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档案编研工作新出路
2014-06-11李晓倪丽娟
李晓++倪丽娟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国32个省市的档案网站的调查分析,从档案编研成果的展示形式、编研内容、质量与数量等方面了解了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探寻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出路,以期能促进我国档案编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编研;编研成果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archives websites of the countrys 32 provinces and cities, this article from archives complication results display forms, content, quantity and quality insight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chives compila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exploring new ways of the work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about archives compil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The network environment,Archives compilation,The compilation results
档案编研工作就是在馆藏的基础上,通过对馆藏档案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来满足社会需求的一项专门性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说,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成为21世纪最方便的信息检索工具。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利环境做好网络档案编研工作,以实现档案编研成果的最大化共享传播。
1 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分析
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的成果多体现在各个档案机构的网站上,本文通过对全国32个省市的档案网站进行调查,从展示形式、编研内容、质量与数量等方面来了解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的具体情况。
由调查结果可知,目前全国有20个省市的档案信息网上有档案编研这一栏目,有12个省市档案信息网站上没有档案编研一栏,但是有档案史料等档案信息的网上展览,内容涉及本档案馆所保存的一些珍贵档案以及地方特色图片展。如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站上关于北京胡同文化的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北京的胡同特色文化;四川省档案信息网站上档案博览一栏下的名人手迹、票据古玩、地方与民间珍品、历史写真等,也是以图文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介绍展示了具有很高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档案珍品。通过对32个省市档案信息网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 全国档案编研工作发展不平衡。全国只有6个网站栏目导航里有档案编研、编研成果展示,其余都是属于某一栏目之下,如黑龙江省的编研成果在公共服务栏目下,其余省的在档案文库、文化大观园、档案文化、查询利用、档案动态、档案业务、馆藏纵览栏目之下,在档案文化一栏下的比较多。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档案编研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的把它定义为档案馆的基本业务之一,有的把它定义为文化服务的一部分,有的则定义为利用服务的一部分。定义的角度不同,可能就会导致在编研时的出发点不同。侧重于查询利用的在编研选材时可能就会选择利用率比较高的、贴近民生的一些档案信息资源;侧重于文化服务的可能就会选择具有文化价值的一些档案史料信息。重视程度不一样,发展的结果差异性较大。
1.2 编研内容基本大同小异,整体质量不高。编研内容主要体现为有关该省的人文历史;有的省份则编研出版了本省企业工业的年总产值统计表、档案馆指南、档案学术论文集等。例如,江苏省档案编研成果之一的苏州商会档案丛编,广东省的档案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有的省份则只是关于档案编研工作的动态信息、工作措施等内容。由此可知,档案编研的内容涉及的面不是很广,且编研的体裁大都是大事记、文件选编、丛编等,编的成分多,研的成分少。
1.3 编研成果的数量较少。在32个省市档案信息网中编研成果最多的是辽宁省,编研成果记录为75条,有的网站一条编研成果也没有,显示的是网站建设中,平均每省市为11条。由此可见,档案编研成果数量不足,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1.4 编研成果的展示宣传不到位。大多数省份的编研成果展示的只有书皮信息与版权信息、内容简介,只有很少一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内容,还有个别显示附件下载,但是附件根本就无法下载,不存在下载路径。另外,还存在更新时间不及时,有的省份网站上只更新到2007年、2009年,只有少数更新到2013年。
网络使得档案编研的选题更加广泛,成果展示更加方便,但从调查结果看档案部门没有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档案编研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现状,我们应当立足于网络这一大环境,从社会发展的需求角度出发,做好网上档案编研工作。
2 网络环境对档案编研工作提出的要求
与传统的档案编研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客观上也对档案编研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把握好这些新的要求,从我们的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工作。
2.1 网络环境要求档案编研的技术水平必须很高,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文字图片展示形式方面。网络编研成果的呈现形式不再是纸质媒介,而是虚拟的网络文本形式,且形式多样,可以集声音、文本、图像、动画于一体,编研成果更具有吸引力。而要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实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编研成果,就需要有一定网络技术的档案工作人员来实现。
2.2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是以互联网为媒体,实现档案编研成果的大众化传播,由于互联网受众主体的层次多样化,因而对档案编研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档案编研的选题基本都是史料编研和反映单位基本情况、重大事件和活动等的编研,这些编研成果对史学研究和单位的查考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历史,但是其获得的受众面还是较少。我们应该从公众利用档案的需求角度出发,积极编研一些对社会公众了解社会现状、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有帮助的、富有时代气息与特色的现代档案信息,编辑与民生相关、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信息,只有这样,档案编研的成果才能实现大众化共享,才不会束之高阁,档案编研成果也不会无人问津。
2.3 由于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快速与高效以及网络读者的数量只增不减等特点,我们进行档案编研时就必须做到保质保量。一方面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高质量、高价值的档案编研成果,另一方面还要紧跟信息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信息需求逐渐增大的要求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一定数量的档案编研成果,并做到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3 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的新出路
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弘扬优秀档案文化的重要工作。档案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应该时刻保持公共服务的态度,逐渐重视档案编研工作,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出路。
3.1 网络编研档案信息资源是基础。要做好网络档案编研工作,确保档案编研的质量,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
首先,充分利用数字化成果以及电子政务逐渐推进的成果,做好网络档案编研工作。当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已经推进多年,且已被数字化的档案信息都是具有重要价值、内容可靠、问题典型的档案信息资源,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基础,多角度进行选题编研。此外,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对社会发展与公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因而我们应对这些及时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整理编研,形成专门的发文汇编、专题汇编、图样汇编以及文集等,便于公众随时查考利用。
其次,拓展思路,走公开编研之路。由于每个馆藏档案信息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需要加强馆与馆之间、馆与地方部门之间、馆与文化机构之间、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互通有无,使得关于某一主题的档案材料完整丰富,在合作编研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史学研究价值、教育价值与文明传承价值的档案编研成果体系。例如,河南省提出的“档案不足资料补,馆内不足馆外补”,以征带编、以编促征、征编结合的思路,弥补馆藏材料的不足,助推了其档案编研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十年来档案编研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
3.2 网络编研人才是关键。做好网络编研工作必须组建专门的档案编研人才队伍。专门的档案编研人员无疑对编研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应积极培养组建一支懂网络技术、历史文化,熟悉馆藏资源,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并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档案编研队伍,做到积极求实创新,为做好网络档案编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为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实现我国档案文化的繁荣而努力。
首先,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实现编研成果类型的深度化。目前档案编研成果的体裁多为大事记、选编、汇编等,这种形式的档案编研侧重于编,属于一次加工的档案编研成果,加工方法较为简单,基本属于原有档案信息的载体转移,编研成果具有一定的依据价值。但是我们应当不断提高我们的编研水平,积极编研出价值更大的二次、三次档案编研成果,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找出其隐藏的深层次价值,从而使得档案编研成果更具有参考利用价值,使得档案编研的体裁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实现编研成果展示的多样化。简单的文字介绍与图片的堆积,会使人们的阅读产生疲劳感,不利于编研成果的展示与宣传。因此,我们应当提高我们的网络技术水平,掌握一定的文字、图片编辑技术与动画生成技术,使得档案编研的成果展示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并能引起读者的探索心理。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网络档案编研成果展示方法,将编研成果设计成书本、不同颜色的知识之门等形式多样的动画形式,展现形式栩栩如生,利用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提示信息进行欣赏,仿佛在观看真的档案编研成果,展示效果很好,有利于促进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与传播。
3.3 网络编研网络环境是条件。编研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做好相关编研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工作。
首先,借助网络为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提供更加丰富的编研资源。由于网络具有双向互动性的特点,可以实现信息资源随时随地发送和收集,因而,我们可以构建网络编研征集平台,征集社会公众所拥有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档案信息资源,比如,公众自己拍摄的关于其所收藏的文物、家族档案等方面的视频、图片信息资源等。
其次,基于网络资源丰富性的特点,档案人员利用网络环境广泛搜集、整理加工具有编研价值的信息资源。时下,网络已成为人们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百度、谷歌、360综合搜索等各大搜索引擎可以随时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因而,档案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通过检索将跟编研相关的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搜集起来,为网络编研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并运用信息整理的方法对所搜集到的大量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确保编研成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4 网络编研服务社会是目标。档案编研工作必须把服务社会作为工作的目标,确保档案编研的实用性。
首先,从档案利用和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编研反映现当代社会发展的档案信息。从调查结果可知,各个省市的档案网站上大都是关于地方人文历史的特色馆藏编研成果,没有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保障等问题的编研成果,这些问题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编研时应积极考虑这一问题,加强关系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选题研究,编研出一部分服务于民生的实用性成果。例如,河南省许昌市档案馆围绕社会大众的需求编写了《鄢陵县教师队伍档案专题介绍》等,贴近现实,立足实用,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2]
其次,扩大编研成果公开出版的范围,实现全民共享档案编研成果。网站调查编研成果的数量不多,可能是大部分编研成果为内部参考资料,不对外公布,这也使得公布的成果可能对社会来说不具有实用性,价值微小。所以,我们应当在不危害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公开出版的比例,为社会公众了解档案馆以及档案的作用,通过档案编研提供一个具体的展现形式。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水平,深入反思档案编研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同时,国家应加大对档案编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与政策保障,彰显我国档案文化的魅力,实现档案编研工作的价值。
*该文为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项目“信息化社会档案文献编纂理论与实践发展之研究”(项目编号:12E09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2]方婷.十年来河南省档案编研工作的基本情况[J].档案工作电子期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