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语设计
2014-06-11金桂芬
金桂芬
摘 要: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同导语设计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分别从对多媒体的使用、新知同已学知识的联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学生的心理等方面谈导语的设计。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导语设计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97-01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跟导语设计密切相关,恰到好处的“开场白”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预设的学习情境,并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下面即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的几个实例。
1 借助多媒体
《落日的幻觉》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本身不如记叙文更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而美丽直观的画面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因此,在进入新课前,我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组落日的画面,并让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聚精会神的关注着,思考着。图片欣赏结束后,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尽可能用自己认为最美的词来表达看到的信息和感受。之后,我便趁热打铁: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那么,大家知道这么多美好的画面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天祥的《落日的幻觉》,一起去了解日落现象背后所隱藏的科学原理。
在学习《蜡烛》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强盗肆意践踏人类文明,在纷飞的炮火中,一切有形的东西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但不可摧毁的是反法西斯联盟钢铁般的意志。一支蜡烛照亮了战争的一角,“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然后利用多媒体显示这样一幅画面:一直蜡烛点燃,到众多蜡烛燃亮—— 逐渐呈现课题“蜡烛”。多媒体画面的加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了预设的情境。
2 借助已学知识巧妙导入
在学习说明文《生物入侵者》之前,刚好学习过《诗四首》。我们每节课前基本都要复习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在设计白板课件时,就先将四首诗的内容准备好,让学生填空(四首诗分别是《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上课时,先指名学生填空,然后齐背四首诗。学生背完后,我紧接着就问:刚才背诵的四首诗中,有没有与战争有关的题材的?大家说:有。我又问:哪一首啊?大家齐声回答:《使至塞上》。我说:大家说的非常好。谁能说说诗里说的是什么事吗?有的学生站起来说:是王维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因为当时凉州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我又趁势说:人类社会中有进犯之敌,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顽强的斗志及大家的精诚合作去消灭他。可大自然中是不是也有进犯之敌呢?如果有,那么,一旦外敌入侵,我们该如何对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梅涛的《生物入侵者》,来看看我们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然后也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入侵生物的画面)
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我这样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阿长”这个名字曾经在哪篇文章中出现过呢?(学生回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的,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情趣。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山海经》则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一个保姆和一部地理著作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同时板书问题、作者)
3 联系生活实际
胡适是五.四时期著名但有争议的作家,他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我的母亲》一文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童年生活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在进入新课学习前,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
(1)妈妈的生日是几号?
(2)妈妈最爱吃的是什么?
(3)妈妈有什么爱好和特长?
(4)妈妈穿多大码的鞋?
(5)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当大多数学生都说不知道时,我随即说道:从大家的回答中看出,我们大家对自己的妈妈并不了解—— 虽然心里也有爱。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但丁也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这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某省一个旅游景区,一部满载游客的缆车突然从高空坠落,就在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年轻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奇迹般的将不满周岁的孩子高高举起,结果,缆车内三十余名游客全部遇难,惟有这个小孩存活下来……漫漫人生旅程,正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教会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世界;也正是这种母爱惊天动地的力量,激励我们摒弃自私和怯懦,用爱心拥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母亲》,去认识胡适的母亲,共同感受人类永恒的主题—— 母爱。
4 联系学校生活、师生之情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鉴于这样一个主题,我设计了下面的导语: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一生难忘的恩师,伟人也不例外。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在成名后仍不忘记当他在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苦苦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他的恩师给予他的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学习去认识藤野先生的高贵的品格。并感受鲁迅先生的深深的爱国之情。
5 关注学生兴趣
多数的孩子都喜欢故事。而且有的孩子还能讲故事。因此,在学习孙犁的《芦花荡》时,我设计了下面的导语:同学们,大家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有谁能为大家讲一段和抗日战争有关的故事啊?有的学生站起来讲《亮剑》里李云龙的故事。还有的同学讲其他的英雄故事。学生们讲的真不错,我做了适时的表扬。接着说道: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认识一个抗日老英雄——老头子。一个又干又瘦的老头,为了给我们受了伤的战士报仇,孤身一人,在芦花荡中和十几个鬼子周旋,并玩他们于股掌之中,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是智勇双全。现在,让我们一起到《芦花荡》中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同时板书课题)。
当然。上面的几个例子只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粗浅的尝试。语文课堂中的导语设计是一门艺术,没有一层不变的固定模式,需要因文、因时、因地、因人、因境而灵活设计。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不断探索,再加上其他教学环节的不断创新、完善,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