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金融中心发展机制对上海的启示——一个关系地理学的视角

2014-06-15王晓阳

战略决策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业伦敦

王晓阳

二战之后,随着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全球首位的金融中心。英国的金融行业因为长期缺乏竞争活力使伦敦在欧洲的金融地位也岌岌可危。为了挽救颓势,英国政府进行了所谓 “金融大爆炸”的改革。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伦敦的金融业开始复兴。新世纪以来,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城市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①ATK.Global Cities Index and Emerging Cities Outlook.[EB/OS]Retrieved May 30,2012,from http://www.atkearney.com/images/global/pdf/2012_Global_Cities_Index_and_Emerging_Cities_Outlook_1.pdf.不仅在与法兰克福的竞争中逐渐胜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重新赶超纽约。②Z/Yen Limit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14 [EB/OS],Sep 2013,City of London.金融业应该作为英国经济先锋产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种思想不仅让高层的政策制定者感到信服,而且被经济界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奉为教义。③French,S.,Lai,K.and Leyshon,A.‘Banking on financial services’,in Andrew Jones and Neil Coe(eds.)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UK [M].London:The SAGE,2011.

本文旨在分析伦敦在 “金融大爆炸”之后,金融业迅速复兴的原因,归纳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机制,并试图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全文的结构如下:首先,分析金融中心内涵的演化,并强调这种变化是伦敦金融中心复兴的理论基础;其次,描述伦敦在全球金融中心体系中的地位,概括大伦敦都市圈金融业的发展现状;第三,尝试从根源上探讨伦敦金融中心复兴的原因和发展机制;最后,结合上海的案例,对中国大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金融中心内涵的演化:从区位到网络

许多经济金融学家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都对金融中心给出了解释。在早期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可Kindleberger对金融中心给出的定义,④Roberts,R.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s [M].Aldershot:Edward Elgar,1994.但是他的描述局限在传统金融行业,强调的是金融活动在某个特定空间上的集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日益跨国性、复杂性,这个概念已经不足以表述当今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90年代初,社会学家Sassen提出了全球城市理论,⑤Sassen,S.The Global City [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强调全球城市作为高级商务服务业的聚集地在现代经济中的枢纽作用,丰富了金融中心的内涵,金融中心的定义从着眼于空间区位开始向金融网络转变。英国经济学家Robert认为金融中心是在一些地区形成的金融信息的集散地,它带来了大量国内和国际的金融流动,在这一地区形成了金融集聚,他强调金融中心首先应该是一个信息交流和运行中心,这和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金融中心信息腹地理论相吻合。⑥Roberts,R.(2008).The city:A Guide to London’s Global Financial Centre(2nd edition)[M].The Economist.总之,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背景下,金融中心应该是金融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城市;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控制中心和资本枢纽;金融信息的集散地、知识溢出场所和金融创新的前沿;金融业发达的主要全球城市和世界城市。⑦Sassen,S.(2012).Cities in a World Economy(4th edition)[M].Thousand Oaks,CA:Pine Forge Press.金融中心内涵的变化为目标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同时这一演变趋势恰恰与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机制相吻合,这是伦敦金融业复兴的理论依据。

二、伦敦金融中心现状分析

(一)伦敦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在金融中心逐渐形成网络和等级的世界经济中,伦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多个关于金融中心和全球城市的排名中伦敦位列第一。表1中列举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来佐证伦敦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第一个是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组)利用2010年175个高端服务业跨国公司在525个城市的分布数据通过定量的方法测算出的金融网络关联度排名;⑧Derudder,B.,Hoyler,M.,Taylor,P.J.and Witlox,F.(eds.).(2012).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M].Cheltanham:Edward Elgar.第二个伦敦金融城每半年颁布一期的GlobalFinancial Centre Index(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表1中的数据是2013年9月份颁布的第14期的排名;最后一个是日本都市战略研究所每年颁布一次的Global Power City Index(全球城市影响力指数),是对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衡量,体现了城市的综合实力。⑨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EB/OL].Retrieved December 1,2013,from http://www.mori-m-foundation.or.jp /english /research /project/6 /index.shtml.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在 “金融大爆炸”的改革后实现了复兴。

(二)伦敦金融中心发展现状

伦敦的金融业是城市的支柱产业,2011年,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的就业总人口达到36万,占城市就业人口的8%左右,但创造金融业增加值605亿英镑,接近伦敦当地GVA的22%(GrossValueAdded,相当于GDP减去税收和补贴)。⑩TheCityUK.Regional Breakdown of UK Financial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EB/OL],retrieved from www.thecityuk.com.2013财富全球500强中有22家总部位于伦敦都市圈,数量仅次于北京、东京和巴黎,例如著名金融机构HSBC、Lloyds、Barclay的全球总部都在伦敦,财富500强中有三分之一的欧洲总部在伦敦。伦敦有251家外资银行,高于竞争对手纽约、巴黎和法兰克福。这些银行雇佣了大概16万金融专业人士,其中四分之一来自海外,人员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⑪The city UK.Key facts about the UK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EB /OL],retrieved from www.thecityuk.com.截止到2012年底,伦敦证交所的主板和创业板一共有588家外国公司上市,占全球海外上市公司数量的五分之一左右,领先于纽交所的524家和纳斯达克的290家。伦敦是全球仅次于纽约的对冲基金中心,管理着欧洲85%左右的对冲基金。伦敦拥有全球最发达的航运金融市场,2011年200余家航运经纪公司创造了超过8.4亿英镑的净出口金融服务。

表1:伦敦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

需要强调的是,大伦敦都市圈的金融一体化水平较高,除内伦敦地区全球领先的金融城和金丝雀码头之外,外伦敦地区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金融集聚现象。 “金融大爆炸”改革后,金融城权力下放,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兴起,它们不仅服务于国内市场而且是组织运行分工的一部分,这些次级的金融中心主要针对国内的客户,与金融城的国际业务形成了垂直关系。这其中最发达的次级金融中心是Croydon(克罗伊登),Bromley(布罗姆利)和Reigate(赖盖特),它们共同组成了大伦敦都市圈南部金融集群的三角。这三个卫星城市虽然就业人口不如英国的一些二线城市,如曼彻斯特,爱丁堡和布里斯托那么多,但是金融和相关的商务服务业(法律服务、咨询、会计服务等)的就业比重很高,达到或者超过了伦敦的平均水平(14.8%)。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外伦敦南部地区金融业创造的GVA为160,200万英镑,而克罗伊登和布罗姆利中心区金融GVA的总和就超过了150,000万英镑。赖盖特属于英国东南部的萨里郡,和大伦敦行政区接壤,紧邻克罗伊登和布罗姆利,仍属于大伦敦都市圈的一部分。赖盖特人口仅占萨里郡的12%,但是2010年创造的金融业GVA却达到75,900万镑,占当地金融业产值的近30%,这些统计数字说明,在这三个地区出现了高度的金融集聚现象,形成了伦敦都市圈外延的次级金融中心,并与内伦敦地区合理分工,形成了垂直关系。

三、伦敦金融中心发展机制探讨

学术界关于 “金融大爆炸”改革对伦敦金融业复兴和伦敦金融产业集群等相关主题的研究很多,大部分是从金融学或者产业集群角度分析改革对金融业内部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关系地理学的角度,归纳伦敦金融中心发展机制,探讨伦敦复兴的深层次原因。此部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英美法系的优势

欧洲最早的金融中心是阿姆斯特丹,但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英国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等行业迅速发展,伦敦逐渐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这个过程中,英国人对金融中心模式的形成作出了最大的贡献,目前全球施行的主要金融规则、合约、监管以及法律,都是在英国形成的。换句话说,20世纪以来主要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依存于英美法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路径依赖”,这是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理论。全世界目前主要有五个法系(见表2),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另一个是欧洲大陆法系,又分为法国大陆法和德国大陆法。欧洲大陆法系由法国开始,实际上德国是学习法国的法律典籍,中国是学德国的法律,东亚地区的国家普遍都是采用德国大陆法。这些法系对金融业的发展有最根本的影响。英美法系坚持行业领导监管型管理,而欧洲大陆法系则是政府领导监管。行业领导管理得出的最根本的理念是保护中小投资者;而政府领导监管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机构。这两种监管模式的不同导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英美法系出现了以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香港等,大陆体系国家则出现了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如巴黎、法兰克福、东京等。⑫Wo′jcik,D.(2009).Financial centre bias in primary equity markets [J].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2:193-209.作为英美法系的发源地,伦敦金融业的行业监管和法规被各国熟悉接受,“金融大爆炸”改革后,美国欧洲的著名金融机构如瑞银、美林、摩根大通、高盛等大举进入,英国本土的证券公司被纷纷并购,但是改革激发了英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提升了伦敦证交所的国际地位,因此可以说,英美法系接受程度较高是伦敦金融中心复兴的重要原因。

表2:全球主要法系汇总

(二)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作为一个全球城市,伦敦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枢纽地位,这归功于伦敦强大的社会和文化网络。近些年来,学术界出现了NY-LON这样的术语来描述纽约和伦敦之间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除此之外伦敦和香港、新加坡、孟买、迪拜、悉尼、泽西等金融中心之间也联系紧密,这些纽带强化了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枢纽地位。⑬Smith R.‘NY-LON’ in Ben Derudder,Michael Hoyler,Peter J.Taylor and Frank Witlox(eds.)(2012).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M].Cheltanham:Edward Elgar.伦敦和全球主要城市之间的关联度较高,根本原因是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展使伦敦和主要殖民地国家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战之后,英国的殖民体系瓦解,主要殖民地从政治和军事上摆脱了英国的束缚,但是殖民地国家大量向英国移民,殖民地国家的城市和伦敦良好的社会文化联系得以保存。以文化为纽带形成的经济金融联系是大英帝国留给伦敦的宝贵遗产。Olds and Yeung指出殖民的历史促进了城市面貌的改变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城市的外向性,形成了相对包容的城市气质。同时,大多数殖民地独立后沿袭了英国的法律、语言,这使得伦敦和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畅通无阻。⑭Olds,K.and Yeung,H.(2004).Pathways to global city formation:a view from the developmental city-state of Singapore [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11(3):489-521.例如,根据OECD的统计,2009年在英国工作的来自北美和亚洲的人才超过37万人,超过同一指标法德意三国的总和。⑮The City of London.London’s competitive place in the UK and global economies [EB/OL],retrievedDecember1,2013fromhttp://www.cityoflondon.gov.uk/business/economic-research-and-information /research-publications/Pages/londons-competitive-place-uk-and-global-economies.aspx.简而言之,伦敦枢纽地位的建立依靠复杂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以泽西为例,泽西是英联邦成员之一,全世界最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它与伦敦金融市场保持紧密合作,但提供了一个比伦敦更具吸引力的法律、财政和监管环境。泽西为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提供专业服务,现在已经有许多FTSE-Jersey公司。例如,英国投资矿业公司Vallar 2010年通过伦敦的IPO市场募集了超过7亿英镑的资金,使用的就是这种伦敦-泽西的公司结构。除此之外,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泽西和英联邦的其它离岸金融中心一起为英国金融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泽西还是伦敦金融城的金融机构和外部的投资者之间的联系渠道。⑯Boleat M.The Jersey Finance Industry and the City of London in Jersey first for finance for 50 years[EB/OL].Times group:p.68-70.

(三)重视亚太、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金融业务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伦敦看到了人民币作为未来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潜力,因此伦敦也在积极打造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加强和中国的经济金融联系。在中英经济金融合作的基础之上,伦敦的私人部门对发展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有强烈欲望,金融城也试图打造人民币的西方离岸中心,和香港等其他金融中心在人民币海外业务上形成互补。⑰The City of London.London:a centre for RMB business[EB/OL],retrieved May 1,2013 from http://www.cityoflondon.gov.uk /business/support -promotion -and -advice/promoting -the -city -internationally/china/Documents/London_A_Centre_for_RMB_business_2013.pdf英国的财政部、央行和金融服务局也出台配套措施配合伦敦的目标,对于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伦敦要提供更广阔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提高人民币在海外的流动性和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为公司和投资者提供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增强香港的人民币清算和结算中心的地位以满足大伦敦地区的业务需求。伦敦作为伊斯兰金融在西方的中心近年来业务拓展迅速,根据2013年底,金融城咨询公司TheCityUK的报告,英国管理的来自伊斯兰世界的金融资产达到190亿美元。⑱TheCityUK.UK,the leading western centre for Islamic finance [EB/OL],retrieved November 1,2013 from www.thecityuk.com.伦敦的官方对于伊斯兰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很关注,取消了对伊斯兰抵押贷款的双倍税率,扩大了伊斯兰金融资本在英国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比如英国的最高楼Shard、伦敦奥运村、伦敦一些旧街区的改造等等。201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关于推动伊斯兰金融的工作组,支持伦敦伊斯兰金融业务部门的发展,鼓励吸引伊斯兰世界的FDI。伦敦目前有20多家银行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其中有6家完全施行伊斯兰教教法;伦敦证交所是伊斯兰债券在全球的主要交易场所;同时伦敦有25家法律公司为伊斯兰金融提供服务。

(四)政府对区域发展合理引导,金融业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互补

外伦敦地区的克罗伊登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多元化的种族组成,成为伦敦都市圈次级金融集群。本文强调的是,英国是高度市场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国家,但是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依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欧洲区域发展基金项目、伦敦计划和克罗伊登2020愿景规划,这三个政府的战略决策对克罗伊登当地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欧洲区域发展基金项目的框架下,伦敦市政厅制定了2007~2013年发展战略。⑲The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London Plan 2011 [EB/OL],retrieved December 1,2013 from http://www.london.gov.uk /priorities/planning/londonplan.伦敦作为一个全球城市,内部发展并不均衡,就业机会、人才流动、财富分配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个发展战略旨在缩小区域内发展的差距,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扶持外伦敦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金融创新,知识溢出,促进外伦敦地区金融竞争力,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率。第一,伦敦的这个发展战略非常具有针对性,扫清了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障碍,避免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弊端,并且与之前的各种规划相比更加注重细节,因此这个规划对克罗伊登近几年的发展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第二,这个规划尤其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全球化,特别是与新兴国家市场建立联系,扩大中小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充分发挥伦敦作为全球城市的枢纽作用,这个发展规划使中小企业很好地融入到现行的经济体系中,同时对企业的金融创新和扩展提供资金支持,能够从金砖国家的崛起中寻求更多的机遇。第三,这个规划同时还强调外伦敦地区长期的复兴和可持续的商务活动,指出良好的环境条件对经济集聚和金融集群的重要性,努力扩大外伦敦各区的招商引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强大的专业服务队伍

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不仅和银行、保险、基金管理、证券等行业密切相关,而且和相关的商务服务业如咨询、资产管理、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等有直接的联系,后者决定了金融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表3是2011年,中国三大金融中心与伦敦在金融业和相关服务业就业人数上的对比,伦敦占有压倒性优势。伦敦的法律服务非常发达,全球最大的15家法律公司有7家总部设在伦敦;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普华永道和安永的总部设在伦敦。专业的服务队伍,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表3:京沪港与伦敦金融各行业就业人数对比(金融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四、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全球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要求一个跨国境的金融中心网络的存在来支撑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交易市场,这就需要三个时区都有国际金融中心。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东京曾是潜在的亚太时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与伦敦和纽约构成全球的金融三角。⑳Thrift,N.(1989).‘A Hyperactive World’ in R.J.Robinson,P.J.Taylor and M.J.Watts(eds),Geographies of Global Change[M].Oxford:Blackwell.但随着日本经济陷入泥潭和近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进步,东亚地区的格局已经发生改变,这一城市想象变为泡沫。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版图随着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中国的城市已经逐渐融入到全球的生产和资本流动的体系中来,未来香港或者上海有可能取代东京成为全球金融潜在的第三极。在上海金融中心崛起的过程中,应从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中吸收经验并结合 “中国特色”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机制和路径。首先,尝试以中国(上海)自贸区为平台,加强金融创新,尽早创建国际板。英国金融地理学家Wojcik的实证研究显示,2009年英美法系国家的资本市场化水平是最高的,达到1.16,而大陆法系国家的水平比较低,只有0.5多一点。[21]Wo′jcik,D.(2011).The Global Stock Market:Issuers,Investors and Intermediaries in an Uneven World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大陆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审查较严、时间较长,上市过程不确定性较大,造成直接或间接融资成本上升,这是大陆资本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同时因为国内的证券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很多企业不得不到海外上市寻求更广的融资渠道。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应当具有更好的金融环境:包括法治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机构职能以及服务方式、人才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上海金融创新可以尝试以自贸区为平台,放松对国外投资者的限制,另外开设国际板吸引海外的优质公司到上海上市,这样才能提高上海作为资本枢纽的地位。自贸区的金融创新还可以尝试在某些特定领域施行普及程度更高的英美法系,降低外资在上海的生存成本。其次,积极在上海都市圈内培训新的金融集群,推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进程。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带动了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一批二线的国内金融中心,还在大伦敦都市圈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集群和次级金融中心。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人才的集聚是形成金融集群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战略决策规划,同样对地区金融集群的出现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一点在克罗伊登发展的案例上有清晰的体现。上海郊区的嘉兴、松江、南汇、宝山等地,周边的城市如苏州、嘉兴等都具备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但是金融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形成良好的梯度关系,培训新的金融集群这是值得探讨的。再次,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不仅外资的金融机构扩大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中国本土的金融机构也在扩大海外市场。具体到金融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是需要引进外籍或者有海外经验但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要求上海本地培养的或者国内引进的金融人才需要有国际视野,了解金融英语文化,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这有助于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对金融知识和信息的准确解读。从表3中可以看出上海专业的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人才不仅大大落后于伦敦,也不如北京和香港,这对未来上海金融中心的可持续竞争力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总之,上海金融中心在浦东新区开放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这是上海近代以来文化资本优势的体现。[22]Lai,K.‘From “Paris of the East” to “New York of Asia”? The(re)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s a financial centre’ in Peter Daniels,K.C.Ho and Tom Hutton(eds.)New Economic Spaces of Asian Cities:From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o the Cultural Turn [M].London:Routledge,2012.如果想缩小和全球领先金融中心的差距,伦敦近30年的复兴和发展机制值得上海借鉴。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金融业伦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去往伦敦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PYRAMID PAINS
伦敦畅游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