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本真教学 构建“本色课堂”

2014-06-07武汉市江汉区小学教研室

成才 2014年3期
关键词:江汉区教研活动

■ 武汉市江汉区小学教研室 陈 怡

倡导本真教学 构建“本色课堂”

■ 武汉市江汉区小学教研室 陈 怡

【光杰手记】

“本色课堂” 课堂本色

参加完江汉区“本色课堂”展示活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群有思想、有高度的教育人!

他们关注课改中的真实问题,理性地思考教育的本质。“本色课堂”的提出正是顺应课程改革发展并走向深入的要求,它是对现行教学状态观察、思考后的一种目标追求,是对课堂教学应有状态的一种回归。

他们从价值取向上引领全区的教师们,高效的课堂要做到三个体现:

体现“学”的本色;

体现“教”的本色;

体现“学科”的本色。

他们构建“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模式,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正如他们在主题报告中所说的那样——

“本色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完善,课堂便春意盎然。我们坚信,随着本色课堂的不断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本色课堂”回归和升华的不仅是课堂的本色,更应是教师的本色,校园精神的本色!

期待着全市呈现出更多这样的“本色课堂”!

一、回顾与梳理

2009年4月22日,人间四月天,暖意融融,春光明艳。来自武汉市各区小学教研室主任、相关学科教研员、学校(含市直)领导、教师代表计500余人在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的带领下“走进”了江汉区红领巾小学的“本色课堂”巡礼活动现场。大家听取了江汉区小学教研室陈怡主任所作的《倡导本真教学,构建“本色课堂”》主题发言,观摩了该区“本色课堂”典型课例——六年级语文课《我的故乡在北京》,参与了江汉区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团队的互动研讨活动。会场上激荡着教改思潮,洋溢着教研热情,迸发着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生命力。

二、“本色课堂”的内涵与解读

武汉市江汉区倡导的“本色课堂”既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也不是浅表性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它兼有对学生发展与知识掌握、学生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双重关注,在良好的主体间对话人际关系的状态下,获取人类文化与科学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意义,并且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课堂。“本色课堂”要凸现四个一:一个本位,即学生本位;一个本体,即知识本体;一项核心,即学与教两个方面品质的提高;一种氛围,即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并且充满快乐的课堂氛围。

由此自然形成的江汉区“本色教研”模式,即通过抓教师队伍建设,抓区校两级活动,促区域整体推动,采取“实践→问题→主题→反思→研讨→再实践”的方式,不断进行深层次推进;在教研活动内容上,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并从课堂教学不断延伸到本色备课、本色校本研修等教学过程的关键领域,逐步形成教、研、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

三、“本色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本色课堂”的背景

我们认为,课程改革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必然经历这样的四个时期:热潮期——反思期——转型期——发展期。“本色课堂”的提出正是顺应课程改革发展走向深入的要求,它是我们对现行教学状态观察、思考后的一种追求目标,或者说是我们深感课堂教学某种不如意后的一种诉求,是对课堂教学应有状态的一种回归和升华。

在建构“本色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三个方面对提出“本色课堂”的背景进行了再认识:

一是知识传授的启示。它帮助我们进一步厘清了课改以来关于知识传授与人的发展两个方面的关系。

二是加深对教育功能的理解。它帮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最终追求的是实现教育两大功能的平衡,即知识的传承与人的发展的平衡,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即为回归本真状态。

三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历程在近年来呈现出由“灰色”到“炫色”进而到“本色”的变化:“灰色”主要指新课程实施前,当时教育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导致教师教得僵化、学生学得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炫色”主要指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课堂鲜活起来的同时,我们又被许多“形而上”的东西迷惑着,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包罗万象、滴水不漏和完美无瑕,恰恰反映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变革的根本毛病:形式大于内容。本色,主要是指教学要回归本真,促进人的发展。

于是,“直面真实问题,构建本色课堂”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重点。

(二)“本色课堂”的解读

1.“本色课堂”的目的是追求教学返璞归真的境界

“本色课堂”的“本色”一词我们主要理解为质朴、自然。

何为“质朴”,即:教学是育人,育人必先求真。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真教育”理念一脉相承。“本色课堂”是质朴的课堂,首先就要“求真”,要成为贴近生活、勇于实践、自主发展的课堂。

何为“自然”,我们理解为美学境界的“自然”,即教学是艺术,艺术要“求美”,而“自然”是最基本和最高的美的形态。从这个侧面说,“本色课堂”中的“自然”表现为师生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

2.“本色课堂”的基本特征

“本色课堂”应具有这样的鲜明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学”的本色

我们认为,从过程和结果看,“本色的学”是“主动”学习与“有效”学习的有机结合:“主动”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可概括为积极参与,自主构建,思维活跃。“有效”学习则表现在学习成效上,既包括“双基”的理解与掌握、智能训练与发展、情意与习惯的锻炼与养成,也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有机统一。“主动”学习与“有效”学习是相辅相成的。离开学习过程的主动构建,“有效”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失去了“有效”学习这一目标追求,“主动”学习则自由泛滥,漫无边际,也谈不上是真正的“主动”。“本色的学”要努力形成两者之间的结合。

(2)体现“教”的本色

最核心的问题是老师眼里有没有学生,是只有少数学生,还是装着全部学生,是只看到学生面对今天的应试,还是看得更长远,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教师的教学本色还应该是为学生成功有效的学习提供到位的指导和服务,着重表现为:一是目标与内容设计要体现全面性与准确性,即全面深入理解课标、教材的要求与准确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结合。二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目标性与层次性,即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不能混淆。目标与程序的相同点是“做什么”,不同点是,目标要求追问“做得怎么样”,程序要求“做了就行”。“本色的教”绝不是“做了”就意味着目标的达成,它需要将目标进行分解,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逐步达成,层层深入,实现目标。三是方式与手段设计要体现多样性与实效性,即方式手段多样新颖与适用实效的结合。四是评价与指导过程要体现启发性与艺术性,即实现“善于导学”与“不教而学”的结合。

(3)体现学科本色

领悟、获得学科思想,是“本色课堂”落实“三维目标”、体现学科本色的要求。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知识储存和能力发挥的状况,同时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的发展。“本色课堂”认为,学科思想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获得真实、深切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精神成长。这是最切实的课堂本色,是课堂教学的“道”与规律,是教师学识和人品、课堂能力、课堂艺术、课堂智慧的结晶,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

(三)“本色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1.“本色课堂”呼唤博学善思的教师

在打造教师队伍这项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是抓三头——龙头、重头、源头,建设一支金字塔型教师骨干队伍:

(1)抓“龙头”,塑“塔尖”,重点打造“一室一组”本土专家团队

“一室”指江汉区首席教师工作室,是以语文、数学、英语、品社四位区学科首席教师为核心组建的团队,“一组”指区教学研讨组,由各学科的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组成,受教研室聘请为学科“兼职教研员”。打造这支团队,我们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提供舞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参与“分享教学智慧,促进共同成长”研讨活动,发挥专业指导作用;三是重点攻坚,完成诸如出台《本色课堂评价标准》等重大任务,发挥中坚骨干作用。

(2)抓“重头”,固“塔身”,凝聚勇于实践的核心力量

“重头”和“塔身”主要是指教研室下属的两个班。由教坛新星、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组成的骨干研讨班和由新进教师、需要业务指导辅助的教师组成的新秀学习班。在区、校两级“本色课堂”的整体创建和推进过程中,他们是勇于实践的核心力量。

(3)抓“源头”,夯“塔基”,以问题研究为抓手,抓备课组建设,促进全区教师广泛参与

抓源头,就是指导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领头人,即各学科备课组长,他们既是一线教师,还是校内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我们非常重视通过备课组活动,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本色课堂的研究中来。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抓规范,出台《江汉区备课组建设考核细则》和《江汉区小学教师备课管理指导意见》,促实施;二是抓队伍,开展一系列备课组组长专题培训,促理解;三是抓活动,组织备课组建设先进校的现场会和研讨会,促深入;使教师的发展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基于教师群体需要的共同的发展。

2.“本色课堂”呼唤“本色教研”文化

归结起来,我们的“本色教研”关键就是“三个一”:构建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模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办法,抓实一系列主题活动。

(1)理清思路,构建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模式

教,指课堂教学,它是我们实践的基础,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活动的目标归属,要通过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研,包括课题研究及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重构,关键是发现问题,树立问题研究意识。

训,指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引领教师参与,在反思、讨论、尝试中加强对教师的指导,这是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对提升教师理念水平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教研训三位一体,正是基于对教师工作特点的深入认识,要求教师既要当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更要当课堂教学的研究者,通过实践与研究,实现专业成长。

(2)知行统一,形成一套有效的研究办法

知行统一就是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规律,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活动方式上,形成“实践——问题——反思——主题——培训或研讨——再实践”的基本思路,促进教研训三位一体的实践。

首先,强调问题从实践中来。问题可以来自于教师,也可以来自于教学实践,还可以来自于教师的发展方向。

其次,要求对问题有梳理,有提炼。通过对问题背景的分析,对问题解决思路的探讨,特别是就问题是否具有共性、问题的研究能否深化对“本色课堂”的构建,进行认真思考,形成主题或微型课题,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开展研究。

第三,采取培训与研讨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验证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3)整体互动,抓实区、校两级活动

打造区域性整体推进平台,坚持区、校两级活动相互促进,首先要加强教研室“指导、研究、管理、服务”职能的发挥,我们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作好活动规划,加强培训;二是重视深入学校,提出具体的指导建议,帮助学校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不断改进下校调研的方式方法,及时了解各校活动过程,发现活动亮点;三是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规范学校“本色课堂”活动;四是总结先进经验并及时推广。

区级活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字着手,推广经验,促进思考。一些学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如二次备课、教学诊断,可依托这些经验,适当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推广这些经验,引领各校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举行了“江汉区小学‘本色课堂’优秀教学模式展评周”活动,让全区所有小学展示教学智慧,分享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教的行为的转变和学的方式的变革。

②“研”字着力,示范方法,实现引领。在“研”字上下工夫,示范和推广研究方法,激发教师专业成长愿望,将教师成长的学习与实践“两张皮”合二为一,如整合课题研究、“学盟”跨校联片研修等。我区的8所市级高效课堂样本校在教研室带领下,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与“本色课堂”构建整合起来,关注高效课堂研究目标的同时,也重视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构建“本色课堂”。我区以红领巾小学和滑坡路小学牵头的两大学盟在各学科教研员指导下,实行多校联动的同课异构、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然后将取得的成果及时面向全区推广。

③“训”字着眼,多层互动,共同成长。从“训”字着眼,改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教师人才资源,发挥人才聚积效应,引领教师由个体自我专业提升需要下的孤立自主自助发展转变为在教师群体发展需要的推力下合作、共同的发展,表现为多层次的互动:有各具特色的备课组活动组内互动;在“分享教学智慧,促进共同成长”系列中有区级专家团队与各校有发展需求的教师结对互助的校际互动,也有借助外区优质人才资源进行的分享教学智慧区际交流互动;还包括提供网络平台,集中一批对各学科专题有兴趣、有所关注、有所思考的教师围绕学科教学问题的讨论、探索的互动。

区级活动求实,也为校级活动提供可供了借鉴,根据各校校情,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各校“本色课堂”研究活动形式多样,富于成效,形成了许多个性化的经验,不断促进学校课堂发生变化,促进具有校本特色的“本色课堂”文化的生成:红领巾小学“以美启智目标模式”被评为“武汉市高效课堂十佳教学模式”,并于2012年承办市教科院“高效课堂巡礼之三走进”活动;大兴第一实验小学的“心智课堂”等十所学校的教学模式被评为“江汉区十佳教学模式”,滑坡路小学的教育云“微课堂”展示、万松园路小学的“全景课堂”文化展示和回民小学的“小班化”课堂展示都获得了我市教育专家的高度赞许。

“本色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完善,课堂春意盎然。我们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在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科学的问题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才能得以澄清,这都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坚信,随着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本色课堂”回归和升华的不仅是课堂的本色,更应是教师的本色,更应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本色。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江汉区教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志存高远 苍翠挺拔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让绿意点亮生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用创新的激情抒写养老事业的新篇章——记前进中的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