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兰州商学院为例

2014-06-12炜,董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

荆 炜,董 原

(兰州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兰州商学院为例

荆 炜,董 原

(兰州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逐渐从被动式、经验式的人事管理逐步进入到科学化、专业化、技术化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形成感性认识,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运行方式的理解,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本文以兰州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能力本位视角;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模式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从五十年代的“劳动经济学”专业发展而来的。从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招收人事管理的本科生起到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同时该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即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董克用教授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考虑:一是进一步拓宽学科基础,奠定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宽口径。二是需要注重培养层次,特别是本科与硕士层次的衔接。三是需要注重研究新领域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专业,作为高校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教学,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1]加强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弥补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市场竞争全球化的产物,是信息时代最具活力的专业,该专业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特征,为适应当今创新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对人才的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构建实验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一)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源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特点,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胜任力特质相匹配,使毕业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强调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2]

(二)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验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否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专业和课程设置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是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与执业能力培养的关系,重视和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方法与形式,构建适合专业特色和社会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实验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对未来工作的实际体验,同时通过对与人沟通、团结合作、组织协调、个人抗压、抗挫折等方面的体验,提升学生个人智商、情商、心商方面的能力,从而保障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立足社会的能力。[3]

(三)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保证

我国教育的现状及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把学生置身于相对真实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学生以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乃至消费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到相关经济活动的规划设计、评估检验、消费体验等环节中,锻炼和增强了学生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做人意识以及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社会生产、经济的实际,贴近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实际过程,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4]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兰州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在工商管理学院,于2002年开始招生,每年招两个班,目前在校生400余人。十年来我校始终致力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带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尽管我校早已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验课程与实验环节,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不够完善

实验教学运行的基础条件是有专业的实验室、完善的实验设备、齐备的教学软件、专业的师资队伍和饱满的课时等,而这一切是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来支持的。由于我校地处全国最贫困的甘肃省,虽然学校做了极大的努力,但目前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还很欠缺,无法保证学生在大学的四年中随意走进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操作各类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软件。加之专业教师多来自于学校,尽管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却缺少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及亲身体验的实践经验,在实验教学中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5]

(二)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未能有机结合

受实验室场地的限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课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通常被人为地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割开来,即都是在讲完理论课程之后,统一安排实验,未能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无论在时间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前后都不能衔接,无法与该专业理论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无法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和重要性,而且实验内容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很难开展。[6]

(三)学生能够参与的实验类别较少

目前我校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课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就是借助于购置的人员素质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软件,让学生对在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机械地的验证,实验内容是事先给定的,实验步骤也是固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进行,以达到巩固和加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目的,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前人的思维结果。学生完成实验后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所处的环境及条件发生改变时,学生无法随机应变,更提不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缺少应变能力的训练,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难以实现对学生应用性、综合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热情与兴趣。加之实验的目的主要以巩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为主,忽略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积淀和训练。实验的定位也限制在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和知识的综合上,在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训严重不足,这样的人才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7]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结果评价体系

目前我校对常规的课堂教学考核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但这种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很难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去,如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中比较典型的经常采用的授课形式案例讨论与分析、情景演示与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基本上是把学生分组,通过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来完成的,而各小组间存在着差异性,同一小组内不同学生之间还有差异,因此考核的难度较大,目前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借助各小组的实验报告,很难准确反映每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只能是在小组上有所区别,无法达到公平公正的评判。[8]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的方法是因材施教,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善于分析的工作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或学生就业岗前培训,而是贯穿于四年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适应市场需求、有继续发展潜质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活动,切实保证实验教学质量,针对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9]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

根据我校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室中心建设规划方案总体目标要求:通过开设各类基础性实验课程,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管理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课程体系规划,考虑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路:即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来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本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类技术和管理环节的主要知识和操作设立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通过各个实验模块增强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利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业务能力的锻炼。[10]

(二)实验教学体系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目前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管理沟通实训、管理综合模拟实训、人员素质测评实验、员工激励技术实验、职业生涯设计实验、ERP实验等六门(如图1),同时建设了两个实验平台(如图2),一个是实验教学管理的计算机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起网络化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实现实验所需的实验安排、资料下载、软件应用、信息查询、问题解答、实验报告提交和批改等工作均借助于这个实验平台来实现,另一个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过程的仿真模拟平台,主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预测、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激励、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福利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关系等诸多环节的组织过程的安排,以使实验项目能够与实际工作流程切合起来,模拟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六门实验课程建设包括的实验讲义、实验指导书、实验数据库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11]

图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

图2: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平台

(三)实验教学的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可以划分为技能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案例性实验等多种类型。技能性实验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各项技巧,也可和案例性实验教学相结合,针对局部的知识点设置一些案例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实验。演示性实验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设计框架下进行操作,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以达到预想的实验结果。即在一个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验证结果是否达到目的,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因此演示性实验强调封闭性和严谨性特点。模拟性实验用实验过程展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学会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模拟性实验主要特点是可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使学习内容直观化,使不能用感观了解的现象直观化,?能够很好的说明问题。但模拟性试验准确度不高,容易发生主观原因导致的错误。综合性实验是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室里综合加以运用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的目的,拟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及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过程来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活动。这一实验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达到“知其然”,而 “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案例性实验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事件,将学生带入事件中,通过模拟讨论拿出解决事件的具体方法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实验中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类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来解决问题。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解决案例积累经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参阅美国大学管理类的专业一般都有600~1300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要求,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验课在人员测评与甄选、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演练与实习。依据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王贵军教授的教学经验总结,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授课形式多种多样,如案例讨论与分析、情景演示与模拟、文献检索与论文撰写、社会调查、方案设计、视频播放与专题讲座、网上自学与网际互动、学长回校经验交流、学生自行讲课、人力资源协会活动、游戏活动、参观考察等课型,还有以学生为本的科研活动,通过导师耐心指导、同学密切协作,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为此我们着重在学生的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三方面加以培养。[12]

1.适应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主要指大学生在其生活学习的环境中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而同周围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一种本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强与弱反映的是其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13]

根据我院大学生目前的现状,最突出的一点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大约达到7:3,学生在适应能力方面最突出表现是心理的适应问题,特别是大一的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紧张的高中时代生活结束了,进入大学后大学的教学方式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重点强调自觉学习,老师、班主任不会跟班督学。同时大多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人际交往沟通上出现了迷茫,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沟通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惑,表现出生理与心理上的不良反应,甚至个别学生出现想家、失眠、自卑、厌学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新的环境缺乏应对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家庭的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特别是个人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教育至关重要,我们在学生一入学时起就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到基础课程的教学上着重强调正直的人品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为人处事的基础,通过“德育教育”、“人际相处体验”等为主题进行侧重引导。同时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格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及抗击各种压力的能力,与此同时强调学校要尽可能地提高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特别是为学生提供尽善尽美的宿舍服务,帮助学生提高生活适应能力。[14]

2.认知能力培养

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的认知。认知是一种不断学习过程,它会对人的智力、兴趣、观点、情感反应、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带来影响。大学生普遍认知能力较强,关键在于引导,我们主要是通过模拟式、体验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式进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引导,模拟式教学方式包括情景模拟和模拟软件应用两种类型,情景模拟主要通过设计场景,如招聘场景、工作分析场景、员工培训场景、团队沟通场景等实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可以以实际企业为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让学生模拟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模拟软件应用主要应用计算机仿真原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信息、流程、方法和理论架构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通过创建形象、直观的决策模拟环境,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改善决策效果。体验互动式教学方式尝试采用利用1~2周时间到企业相应职位顶岗实习或组织模拟实习的方式来实现,与所签约实习基地的企业联合或参与实习基地企业举办的各类活动,检验并印证所学知识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运用。[15]案例式教学是一种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一体的综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通过集体智慧,把理论框架变为可操作性的实践,通过揭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以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学生们参与的各类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开发学生组织协调及知人善任的能力、开发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类活动或模拟实习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与深层次的体验并实践职业岗位,使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Occupational Ability)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就是当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时,具体的工作职责要求所具有的分析、解读、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企业需求基础之上的,这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大体可分为基本素质能力、通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基本素质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形知能力、眼手协调能力等。通用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这些都是国际上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16]

实践证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问题,应该从职业定位设计和个性化发展两方面加以培养。职业定位设计是职业规划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方面进行测示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指导学生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实践锻炼,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掌握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技巧等。个性化发展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适合自己的特别是自己所喜爱的工作。要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工作,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政策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具有强烈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并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只有这样毕业后走向市场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尽早实现人生价值。[17]

(注:本文获兰州商学院2011年度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资助,项目编号:20110108)

[1]董克用.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EB/OL].http: //www.hrdchina.org,2012-08-14.

[2]陈琦,黄定君,王晓东.新形势下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3]秦昌明.构建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

[4]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5]潘泰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下的实验室管理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

[6]孟万化.创建多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

[7]刘翠红.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

[8]许业河.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6).

[9]张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初探[J].岱宗学刊,2008,(1).

[10]王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对抗实验设计[J].实验室科学,2007,(6).

[11]马忠丽.谈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大学生软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

[12]崔涛,刘海峰,温刚.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

[13]姚井君.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1,(27).

[14]宋淑丽、颜丽娟.基于特质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伯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EB/OL].www.wybylw.com,2012-1-22.

[15]单新荣,漆舒琴,庹兰芳.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4).

[16]孙仁玲.基于职业能力结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人才资源开发,2008,(8).

[17]黄永,段续.浅论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2011,(6).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