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小学教研员执研力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2014-06-09焦德文

成才之路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能力

焦德文

教研员是一个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者群体,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小学教学研究机构的产生而出现。这一群体自产生之日起就为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教研员一直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概念解释。

笔者经过研究,将教研员定义为:教研员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实施管理、研究、指导和服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专业人员。随着中小学、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其素质要求、职能作用、职业工作特点和内容,均有变化和发展。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教研员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执研力的提升。执研力的提升重在执研力的构建。笔者认为:所谓执研力是指教研员施行和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的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执研素养、执研理念、执研主张、执研能力、执研方式等。

此概念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从适用范围上看,执研力只针对中小学教研员而言,是对其提出的一种职能要求;从内容上看,主要指教研员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管理,而这种研究和管理与中小学校、教师、课堂紧密相连;从价值取向看,体现出教研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执研素养、执研理念、执研主张、执研能力、执研方式等。

一、执研素养

执研素养是指教研员在工作中所积淀和形成的修养。它是教研员道德修养、理论修养、专业修养的综合体现,是开展工作的坚实基础。有良好和深厚修养的教研员工作质量就高,反之就很难适应和承担教研工作。一个教研员的执研修养主要体现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熟知教育政策法规,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教育前沿知识和动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各方面知识。这要求教研员,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做到博览群书,学以致用。二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综合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策略)、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的吸收、内化与更新。三要实现由单一型能力结构向复合型能力结构转变,具有较强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引领等综合素质。

二、执研理念

执研理念是教研员在理论架构和实践工作中形成的较为固定而清晰的教研信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研员执研理念的转变已成为教研员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但由于受传统习惯、个人素质以及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研员自身的执研理念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与创新。这就需要教研员严格遵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角色观、评价观、学习观,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师生。在工作实践中要以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为行为目标,摒弃纯理论远离教育实际的研究,开展自下而上的基于教育实际问题和教育实践的研究;摒弃居高临下、话语权威式的指导,进行平等、参与、对话式的互动研讨;摒弃出于完成任务的被动式服务而转为“主动上门”的需求式服务;摒弃行政性的管理而转为业务上的互通有无。

三、执研主张

执研主张是指教研员对教研工作持有的见解。教研员工作要有成效、有发展、有创新,就必须要有自己见解,决不能“赶时髦”“跟着感觉走”。这就需要教研员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能力外,还要有工作智慧。教研员要在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不断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研思想、教研方法、教研风格, 要有自己的“绝活”,打造自己的教研领域,引领教师共同发展。

四、执研能力

执研能力是指教研员在组织和管理教研工作及活动中所具有的各方面能力。作为教研员应具备得基本研究能力:一是研究和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念、规律、技术等问题,研究观课议课的方法与技术,要善于通过指导教师教学,帮助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和能力。二是教研工作组织与策划能力。要把此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学科教学水平,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三是骨干教师培养的能力,这是教研员享受职业成就的重要方面。它需要教研员的人格力量和业务水平相互作用才能够得以实现。四是教育科研的能力。要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实问题为基点,扎实开展改进实践的研究活动。教研员要主动积极地研究,更要带领教师参与研究。五是学科评价的设计能力,包括试卷与作业的编制和学科评价。教研员要率先尝试和实践,发挥引领作用。六是组织协调的能力,要有较强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善于纵向和横向沟通与协调。

五、执研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研员原有的执研方式必须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已成为必然。教研员的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服务等,必须符合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要求,坚持“重心下移、研究课程、注重成效、教学相长”的原则,积极实施校本教研、教学反思、课例研究、行动研究、网络教研、区域联片教研、教科研培训工作一体化等。采用何种执研方式决不能搞“一刀切”、“本本主义”,必须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要切合教研员自身实际,又要满足学校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柯孔标,张丰.关注教研员的工作智慧:浙江省首期教研员培训

的调研与策划[J].基础教育课程,2007(1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注: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中小学教研员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号JJC1211019)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