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态环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2014-06-13黄立群

新闻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拟态环境传媒和谐社会

黄立群

【摘 要】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参照,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拟态环境”理论与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对媒介运用拟态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研究,并就存在的问题作了论述。

【关键词】传媒 拟态环境 和谐社会

拟态环境是通过大众媒介有选择的“提示”现实环境中的客观反应。这种环境的加工、选择和传播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它具有虚拟性、自制性,具有意识形态倾向性。人们是通过媒介所塑造的拟态环境来对现实环境作出调整的,人们采取的行动最终是作用于现实环境的。

一、拟态环境的影响

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可以影响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达到人们的心理平衡,使人们根据拟态环境的认识而采取适应环境的行动。大众媒体的传播模式是“沙漏式”的。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要通过“把关人”的把关选择后才能传播,媒体担负着“议程设置”的职责,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拟态环境,总带着一定的倾向性。

二、拟态环境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及表现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拟态环境”与社会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拟态环境以一种意识形态去影响整个社会,或宣传一种精神,或赞扬一种行为,总是把握社会的意识主流。以一种“精神交往”手段,让社会关系中的人们相互交换知识和意见,沟通思想和感情,使人们相互理解,促进人与人的相识、相知、相融、相通。从而使社会建设得到健康的发展。要建设和谐的“拟态环境”,可以通过人类长期以来大量的追求和谐社会理想的生动事例,使人们加深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内涵,理论渊源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增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媒介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摹写或符号复制为公众营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拟态环境”并影响公众舆论形成的机制,对社会进行监控。如永州唐慧案就是典型的拟态事件,从人们对司法部门相关人员的议论,到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呼吁,最终推动民主法治发展。劳教制度在我国已经显示出了各种弊端,对公民自由权的侵犯,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暴力的滥用等,缺乏人文关怀,不利于社会和谐。新闻媒体从永州唐慧上访投诉过程被劳教的事件入手,揭露出劳教制度的诸多问题,报道了一系列有失公平正义的事件,引发发众讨论。人们在媒体的连续报道中认识了劳教制度及弊端,并最终推动司法制度改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如果没有媒介营造这样一种“拟态环境”让人们去理性思考和讨论就没有劳教制度的改革,就不会推动民主法治的进步。

营造公平正义的拟态环境对司法机关是一种监督,能够使公平正义得到实现,如佘祥林“杀妻”冤案之所以最终能得以解开,不能不说是新闻传媒营造的一大功劳。佘祥林因涉嫌杀死妻子而被刑事拘留,曾两度被判“死刑”,但因证据不足,逃过鬼门关。之后被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可不久被佘“杀害”之妻11年之后突然现身经媒体报道,舆论一片哗然,媒体上下一片呼声,佘祥林几乎成家喻户晓之人。大量报道来自社会各方面,无疑给有关部门造成成了巨大舆论压力,几天之内,调查组调查、重审此案。领导看望佘并道歉公开承认错误,佘终于获得了迟来的公正。这一事件中,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让人们认识到司法问题等,使法制健全公平正义得到了极大的渲染。显示了媒体运用拟态环境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营造诚信友爱的拟态环境具有传善念,具有净化社会空气达到预警、教育、评价之功能,能够协调社会矛盾。如历年的CCTV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构建社会结构体系中,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从感动的角度切入,是一场发自人的心灵深处和灵魂深处的精神所指,它浸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在经历了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后,社会上也出现了价值观缺失、拜金主义盛行等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主流价值受到商业主义侵蚀。在这一背景下,感动中国正是把这种社会诚信友爱情感发掘出来并用大众传播的手段传递给大家,将之内化为广大社会成员自己思想与行为的惯性力量,实现和谐社会。

新闻传媒在社会各个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间有效沟通,是保证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的一根不可缺少且最为活跃的中枢神经。基于此,它在激发社会活力,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必然占据显著地位。当代新闻传媒无时无刻不紧扣时代脉搏,追逐并传播社会新动向、新事物、新的风尚、新问题,营造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拟态环境,广泛调动社会大众的积极性。从李昌平提出农民问题之后,“三农”问题成为社会的最关心的话题,随着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发挥,在这样的拟态环境之中,关注“三农”的氛围日益高涨。

我国正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变革时期,社会存在各种潜在的不安定因素,需要媒体正确的引导,以形成一个有序的社会运行机制。将目前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报道给公众,以形成社会认同、社会调适、心理调查等社会资源的整合协调。新闻传媒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还具有安定社会局面的建设性功能。如吉林市的石化公司双苯T胺苯车间发生爆炸造成百吨苯流入松花江,最高检测浓度严重超过安全标准,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吉林省有关方面在发现污染情况以后,虽采取了一定措施“全力防控”加大丰满水库的放流量以稀释污染物,但没有及时通过媒体向百姓告知污染实情,反而以大量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手法形成的假拟态环境,营造“有序”、“有效”的虚幻事实,影响了市民准确把握事实信息,造成市民一定程度的恐慌和不安。最后媒体报道了停水的真相以及政府采取的对应措施,才没有引起社会更大的混乱。

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环境问题从产生引起小范围发现注意,到引起广泛关注、制定相关对策甚至问题解决,传媒一直与之相伴。拟态环境把大量相关的人与自然的环境问题通过加工传达给广大受众,让受众认识到会产生的后果和怎样去应对,形成一个信息流,传给受众,营造人与自然相处的舆论氛围。对有关环保信息的宣传,有利于全国人民树立一种环境观念,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传媒要有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态营造一种“拟态环境”内化人们的观念。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可爱,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和情感;倡导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人形成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和谐理念。

三、营造和谐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营造“拟态环境”时会受市场机制的利己主义影响,产生“媒贪爱富”的受众定位倾向,使新闻传媒失去传播“声音”的多元性,产生脱离客观实际环境的虚假新闻信息。如果拟态环境中的社会充满人间温情,人们亲如一家,相互依赖,不知猜疑、欺骗为何物其固然鼓舞人心,却未免粉饰太平。掩盖现实社会中的诚信友爱危机,会导致人们盲目乐观丧失警戒,既无法感受到美德的可贵,又忽视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而如果媒体整天充斥着暴力凶杀、欺诈等负面信息,久而久之,耳濡目染的人们就可能变得对现实失望。尤其是当“好人吃亏”的报道越来越多时,人们就越容易感慨道德力量的脆弱,从而对道德建设心灰意懒,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新闻传媒体自身参与造假,假新闻、假广告,堂而皇之地将公众带入严重失真的“拟态环境”。要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使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把这种失实的误码削减少到最少。新闻传媒在运用拟态环境时,应注重本身的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把真实性排在第一位。不能凭空想象或不深入问题本质,造成新闻的失实。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其已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广、更快的信息以满足人们需要,同时也在不断强化着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的同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隐藏了影像与真实的区别,使拟态环境更趋于现实。□

【本文系贵州民族大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建设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石长顺、向培凤,《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构建》[J].《现代传播》,2006(3)

③沃尔特·李普曼 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师)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拟态环境传媒和谐社会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解析数字插画发展的相关因素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从“赵薇事件”再议传播学经典理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舞蹈毕业生在社会文化传媒中的作用研究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中国网络媒体和国外媒体对运动员冠军形象建构的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