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早读
2014-06-10林明华
林明华
【摘要】早读作为语文课的一个延伸,它的内容应涵盖课内外所有书籍,它是大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培养个性化的阅读。
【关键词】早读;个性化阅读;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早读,在当今只以成绩论英雄的高考指挥棒之下,似乎沦为一些老师落实古诗文背诵这一考点的“法宝”,于是乎老师战战兢兢、学生毫无热情,浪费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20分钟早读。事实上,早读作为语文课的一个延伸,它的内容应涵盖课内外所有书籍,它是大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仅只是对语文课堂的补充,更在于它对于学生开始一天的学习,甚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早读,可以培养个性化的阅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实际上这一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上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出于对这一不足的弥补,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每天20分钟的早读时间(相当于半节课),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他们自选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别分类指导不同的学生进行阅读——可以就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分批分时间进行相对集中的指导。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一些所谓的“后进生”也能从阅读中收获成功,保持阅读甚至是学习语文的兴趣。
早读,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发挥出學习的潜力。时下,许多家长或老师总会发现一些所谓学习能力退化的“问题”学
生——除了学习之外,他们在各方面表现都还可以,甚至可以说挺“乖”的,但一到上课时间,就东倒西歪,不是伏在桌面上打瞌睡,就是神游物外、心不在焉,是这些孩子的智商出现问题了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是由于他们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今社会,快餐文化充斥周遭,许多孩子习惯于上网、看录像、看漫画,沉溺于“读图时代”,直白、幼稚的画面取代了文字的解说,也剥夺了孩子们涵泳品味丰富优美词汇及畅游想象世界的机会,读图而非读书的风气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举个例子来说,“司马光纵然憋足了劲,也无法挪动大缸半步”这句话,在漫画书上只用“嘿”这个象声词一笔带过。耽于读图的习惯让孩子们词汇贫乏、想象力萎缩,而这又使他们在学习中与老师、同学的语言沟通、理解出现困难,也就出现了上述一系列问题。而我们所倡导的自主性极强的早读,则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地阅读中,培养读书的习惯;同时,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也学会了怎样进行语言与思想的沟通——让他们看书中的主人公(或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说话,使用什么词汇,怎样进行表达。这样,日积月累间,他们就渐渐地把主人公(或作者)的语言与思想沟通能力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有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丰富的词汇理解能力,学习也就不成问题了。
长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早读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读物……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里,强调了阅读在心灵教育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心灵教育的中心,而早读,就是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绝好机会。通过健康美文的推介、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孩子们在领悟这些作品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同时,进入到这些作品中和这些主人公(或作者)对话,不断接受思想上的熏陶与洗礼,随着这个过程的持续,孩子的心灵会慢慢得到净化。
早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有诸多好处,然而要使早读真正走进孩子的生命,让他实实在在地爱上早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抓:
以身作则。语文老师首先应在早读中起表率作用。鼓励孩子早读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你也在读书。有的老师在早读时,为了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进入早读状态,就在班上巡视、检查,应当说这在早读活动刚进行的初期是必要的。然而,随着早读活动的推进,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科代表的组织下习惯性地进入早读,这时,对教师来说,强制性地巡视、检查不仅多余又显生硬,更好地方法是教师也以身作则,拿起书本,投入早读中去,以享受的姿态早读,以对读书强烈地热爱之情感染、影响学生。教师的表率作用,刚开始可能只影响一部分学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老师和前一部分同学的影响下爱上早读、爱上读书,当这股力量足够强大之时,一股浓厚的读书风气就在班级形成了,这样,整个班级所有的同学,哪怕是原来的所谓后进生,也会在此感染之下,由感到压力而做出读书的样子到弄假成真,真正读上书了。
分别分类指导。毋庸置疑,学生的水平是良莠不齐的,大家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已培养起了读书习惯,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弱、也无读书的习惯。在此情形之下,早读不宜搞一刀切,而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别分类指导。具体地说,就是针对阅读能力较弱、无阅读习惯的同学,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先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在刚开始时,让他们读“容易读的书”“情节曲折生动的书”“有快乐结局的书”,最后逐渐引导他们走向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思辨性的书,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更多地要求他们在阅读中有所思考、领悟,既使这部分同学的阅读由感性走向理性,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一个启发:读书,除了了解书的内容之外,也应当有自己的评判。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高中新课标将“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虽然,我们已经组织起了早读活动,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阅读水平低的同学来说,这还只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非主动阅读;而对于阅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而言,也还缺少一个展现其阅读成果的平台。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得在早读之余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可以交流自己读过的故事、精彩片段,也可以就书本的内容、作者的思想与创作谈感受。这样,即使被动阅读的同学逐渐变得主动,又让一些阅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得到展现自身能力的一个机会,客观上也树立了榜样,促进早读氛围的进一步形成。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