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2014-06-09刘培霞

成才之路 2014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刘培霞

摘 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高职院校

引用陶西平老师的一句话:“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人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那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由此引发出了我对“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个人感想。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它让人正确认识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对象仅仅被当作承传文化知识的载体,应试教育受到质疑,注重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方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要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要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学校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地点,其中心环节就是教学,而学生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心。因此,我从学生和教师二个角度来谈。以人为本要求在教育目的上,把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服务于学生。

高职学生和普通的高中学生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院校扩招,入学分数不高,所以文化基础要差一些。还有个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也不足,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等等。针对上述特点,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光注重职业技能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这样是对学生不负责任。要培养学生经营未来幸福人生的能力,其具体内涵,就是让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了能达到上面的要求,我认为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首先,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人格”一词有多种含义。从道德角度,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从法律角度,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还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就是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我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这个整合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相对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面貌。一个人只有在理想,能力,信念性格等诸多要素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完整的人格。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做到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协调一致。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况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认知关系的意识,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必然是充满自信的,有了自信才能进行学习创造。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态度,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心态,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创造过程的关键,它是个人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思维又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从已有信息中得出逻辑结论,从现有的资料中寻求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与聚合思维相对应,发散思维是从少量信息出发,往多个角度,追求多样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创造就是在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反复更替中产生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中找出一致或有规律的信息,鼓励学生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等等,要摆脱思维定势,勇于探索;还有,要多多开展丰富的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这样就能很好的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三,处理好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之间是不同的。由于先天或后天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其个人素质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在文化学习上,高职学生普遍偏科严重,在为人处世的观念上,心态各有不同,在性格差异上,学生的性格内外向反差较大。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这种差异,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我们要研究教育科学,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把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应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树立教师典范。教师这个职业是相当特殊的,它不但是个职业,而且更重要的他还是一项事业,事关人类进步发展的事业。这就要求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否则就不配从事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古人早就给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说得很明白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智育不高是次品,身体不健是废品,但德育不好就是危险品了。那么,作为教育培养祖国下一代,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一个光荣称号的人民教师。就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光辉的典范。“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水平很难口述去教。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第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情况,认真研究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身心放松,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学习较被动。因此,教师自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而不是局限于照本宣科。教师应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来。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吸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渠道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求教师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三,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树立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在初中学习基础就不是很好,对于学习大多数学生会有自卑感,总觉得自己学不好。因此,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巧妙运用情感性的评价,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积极参与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奋力进取的拼搏精神,为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应用型人才。第四,学校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关心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也是学校发展的资本,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发展目标的引领,学校的整体发展更需要借助于每个教师发展力量的推动。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现工作于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