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成果 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加快推进武汉教育现代化
——在武汉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06-07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
■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 徐定斌
巩固成果 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加快推进武汉教育现代化
——在武汉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 徐定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春伊始,武汉市人民政府在这里召开2014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年教育工作。感谢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对今天的会议高度重视,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下面,我就2013年教育工作有关情况和2014年工作安排作简要发言。
一、2013年工作总结和回顾
2013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围绕“两率先、一进入”(到2020年,武汉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前列)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着力推进各类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2项关键绩效目标以及政府为民十件实事所涉及的教育事项,全市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市教育局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和荣誉30余项。一年来,全市教育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开展一项活动,完成两大任务、实现三大突破、取得八项新进展”。
(一)开展“一项活动”
开展全市“教育文化建设年”主题活动。凝炼先进文化支撑的武汉教育精神,通过广泛发动,多方征集,充分讨论,网上投票,最后形成了“问津求真、追求卓越,立德树人”的武汉教育精神表述语以及形象标识。大力推进市、区教育机关文化建设,明晰工作理念,突显共同愿景,形成良好氛围。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文化系列展示活动,不断发挥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提振精神,以文化育心育人,以文化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完成“两大任务”
一是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确保完成2013年新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1.2万名适龄幼儿入园学位的基础上,创建市级示范园14所,市三级以上幼儿园比例达到预期目标。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完善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形成了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补贴机制。出台了小区幼儿园配建政策、简易幼儿园审批标准、等级幼儿园评估标准和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政策。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4.87%,有效缓解了“入公办园难”和“入民办园贵”的问题。
二是完成义务教育区域基本均衡评估验收。落实政府行为。在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学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强化内涵、质量、特色发展,强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市、区共同努力,2013年六个远城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从而实现了市域各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二名。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2013年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稳中有降。
(三)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教育资助体系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全市教育资助体系,实现了教育资助体系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全年共落实各类助学资金达1.74亿元,惠及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11万人(次)。
二是市属高校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标志着市属高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四所市属高校:一个综合性大学、一个应用型本科、两个高职高专。结构科学合理。
三是培养教育典型实现重大突破。我市第一聋哑学校教师杨小玲成功当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获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楷模称号等国家级殊荣,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四)取得“八项新进展”
一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应用驱动。基本完成网络宽带接入,全面实现“中小学班班通”,建成了30个标准化录播教室和50个简易录播教室,并建立了城乡学校和区教育局之间结对共建关系。分层开展了教师平台资源使用、个人空间建设专项培训。5.9万名中小学教师和16万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空间。优质教育资源的购买、集聚、开发有序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一些“教育云”建设推进中的瓶颈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推进工作有序有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教育国际化取得新进展。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教育国际化园区。湖北省第一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武汉长江国际学校已于元月6日整体搬迂至国际教育园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增6所,共计19所。对外交流互访、游学活动不断增加。具备聘外资格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达189家,新聘外教231人。目前,全市已有140所大中小学校与国外的180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三是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取得新进展。联合湖北大学开展武汉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研制了武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完成了相关研究报告。启动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与江汉大学组成联合课题组,深入调研城乡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形成了阶段性成果。
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通过近两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了“有效德育”的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等五大体系,并组织实施。《中国德育》杂志对此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有序推进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强化教研和教育科研,强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在2012年的基础上,2013年又推出了全市十佳教学模式和一批优秀教学模式。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将高效课堂研究课题交予我市承担。深化“小班化”教学试点,全市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已达107所,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策略的改进、教学评价的重构、教育个性的彰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产生了初步效果。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形成了监测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对素质教育推进和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指导、引导作用。出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试行意见,明确了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施步骤和路径。全市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全口径上线率达93%。
五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湖北省酒店管理职教集团和武汉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分别在武汉商学院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成立。东湖高新区职教园区、汉口职教集团、武汉开发区职教园区3个职教园区(集团)转型升级,吸纳市属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参与建设,与280多家企业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培养,订单培养学生近2万人。推动国家、省级示范校和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2%。
六是教育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50所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105所小学标准化建设、101所农村中小学旱厕改造、149所农村学校食堂建设达标工程和十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普通高中实验设施建设升级,革命老区教育建设提升按计划推进,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七是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岗位聘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行“按需设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绩效考核”的用人机制,这对突破学校管理瓶颈、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学生和教师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引起了中央媒体关注。《中国教育报》来我市常青一中进行了专访,并大篇幅报道。强化教师交流、培训,将各区每学年度参加交流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数比例从7%提高到10%,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人数近1.5万人。评选表彰100名武汉市优秀乡村教师。
八是教育行风建设取得新进展。围绕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择校乱收费问题、代收费不规范问题、乱订教辅资料问题以及师德师风问题,开展市局际专班教育收费专项治理行动,对查实的学校和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查处违规收费问题22个、问责28人。会同市纠风、物价等相关部门,对全市11所“公参民”学校进行全面检查,提请市政府批准形成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通过专项治理行动,全市教育行风进一步好转。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评为2013年市级“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蔡甸区被评为2013年省级“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
2013年虽然我市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需求,中小学配建推进难度较大。二是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部分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存在整体超编而部分学段、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教师队伍出现断层和老化。四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择校热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缓解。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总体工作部署,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武汉教育精神,围绕战略目标,坚持核心理念;聚焦战略主题,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创新驱动,推进科学发展;强化机制保障,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以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思路,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31条,对全市教育工作作了系统安排,请同志们认真领会,结合各区和学校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我想围绕“改革、深化、发展、规范”四个关键词,就主要工作作强调:
第一,“改革”——要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我市教育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并重点抓好教育评价制度体系改革。针对中小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维度,以国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为着力点,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深化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中考招生改革,形成引导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同时,还要着力抓好以下三项改革:一是创新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机制。健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机构。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落实到辖区所有中小学校。探索研究管、办、评逐步分离新模式,探索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督导评估中的作用。二是深化学校内部岗位管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按需设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绩效考核”岗位聘任改革,按市人社部门的统一部署,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强化公办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切实落实整改要求。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
第二,“深化”——深化三项研究。
一是深化城乡一体化研究。在去年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从发展规划、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育质量、教育评价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二是深化教育现代化研究。制定武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武汉教育现代化推进策略和路径。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现代化标准》,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三是深化教育文化建设。巩固和深化“教育文化建设年”活动成果,宣传践行武汉教育精神,加大机关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树立先进典型,以武汉教育精神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第三,“发展”——统筹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优质、特色发展。
大力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制定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武汉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开展新一批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工作。鼓励和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部队、企事业单位、高校举办的幼儿园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中心园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覆盖面。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用经费水平,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创建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区。力争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突显内涵、质量、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出台全市域中小学空间布局规划,严格规控教育建设用地。加大新建小区和教育资源紧张地区中小学配建力度,强化条、块绩效管理。着力解决局部地区“入学难”和大班额现象。推行学区制、教育联盟和学校同共体建设。深化小班化教学试点,同时,通过督学——素质教育特色校创建,督政——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评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今天会议材料中有有关的责任分解,有落实的文件和系列实施方案,有评估的标准,为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意见》的落实做好了系统的基础准备。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继续开展以课程多样化为重点的优质多样发展试点。积极创建特色高中和特色项目学校。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强高中实验室建设,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质。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研制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加强职教集团(园区)建设,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品牌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适用性人才。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特色发展。支持江汉大学积极筹备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武汉商学院申报第二批应用型本科专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接受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验收,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加快转型及特色发展。实施产学研资助计划。推进市属高校重点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二是统筹素质教育和内涵特色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有效德育“五大体系”(试行)》,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师补充和学生体质改善等方面要取得实效。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统筹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深化国家“教育云”试点,完善优化“三通两平台”,推进教师、学生学习空间建设,推进网络支持、管理和资源平台等基础信息环境建设,重点是优化“师机比”,力求达到1:1。构建切实可行的资源购买服务及营运机制,强化规模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研制我市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支持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创建国际教育园区。新增一批中外友好学校和合作办学项目,重点支持新城区和职业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创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和示范区。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现代化。
四是统筹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快教育家型校长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步伐。优先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加强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全员培训。深化名师建设工程,完善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机制,重点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和梯队的选拔、培养和管理。
五是统筹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与保障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启动新一轮40所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推进100所公办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15所中小学校配建,改造拟长期保留的农村教学点;继续推进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和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改造116所农村学校食堂和55所农村中小学旱厕。新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10个。另一方面,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障机制的完善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处理好建设发展与基本保障水平提高的关系。
六是统筹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在强化教育发展的同时,要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革命老区等地区倾斜。深入贯彻全国特殊教育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研究制定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推进我市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不断提高资助水平,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好、管理使用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
第四,“规范”——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
一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入学、招生、收费、办班等办学行为的管理,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和“阳光收费”,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研究制定义务教育管理规程。研制高中阶段教育规范管理制度。
二是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以市人大开展《中小学安全条例》执法情况检查为契机,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系列教育管理工作,强化学校安全工作月常规、周常规、日常规,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要用好今天推出的平安校园建设、宣传、教育、管理系列资源,真正实现学校安全工作常态化。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是完善教育决策咨询制度。健全部门协调、市区联动、专家参与、社会监督的重大教育决策咨询服务机制,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同志们,2014年工作任务繁重。有改革的任务、发展的任务、规范管理的任务、“十三五”规划研制的任务等等,面对这些任务需要我们振奋精神,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需要我们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担当意识、卓越意识。一要强化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作为一个公务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有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才能自觉投身于具体工作之中去。二要强化规范意识。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随着保障水平的不断改善,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期盼的不断提高,教育规范的问题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这在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明显反应,在去年省教育厅电视问政涉及我市问题中已有感受。今年,教育战线很有可能要接受电视问政。所以,无论是从教育发展本身的要求,还是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是接受电视问政,都要求我们全战线较之以往有更强烈的意识,那就是必须规范,规范我们的招生行为、收费行为、办学行为、师德师风行为等。三是强化担当意识。武汉精神强调要敢为人先,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在遵循基本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充分研究实情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要勇于担当。没有创新意识,没有担当意识,墨守成规,事业就不能发展,工作就无法突破,就与武汉的城市地位不相称。四是强化卓越意识。武汉精神和武汉教育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一定要作为我们的工作的追求和必达境界,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自身发展,都需要强化卓越意识,使追求卓越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4年教育工作任务虽然艰巨,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市直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全面完成各项教育工作任务,一定能创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业绩,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作出我们的新贡献。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