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草根专家大讲堂”模式下的教师成长
2014-06-07黄智莺
■黄智莺
浅谈“草根专家大讲堂”模式下的教师成长
■黄智莺
以往我们的教师往往缺乏问题意识,表现在有的教师“迟钝”——难以主动发现问题;有的教师“懒惰”——不愿深入分析问题;有的教师“保守”——不愿广泛探讨问题;有的教师“呆板”——不能灵活应对问题;有的教师“虚荣”——不愿自觉揭示问题。但幼儿园“杂、多、难”的保教工作必定会带给我们许多问题,如:新教师会提出怎么建立班级常规的问题;骨干教师会提出如何加强集体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老教师会提出如何与幼儿做好师生互动的问题等等。实践表明,越有知识和思路的教师,就越能发现问题,因为在与活跃理念碰撞时,教师们才会有顿悟之感。
“草根专家大讲堂”开设的目的是以研究为手段去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借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草根专家大讲堂上的讲授和经验分享,教师们可以学以致用,解决自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教师还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草根专家大讲堂”经验报告的种类
从近一年实施“草根大讲堂”的过程看,这种利用共享幼儿园的优秀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提高教师保教工作质量的方式效果显著。教师们经过不断积累、探索、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保教工作,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更好地促进推广,我们整理了讲堂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经验型
我园的草根专家们不是特级教师也不是教研员,她们是来自于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教师们通过对工作中所实施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将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实践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操作过程系统地向全园教师进行整合汇报。这种方式因其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可行性等特点,对其他教师的工作更有参考、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刘老师可谓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老前辈”了。她在班级主题墙的创设领域无可非议地成为教师们学习的楷模。从主题墙内容的选择、主题网络的设置、幼儿作品的呈现、主题墙的整体布局等等,刘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她在“草根大讲堂”上做的《我做主题墙》的经验报告,以其丰厚的经验大受教师们的欢迎。
(二)创新型
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如: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基本功扎实,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严格按照教学的各环节实施教学等。但她们在教学中,也会表现出诸多方面的不足,如:学科适应面狭窄,教学过程中创造性较弱,生搬硬套教学资料,较少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缺少创意。的确,幼儿园的工作总是周而复始地在做,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重复昨日的工作,而有的教师会将每一项工作创造性地去完成,在其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教学智慧,并在形成特色中逐步提高自身水平,内省和内化为自己的专业能力。
孩子在园喝水,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牵动着现在许多家长的心,特别是隔代长辈家长,他们在接送幼儿时总是对班上教师千交代万叮嘱。虽然喝水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需的生活内容,但在原先的带班过程中,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比,喝水并不会被教师特别关注,全班三十多个孩子的大班,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饮水,饮用适量的水,让喝水活动也具有品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从去年11月份进行的“主动饮水,健康生活”的生活活动研讨中,李老师从喝水氛围的创设、喝水量的考虑、喝水口味的吸引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使得一个小小的生活环节也能演绎出无数的精彩。
二、“草根专家大讲堂”凸显的三个关系
(一)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关系——主体性
草根专家大讲堂作为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与理论性的研究活动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从研究的主体和对象看,草根专家大讲堂是以从事一线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为主体,针对实践中教师自己面对的真实问题进行的。其次,从研究的目的看,草根专家大讲堂的关注点不仅仅是为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更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讲,教师除了有必要的教学技能等“专业特性”外,还应具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通过对别的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幼儿园其他保教工作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这实质上是一种“行动研究”,它不是为了理论的产生,而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最后,从研究过程来看,草根专家大讲堂始终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围绕“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进行。可以说,草根大讲堂始终都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保持着高度同步性和一致性。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与研究的互相促进中不断反思深化,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反过来便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所以说实践为草根专家大讲堂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观的研究基础。
对于草根专家大讲堂的开展,我们的策略是先放后抓、先疏后扩。
放开:放开对教师的束缚,给教师自主的空间。
抓准:找准影响教师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原因。
抓紧:抓住教师困惑的“症结”开展连续性的研究。
疏通:梳理思路,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
扩展:放大教师身上的“小亮点”。
扩大:给教师更大的思考和尝试的空间。
草根专家大讲堂倡导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它不仅是形式和操作上的变化,更是观念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和幼儿园文化的变化。它需要教研管理者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专业引领,其目的就是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
(二)关注研究与日常实践的关系——实践性
我们始终坚持从教学实际入手,剖析教学问题,选准研究的切口,下移研究重心,立足常态研究。通过“尊重老年教师,依靠骨干教师,树立优秀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的管理目标,让研究走进常态下的教育现场,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日常工作要求。草根专家大讲堂不是追求研究的高起点和盲目创新,而是追求脚踏实地地解决幼儿园的实际问题,真正为改善实践服务,它与日常保教工作不能割裂开来,二者是需要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
(三)关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关系——开放性
做有思想的教师从学会反思开始。在探问教育真谛的引导下,通过草根专家大讲堂,教师更主动、自觉地投身于反思性实践之中。经由教师自身的深刻反思,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意识不到的教育行为,在自我反思的观照下,就会显露出深层的教育思想和真谛。实质上,教育的真谛在于“成就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实现教育的真谛是教师的最终使命。
三、我们的经验与体会
(一)由被动研究向主动研究转变
以往一线教师的研究,从研究内容到研究形式,教师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无意地被忽视。那些指令性的研究活动没有考虑教师的需求,不尊重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缺乏教师的配合和悦纳,其结果必然是被动的、低效的。草根专家大讲堂从教师自身发展出发,契合了教师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要,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要求。只有当教师成为自觉、主动的参与者时,才可能成为提升教师教学品质的有效载体。
(二)由空泛交流向实质性研讨转变
新时代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这就要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只有通过扎实的实践历练,教师才有可能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我们可以顺应教师的自觉要求,将班级保教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教研组精心的安排和帮助,让教师们开展相约研究活动,形成共识后,再将讲堂上学习的内容、经验和方法拿到实践活动中去检验和完善,让教师互相观摩,共同提高。相信长此以往,一定会产生教师素质提高的累积效应和质变跳跃。
(三)由分散见解向求同存异的共识性转变
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这些具有不同背景的教师,通过在“草根专家大讲堂”的相约研究及合作、交流、分享,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了教学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的研究目的。
(四)由普适性向特色化转变,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张扬
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教学个性。个性的张扬必须在民主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实现。在指令性的研究中,氛围压抑,教师缺乏自我意识,缺少思维扩展的空间,就不会有发展自己多方面才能的机会,也就不可能有教学个性的张扬。而“草根专家大讲堂”活动鼓励教师从自己的研究需求出发,在普适性要求的基础上,追求教学的特色化,这对形成班级保教工作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无益处。
(五)机制保障,精神成长
打造高品质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幼儿园正在积极建设生态校园,它让我们触摸到了教育创新的思想脉搏。教育之根本在于启迪思想,润泽生命。平台、氛围与成就感,可以说这三者是我园给教师搭建的一种无形的动力系统。这种无形的动力系统,营造了一种适度竞争的发展局面,因此我们也把这一举措列入教师的学期工作考核中。每期的“草根专家大讲堂”园方还给草根专家们颁发讲座证书和讲座经费。虽然是一纸奖状,讲座经费也不多,但是带给教师们的却是莫大的精神鼓舞。因为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她们内心的支撑点非常强大,她们需要不断拓展精神的空间,使自己向成为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而努力。
“草根专家”是最本色、最朴实的专家,它成长于基层的土壤,它体现出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研究能力,能够形成教师的风采、风格。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草根研究”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推进“草根研究”是学术研究重心下移的自然趋势,也是文化普及的必然结果。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我们在做着泥土下的工作,别看它不起眼,却能影响着整棵树的发展。我们幸运自己的选择,更执着于这草根的事业。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幼儿园)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