旅游收入及所占GDP比例

从表3 数据可以看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重视旅游业发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游客数量逐年递升,其旅游收入远高出东盟其他国家,占东盟国际旅游总收入2/3 以上;后起之秀柬埔寨逐渐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其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GDP 份额为12.5%,其他如文莱、印尼和菲律宾等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其国际旅游收入仅占全国GDP 的1% -2%,急需完善旅游发展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 旅游竞争力背景下的东盟旅游合作

东盟自成立以来,区域内各国强调通过共同努力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在提高旅游竞争力方面,则表现为加强区域内各国的旅游合作。自1976年以来,东盟不断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构,建立灵活有效的协调机制,通过成员国间平等、互动的民主协商,形成具有包容性、公正性的旅游合作协议,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形成区域旅游竞争实力(见表4)。

表4 东盟区域旅游合作机构与协商平台

东盟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以区域合作机构和部长会议作为平台,以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为目标,形成以下区域合作方式:

1.以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东盟旅游论坛为协商平台,平衡区域内各国旅游发展的利益需求,构建东盟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规范的区域旅游政策法规机制,重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

根据波特的理解,钻石体系的四个关键要素是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东盟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培育,首先来自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只有对区域旅游整体发展目标具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才能不断完善生产要素,高质量满足游客需求,也才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

1998年的《东盟旅游合作行动方案》提出了东盟旅游合作的战略目标:第一,将东盟发展成为单一、共同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设施和景观达到世界级标准;第二,促进东盟成员国公、私营企业间的旅游合作,为区域内旅游和自由贸易、旅游投资提供便利条件;第三,就旅游业重大问题的协商建立公共论坛。“旅游合作行动方案”提出在包括旅游地营销、旅游投资、旅游人力资源库、可持续旅游环境发展、无缝区域内旅游往来等领域开展合作,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旅游业发展[6]。

2002年在金边签署的《东盟旅游协议》再一次阐述了东盟旅游合作的目标在于促进东盟内的旅游合作,以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及竞争力,减少旅游贸易和旅游服务的障碍,建立一体化的旅游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区域内旅游景观的互补性,将东盟建设成为在旅游设施和景观方面具有世界水准的单一旅游目的地,促进东盟区域内的人力资源培训相互协作,共同开发、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为公营和私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区域内旅游往来、旅游服务和旅游设施的投资提供便利。协议要求东盟国家发展区域内及国际旅游,加快运输设施、旅游市场准入、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保障等内容建设,共同对外营销和开发人力资源[7]。

2011年1月在金边签署的《东盟旅游战略规划(2011—2015)》指出了东盟未来五年的旅游发展目标:“到2015年,东盟将为越来越多进入本区域的旅游者提供真实、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促进交通和通讯的便利,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旅游环境,同时也为旅游地当地居民提供有保障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机会,通过与旅游业各方展开有效合作,共同促进有责任、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该规划提出三个战略方向,即开发具有体验性、创新性的区域旅游产品和营销、投资战略;提高区域内旅游人才、服务和基础设施质量;提高区域内的交通、签证等旅游保障性条件的便利性[8]。

2012年1月在印尼万鸦老市(Manado)举行第15 次东盟旅游部长会议,通过了《东盟旅游营销战略 (2012—2015)》,其营销战略目标是:(1)保证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来东南亚将游览不止一个国家; (2)东盟各成员国的旅游资源定位服务于整个区域的整体定位; (3)旅游作为区域发展动力融入各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目标中;(4)各国的旅游投资预算服务于区域定位和旅游体验的不同方面; (5)各国旅游营销不仅要吸引区域外旅游者,同时还要在区域内有效推广,形成“东盟人的东盟”的旅游理念。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东盟协商确立了包括定位目标市场、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形成统一的东盟旅游品牌形象、拓宽分销渠道和构建区域分销战略、建立区域营销和沟通工作小组及管理机构,扎实推进六个战略步骤的实施[9]。

东盟区域旅游合作以东盟旅游部长会议和东盟区域旅游论坛为平台,逐步推进东盟旅游发展战略,其旅游战略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思路不断清晰。从1998年的《东盟旅游合作行动方案》到2012年的《东盟旅游营销战略(2012—2015)》,东盟在面对国际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路和战略越加明显,重点推进以培育区域旅游竞争力为目标的旅游合作,从产品开发、营销、投资、人才、基础设施、区域内沟通等多个层次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第二,区域旅游合作以各国协商达成利益平衡点为方式展开。区域旅游合作以旅游部长会议和区域旅游论坛为协商平台,共同就区域旅游合作进行平等对话,以政府间合作为基础,探讨区域合作中各国利益的平衡点,从而达到区域内各国的协商一致。可见,“东盟方式”的协商方式正成为东盟旅游合作的决策方式和合作机制。

2.通过建立区域旅游服务及职业能力标准,促进区域内旅游人力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提升

为了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优势,东盟在2006年第九次旅游部长会议上提出建立质量保障的旅游标准,涵盖酒店、旅游遗产、生态旅游景点、家庭寄宿、饮食和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并确立了33 个与旅游有关的工作岗位的能力框架,通过对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设计达标条件,从整体上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10]。

2007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十次旅游部长会议通过了《东盟旅游标准》,确立了六项生产要素的旅游标准,包括绿色酒店、饮食服务、公共厕所、家庭寄宿、生态旅游和旅游遗产,对每项要素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达标条件。以绿色酒店为例,其主要标准包括11 项,如有利于环境保护、使用绿色产品、与当地机构与社会协调、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有效管理固态废弃物、节约能源和用水、保证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污水排放及加强有毒和化学物品的处理等,并对应主要标准细则,有利于形成统一规整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旅游服务质量。会议同时还协商建立旅游专家相互认证机制(MRA),确立旅游专家职业能力标准,从而有效提升旅游人力资源质量[11]。

2008年第十一次旅游部长会议审议了东盟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能力培训课程体系项目,以东盟—澳大利亚开发合作项目为平台,在澳大利亚的协助下共同开发了东盟旅游岗位职业能力标准[12]。东盟建立区域内旅游专家相互认证机制,其目的在于解决东盟内旅游职位的供需不平衡状况,形成区域内经认证的专业旅游人才的自由流动机制,从而减少重复培训所带来的教育成本,增加区域旅游人才竞争力,促进人才和旅游市场的准入和开发,最终改善区域内旅游人才的素质,进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3.结合区域内外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预期,通过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需求

为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东盟成立了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小组,将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风光、社区民俗及游艇观光四种,以保证旅游者来到东南亚旅游并不满足于游览一个国家,而是完整地欣赏东南亚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者的消费动机和行为不断变化,出现了深度游、绿色环保游、异国风情体验游、公务游、创新民俗游、背包族求真游、城市游、公益游等新的旅游方式,游客不再满足于“太阳、大海和沙滩”,更需要满足新的3S 需求,即“安全、保障和卫生”,因此,旅游者对旅游地所能提供的基本条件要求日益提高,包括旅游地的承载能力、景点管理质量、与其他景点距离的远近、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支持程度、交通便利性、国际旅游开发程度等软、硬件方面需要达到旅游者要求。

根据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和东盟可利用旅游资源的有限性,东盟可以满足七种游客的旅游需求,即公务游、一般的包团游、深度体验游、当地民俗艺术创新游、探险游、超长时段游、东盟人的东盟感受游。包团游客户以中国和印度为主,他们大多第一次来到东南亚,因此对当地的景点、饮食、购物、异国体验、娱乐和城市生活更感兴趣,这也是东南亚发展最为成熟的旅游产品;深度体验游旅行者更强调独特而真实的体验,此类游客更喜欢健康游、水疗、美食游、文化游、社区民俗游、城市游、生态游、公益游、海洋游等旅游产品;当地民俗艺术创新游则喜欢游览博物馆、艺术馆,观赏节日盛况、音乐会、手工艺术品和表演艺术。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来东盟旅游,东盟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推出游艇游、文化遗产游、自然美景游、社区民俗游等旅游新项目,体现东南亚独特的资源特色,并为旅游者提供包括饮食、停车、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灾难预防和公共厕所等完善的旅游服务。

4.为不断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东盟通过完善包括酒店、交通、通讯、信息、能源、海关签证等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保证旅游整体竞争优势

为保证游客在东南亚的整个行程顺利畅通,并能享受到高规格的旅游服务,东盟不断完善相关支持性产业建设,1998年通过的《东盟旅游合作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东盟各成员国间的旅游合作,尤其是公营或私营企业的合作,保证东盟内旅游的便利和旅游服务的自由贸易,并将“促进东盟区域内的无缝旅游”作为战略目标,要求发展包括机场、酒店、地面交通等服务设施和不间断供应电讯资讯、电力和水,重点发展交通业,将东南亚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相互贯通,形成一体化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一是在海关实行流水线的游客过关程序,在国际通道实行“东盟通道”,采取标准化的过关、入境和卫生检疫制度和程序,实施智能护照识别和智能卡识读;二是对空中、海上运输及通讯部门进行改革,以支持长距离载客和即时信息通讯;三是发展东盟各成员国二线城市间的直飞业务;四是开发东盟游艇游业务;五是扩展跨东盟公路、铁路、水道和通讯联络网络;六是消除阻碍旅游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如旅游税收等[13]。

2002年通过的《东盟旅游协议》倡导促进东盟成员国间的旅游合作,以提高服务效率和竞争优势,减少东盟成员国间旅游服务障碍,形成一体化的旅游服务网络,为游客在成员国间的旅行提供便利,加快交通设施和服务建设,提高空中、地面和海上载客效率和安全性,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东盟旅游战略规划(2011—2015)》要求提高旅游人力资源、服务和旅游设施的质量,加快改进区域内旅游便利性和东盟可连通性,到2015年实现东盟单一空中交通市场,并完成新加坡到中国昆明的铁路修建。

区域旅游相关支持性产业的相互协调,保证了区域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通讯、酒店、海关等产业的高效和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了旅游活动的连贯性和便捷性。

结语

东盟旅游合作到今天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随着合作深度和广度的逐渐深入,东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更加清晰,其实施策略效果更佳,作为整体的东盟旅游竞争优势在不断增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东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成功因素,即科学、全面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的旅游生产要素、逐渐贴合游客需求的旅游条件以及相关产业的支持和相互促进。东盟将在2015年实现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目标,旅游作为东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杠杆,需要不断优化其竞争优势,但东盟作为一个松散的区域组织,如何协调区域共同利益和成员国各自利益,如何形成国家和区域共同发展的局面,仍是东盟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东盟成员国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程度的旅游设施和交通条件,可能会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国家受益更多的不平衡发展局面。区域合作的动力在于推动东盟整体旅游竞争实力的提升,从而惠及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从短期看,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将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的旅游竞争实力不断提升,旅游收入不断增多,但区域合作的“外溢”效应将逐步使旅游发展基础薄弱的国家享受到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同时区域外国家的协助和技术、投资交流将使东盟旅游发展实力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区域旅游同步发展的局面。

【注 释】

[1]“2013 ASEAN Tourism Forum Resides in Laos”,2014 - 02 - 16,http://travelworldnews.com/2013/02/26/2013 -asean-tourism-forum-resides-in-laos/

[2]参见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上册),中信出版社,2012年。

[3]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上册),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6 页。

[4]同[3],第65 页。

[5] Dupeyras,A.and N.MacCallum,“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Competitiveness in Tourism:A Guidance Document”,OECD Tourism Papers,OECD Publishing,2013 -02 -01,http://dx.doi.org/10.1787/5k47t9q2t923 -en

[6]ASEAN Secreatariat,“Plan of Action on ASEAN Cooperation in Tourism”,1998 -02 -10,http://www.asean.org/news/item/plan-of-action -on -asean -cooperation -in-tourism

[7]ASEAN Secreatariat,“ASEAN Tourism Agreement”,2002 -11 -04,http://www.asean.org/news/item/asean -tourism-agreement-2

[8]ASEAN Secreatariat,“ASEAN Tourism Strategy Plan 2011 -2015”,2011 -01 -18,http://www.asean.org/images/archive/documents/ATSP%202011 -2015.pdf

[9] ASEAN Secreatariat,“ASEAN Tourism Marketing Strategy 2012 -2015”,2011 -01 -18,http://www.asean.org/images/2012/Economic/MATM/document/ATMS%202012%20 -2015%20 -%20FA.zip

[10]ASEAN Secretariat,“The Ninth Meeting of ASEAN Tourism Ministers”,2006 -01 -16,http://www.asean.org/news/item/the -ninth -meeting -of -asean -tourism -ministers-davao-philippines-16 -january-2006

[11] ASEAN Secreatariat,“ASEAN Tourism Standard Book”,2007-01 -16,http://www.asean.org/images/2012/Economic/MATM/document/ASEAN% 20Tourism% 20Standards%20Book.pdf

[12] ASEAN Secretariat,“The Eleventh Meeting of ASEAN Tourism Ministers”,2008 - 01 - 21, http://www.asean.org/news/item/joint- media - statement - of - the-eleventh-meeting-of -asean -tourism -ministers -11th -m-atm-bangkok-21 -january-2008

[13]ASEAN Secreatariat,“Plan of Action on ASEAN Cooperation in Tourism”,1998 -02 -10,http://www.asean.org/news/item/plan-of-action -on -asean -cooperation -in-tourism

猜你喜欢

竞争力区域旅游
分割区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旅游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区域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