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2014-06-09刘战伟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格兰杰协整工业化

刘战伟(许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刘战伟
(许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整检验

人类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三者之间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而且工业化、城镇化可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发展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因此,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的跨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希望在加快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的同时,为全国同类地区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河南省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工业化进程远远超过城镇化进程、农业现代化进程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如何实现,则是今后河南省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探讨其内在机理,这对于河南省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一、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我国理论界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夏春萍认为工业化能极大地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能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现代化则能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三者之间是协调统一的关系[2]。钱津提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3]。还有一些学者,如王永苏、蔡世忠等认为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4,5]。这些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解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少数学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王贝对我国1995—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的结论,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呈现反向变动趋势[6]。周战强、乔志敏利用1978—2010年的全国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现代化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现代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变动,而工业化、城镇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不是农业现代化变动[7]。金虎斌研究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通过分析发现1981—2010年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8]。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角度,很少有分析省级区域三者之间关系的,而对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则更少。因此,很难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试图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拓展,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的样本数据,通过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全面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对河南省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分析

研究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间的关系,涉及三个变量,本文选取以下指标衡量:

(1)工业化指标(IN)。许多学者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工业化,如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等,还有学者建立了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些指标并不适用于横行和纵向比较。本文借鉴“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方法,采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表示工业化水平[9]。(2)城镇化指标(UR)。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普遍采用城镇化率这一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往往伴随着工业化发展逐步推进,这里用于衡量城镇化水平。(3)农业现代化指标(AGH)。农业现代化是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把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其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而用农业部门产值比重与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之比来衡量。

本文选取的数据时间跨度为1978—2010年,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河南统计年鉴》。各指标数据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1978—2010年)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水平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1978年的19%增长到2010年的55.1%。城镇化水平发展显著,1978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13.63%,到2010年则增长到38.32%,与工业化增长率相比较低。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逐年下降态势,从1978年的49.39%下降到2010年的31.42%。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在分析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为消除异方差问题,对指标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得到LNIN、LNUR和LNAGH,这不会改变原有序列的协整关系。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在协整检验之前,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十分必要。利用EVIEWS5.0软件对LNIN、LNUR和LNAGH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变量LNIN、LNUR和LNAGH的检验值大于其临界值,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是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都小于其临界值,因此拒绝其单位根的假设,即一阶差分都是平稳时间序列。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二)协整检验

协整体现了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分为两种:一是基于回归残差序列的协整检验即两步法检验,主要用于两变量模型的检验;二是基于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即Johansen检验,主要用于多变量的检验。由于涉及多个变量,这里使用 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首先通过 LR、FPE、AIC、SC和HQ准则,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Johansen检验结果见表2。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显著水平5%下,变量LNIN、LNUR和LNAGH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不能确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根据表3可知:(1)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河南省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加速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进而促进工业化的发展。(2)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农业现代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来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工业化的实现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为农业实现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河南省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3)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不是城镇化。这体现了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四)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系统分析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相互影响的长期趋势,本文使用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一个变量扰动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并最终反馈到自身的动态过程,这里把追踪期数定位10期,图2是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图。

图2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脉冲响应图

从图2可以看出,在本期给工业化一个冲击后,城镇化刚开始表现为负效应,从第8期开始表现为正向影响并且持续增强。农业现代化则在滞后期内表现为负效应,在本期给城镇化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后,工业化在滞后期内表现为正向效应,前两期表现不明显,从第3期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农业现代化则有迅速且十分明显的负效应,而且表现出持续增强的态势,在本期给农业现代化一个冲击后,工业化与城镇化均表现出持续的负效应。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协整检验发现,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从因果关系来看,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带动作用,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则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3)从脉冲响应来看,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而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是正效应,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显示出持续的负效应。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针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南省要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必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新格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互动融合,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口、产业、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合理配置,使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第二,以工业化为主导,加快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河南省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时期,在这一时期必须加快推进工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用信息化引领工业化的发展,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摒弃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进一步降低,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最终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农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农业由资源依附型向智力依附型、管理依附型转变,统筹“三农”,努力建成集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要不断加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发展道路[10]。

[1]倪超军,赵雪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及战略意义[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2):88-92.

[2]夏春萍.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0):125-127.

[3]钱津.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要条件[J].前线,2010,(12):37-38.

[4]王永苏.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中州学刊,2011,(3):73-76.

[5]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6):1-4.

[6]王贝.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9):21-25.

[7]周战强,乔志敏.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2,(10):12-15.

[8]金虎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征信,2013,(1):89-92.

[9]“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课题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44-55.

[10]李玉伦,臧东运.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7,(5):34-39.

[责任编辑:王东霞]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 Zhan-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uchang College,Xuchang 461000,Henan,China)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n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10 by us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Granger causality test,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Henan Province;industrialization is of reciprocal causation with urb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e Grainger reason of urbanization;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negative,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continually strengthened.Therefore,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ree conversions,Henan Province must strengthen the fundamental statu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urbanization by taking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leading factor.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o-integration test

F061.5

A

1672-2604(2014)03-0004-05

2013-12-3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理论创新与分阶段分区域推进方略研究”(08AJY0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发展研究”(12YJA790214);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关系研究”(2013B295);许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制度视角的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2014038)

刘战伟(1979—),男,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格兰杰协整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榜单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