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顶山市体育教学、场地、师资现状
2014-06-10陈伯宽
陈伯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学校体育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校的体育课程和內容及其场地器材,这些必要的条件和设施都对体育课的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关系着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程度和水平。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场地 师资
体育课改有好多年,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现阶段平顶山市的体育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切实达到开展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今年平顶山市的体育加试在中招考分中加到50分,对体育教学、场地、师资提出新的要求。
一、有关中学生体育课程和内容方面的设置
(一)平顶山市中学生体育课程安排不合理
当前,平顶山市中学的体育课大多数时间都安排在上午11点左右或者下午4点左右。将体育课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表面上看去很适合学生的时间安排,学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结束了学习的压力后可以使大脑得到放松并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种方法不仅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反而会增加学生身体的负荷量。表面上来看,这样的安排对于学习了一天的学生们来说不失为确实是一个缓解压力的时间段,但是这个时间段大部分学生都在紧张的温故一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争分夺秒的完成一天累积下来的作业,很多学生都把体育课当成是自习课,根本没心思去上体育课,何谈得上达到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后已经很疲劳,都想休息一会没有精力去上体育课,这也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质量。令人惊喜的是今年我省秋季开始施行每天安排中小学生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制度,每次大课间30分钟,活动纳入课程管理。
(二)内容安排不合理
实地教学时,体育课的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旧式的体育教育已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爱好了,原来的体育课,大部分都是做完准备活动之后,学生自由活动,并没有一个好的引导,学生们也就没有兴趣去上体育课,这些都是现在大多数中学生体育课面临的严峻形势。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模式陈旧。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向着课程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多样化、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有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
通过查阅资料,林振宇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场地器材开发与利用》,侯今芸、周彩华的《学校体育改革与场地器材发展趋势》等文章中对我国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当前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为学校节约了教育资金,而且还阶段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但从长久来看,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有力促进。平顶山市体育场地器材基本达到省级标准。可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有关体育师资的安排
体育师资是体育教育的根本,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水平,从调查看出,平顶山市体育老师毕业院校主要以平顶山学院体育系(含教育学院)为主,市中有个别教师是国内知名体育院系毕业生,他们基本功扎实,理论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互补性强;但是从总体来看,体育师资的学历还是比较低,理论知识还是要多加提高,这样才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体育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作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学生体育课的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学生课程体系,以便更好的发展中国未来体育事业;了解学校体育教学切实需要,给与学校政策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使各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需要的各种体育器材完善化,均衡化;加大素质教育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全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必要性,达到全社会理解体育教学、支持体育教学的效果;加强教师基本功的锻炼,加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在科研中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 摆脱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观念的不良影响,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切实了解学生想干什么,想学什么,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机动的安排教学内容;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具有本校特点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林,杨迎天.对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4).
[2] 平顶山市教育局.平顶山市基础教育统计简明资料[Z].2004-2005.
[3] 李高明.平顶山市鲁山县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
[4] 窦忠霞.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之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