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2014-06-07唐常春
唐常春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唐常春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研讨式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规划理论课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应用性强等特征,开展研讨式教学十分必要且具很好的适用性。文章在国内外研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进展评析基础上,分析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现状特征与问题,进而明确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目标定位,提出亟待改革的关键领域与路径对策,即改进师生角色定位与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创新教学组织模式与方法、改革成绩考核和创造实施条件等,为我国城市(城乡)规划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参考。
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我国高校依然主要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诸多方面存在弊端和局限性,对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程度的束缚作用,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实质而有效的改革。研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和讨论,从而获取知识和得到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城市(城乡)规划专业理论课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对城市规划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和改进现有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显著提高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效果,是当前城市(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1]。
一、国内外研讨式教学研究进展及启示
(一)国外进展与经验借鉴
研讨式教学最早起源于18世纪德国,是德国大学一种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制度,对近代德国大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显著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成熟的教学方式,是其本科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2-3]。德国大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专题研究小组,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定期集中讨论,从而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共同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或研究方向[3]。德国大学研讨式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研讨课和研究方向研讨课两种形式,教师会首先介绍该领域最新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并拟定若干专题题目及书面提纲,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题[3]。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不仅学习理解了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规范化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城市规划理论课上采用课堂讨论形式的院校数量明显增加,大约88%的本科生教学和75%的研究生教学都引入了课堂讨论方式[4]。课程考核方式除了论文考核和测试,学生课堂发表、讨论、团队协作和实践日益受到重视,考核内容包括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实践和个人观点等多个方面[4]。西方大学研讨式教学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形成良性互动型研究性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对我国城市规划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作用。
(二)国内进展及其启示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提倡教学相长、兼容并包。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一些高等院校已率先在研究生和本科教育阶段初步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并收到了阶段性效果。但整体而言,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仍主要延续以上课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虽然教育部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改革文件明确提倡“讨论式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讨论主要附属于理论讲授,缺乏主导性和创新性,无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新知识的发现与产生。在此同时,相关研究探索正日益兴起,研讨式教学正成为国内教育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以“研讨式”+“教学”为篇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统计分析,发现2000年以来研讨式教学研究快速增加,发表论文数量从2000年的4篇增加到2013年的57篇,增长了14倍,表明研讨式教学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热点,开始受到广泛重视[5-11]。
目前我国城市(城乡)规划专业开设院校已达180余所,城市规划界对城市规划理论问题的学术讨论日益热烈,全面评述国内外城市规划教育的文献较多[12-14],但是城市规划理论教学研究文献较少,对“城市”和“规划”等主题内容的研讨式教学研究成果更是少见。张磊认为应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调互动教学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兴趣研读文献,并针对不同主题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和交流可以帮助其掌握规划理论、批判思考和自主学习方法,为其开展课题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有力理论工具[4]。因此,考虑到城市规划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复杂性与实践应用及发展特征,相关教学研究亟待加强。从工科院校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实践出发,探讨研讨式教学的适用性、模式过程、实施条件与具体操作,值得积极探索与大力实践。
二、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现状
城市(城乡)规划是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规划类专业高校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理论部分贯穿五年制教学各个阶段,主要开设城市规划导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总体规划理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建筑学理论等课程。实践部分是指设计类课程和实习,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课程和环节。理论和实践课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工科背景城市(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而言,往往擅长于形象思维而弱于逻辑思维,方案构思能力与图形设计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制约了新时期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竞争力)的提升。加强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可以在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基础—专业—专项”等不同层次和维度,系统提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论水平、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但由于理论课与教学对象自身特点,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任务艰巨且难度不小。目前,高等院校规划专业按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了城市规划理论系列课程,但采用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老师讲述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一些高校在规划理论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参与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初步积累了理论类课程教学经验,但研讨式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实践探索还很零散和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可以推广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
城市规划理论本身较为抽象和复杂,兼具理工科的逻辑性、社会科学的人文性与管理科学的政策性,理论课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但目前教学内容大多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往往无法结合社会实际去认知,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感觉理论课比较乏味或主观性较强。同时,国内高校城市规划理论教学还不同程度存在缺乏系统性、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有的课程(内容)设置可有可无,有些必需的课程(内容)反而没有开设,亟需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统筹安排。另外,教材缺乏与使用不合理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城市规划理论课教材多样性在逐步丰富,但优秀、适用教材却不多,有些理论课程如《城市总体规划》很重要,但教材建设长期滞后,不利于研讨式教学工作开展和学生自主学习。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不足
目前规划理论课大都采取课堂单向讲授形式,甚至有的是照本宣科,缺乏特色和新颖性,互动交流不足。虽然部分理论课程或某些理论课程的部分环节,教师会采用图片、视频、PPT等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但受制于教学条件、课时安排以及教师对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掌握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整体而言,目前城市规划理论课借助于现代技术还很不够,教学模式与方法仍然较为落后。从学生的角度,只“听”和被动接受理论,会显得过于单调,因而在现代教学方法支持和辅助下,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交流,必然是理论教学中应该注入的新鲜元素。同时,在已有的研讨式及相关教学模式实践中,也遇到了老师一头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其中原因主要是与学生学习习惯的“路径依赖”有关,同时学生本身也存在个体差异,实施研讨式教学,同样也需要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显然,目前国内研讨式教学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也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城市规划教学中也存在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设计课和实习)相互分割和脱节等问题,由于教学时序安排不够合理,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联系不够紧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形式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譬如有些工科院校规划专业低年级课程安排和建筑学基本相同,大三年级后才进入城市规划专业理论课学习阶段,不利于规划理论的“学”、“练”结合,制约了规划理论学习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悟性的发展。
3.教学条件与管理政策滞后,制约了研讨式教学实施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城市(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历史较短,教学设施条件等方面还不完善,如缺乏足够数量的多媒体教室,课堂教学中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不能及时得到展示和演示。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室与小班(分组)教学设施,教学模式方式的丰富度和灵活度受到制约。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教学场地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欠佳,城市规划图书资料库与阅览室、综合分析与模拟实验室等建设也有不同程度滞后,不便于学生查找资料和开展分析研究与讨论活动。缺少合适的作业作品展览空间,不便于理论课研讨成果的实时展示和互动交流。日常教学管理方面,教务管理部门对课堂教学管理过于刚性,不利于理论教学活动的相对灵活安排。总而言之,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既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付诸实践,也需要较高水平的教学设施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和转型发展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及时转变城市(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创造相关条件,深入开展研讨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模式,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是面向新时期社会需求,提高规划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升规划人才培养水平的迫切要求和有效途径[1]。
三、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思路与路径措施
(一)教学改革思路与目标定位
城市规划理论课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从城市(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出发,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应是:基于信息化、经济社会转型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遵循素质教育基本原则和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旨,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增强和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改革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海量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和载体进行快速流通和高效交流。城市规划理论课涉及面广,单纯根据有限教材进行灌输式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城市规划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研讨式教学改革应首先通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厘清相关关键科学问题,如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要素构成与过程特征是什么?影响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并提出该模式的具体形式、实施环节与方法技术。
2.提升面向就业市场的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水平
工科院校城市(城乡)规划专业大多发源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往往擅长于形态设计和形象思维,对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基本规律的科学认知不足,逻辑理性思维和集成创新能力不足。城市(城乡)规划学科具有显著的综合属性,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和深入,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日趋重要和紧迫。通过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面向就业市场、增强城市规划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二)教学改革的关键领域与路径措施
1.改进新时期师生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效力好坏的重要方面。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及相互关系,是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前提条件。我国高校长期实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等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更是如此。因此,应通过研讨式教学改革,探讨师生角色新定位,实现师生关系四个转变:变被动受教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变填鸭式教育为“师生协调一致,团结合作”;变“老师一言堂”为“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最终实现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和“由人以渔”。
2.强化相关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时序安排
目前城市规划理论教学较多地注重单个理论和具体技术的介绍,而缺乏对于城市规划基本规律的讲述和研讨。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新时期规划人才培养要求,在教育部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基础上,通过研讨式教学改革,补充强化“掌握城市(城乡)规划基本规律和演化趋势”、突出“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强、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应面向教学主体学生,按照“基础—专业—专项—专题”4个层次,改革调整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和时序安排,使其在内容上全面系统、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相互衔接且便于学生学习。目前学生对本科所学专业课程缺乏系统了解,应加强专业培养方案教育,为学生提供大学期间专业课程菜单,系统介绍各个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参考书目,方便学生自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征求学生意见,及时优化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与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相互配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增加安排城市规划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宽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采用专题(案例)研讨等方法,开展对城镇化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的最新动态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重大问题的深入分析与讨论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15]。
教学内容的调整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重城市(区域)发展与城市(城乡)规划基本规律内容的份量,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科学原理有更多的了解;二是注重学习借鉴和针对性,尽量提供和创造相关条件,在教学内容中强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发展的因素;三是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注重分析评述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四是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人文性、动态性、及时更新和与时俱进。
3.重构教学组织模式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技术
应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等对话、充分研讨、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重新梳理和构建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组织模式与方法体系。其中完整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模式应主要包括制订教学目标计划、基础知识与研究示范讲解、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分组研究讨论与汇报、全班讨论交流、教师评述总结提高、进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等多个环节(图1)。同时,城市规划理论课有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专项理论课等多种类型,涉及多个不同性质领域,教学模式应有所区别,应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理论课的研讨式教学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包括多媒体讲解、文献检索、资料数据建库、专题研讨、案例分析、集体评议、研究报告撰写、图件绘制交流等。同样,根据不同理论课的类型特征与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采用若干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图1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模式环节
4.改革成绩考核方式,创造教学实施政策条件
根据研讨式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做法,结合课程考核改革工作,改革调整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如采取学习态度与研讨积极性、专题汇报表现、课堂讨论表现、研究报告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课程成绩。成绩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等。通过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式,从根本上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管理,调动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积极性。另外,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在管理政策、教学设施和教学服务等方面,为研讨式教学积极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城市规划研讨式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成效。
[1]崔珩,赵炜.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69-72.
[2]PaulsenF.GermanEducationPastandPresent[M].New York:GeneralBooksLLC,2010.
[3]杨建华,等.德国高等院校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4-15.
[4]张磊,王紫辰.由多样走向规范—北美城市规划理论教学趋势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2(2):67-72.
[5]胡宗球.积极探索研讨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43-44.
[6]梁金龙.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2):53-55.
[7]雷化雨.本科教学中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7):102-106.
[8]彭婷.大学本科课堂研讨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苗东利,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1):131-132.
[10]陈宏滨.主客体因素对研讨式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4-15.
[11]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培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4(5):195-199.
[12]唐子来.不断变革中的城市规划教育[J].国外城市规划,2003 (3):1-3.
[13]陈秉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回顾与发展[J].规划师,2009 (25):25-27.
[14]赵民.“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规划教育”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2009(1):17-18.
[15]焦胜,陈飞虎,邱灿红.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122-125.
ReformPathofSeminarStyleTeachingofTheoreticalCoursesinUrbanPlanning
TANGChang-chun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Theseminarstyleteachinghasbecomeanimportantdirectionofreformand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inChina.The courseofurbanplanningprofessionaltheoryhasthecharacteristicsofcomprehensiveness,professionalityandstrongapplicability,so seminarstyleteachingforthecourseisnecessarywithgoodapplicability.Thisarticlestudiesthedomesticandforeignteachingresearchandpracticeonthebasisofanalysesonthestatusquoandproblemsoftheseminarstyleteachingofurbanplanningtheory class,andthenputsforwardbasicideasforreformandobjectiveslocation.Itproposesthekeyareasandthemeasuresofreform,that is,improvingtheroleofteachersandtheroleofstudentsand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optimizingteachingtargetandthecontent system,innovatingtheteachingmodeandmethodoforganization,reformingperformanceappraisalandimplementationconditions, etc,soastoprovideforward-lookingguidanceandreferencefortheteachingreformofChineseUrbanPlanning.
urbanplanning;theoreticalcourses;seminarstyleteaching;reform
G642.4
]A
1672-934X(2014)05-0115-05
2014-08-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JCZH159);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城市规划专业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唐常春(1976-),男,湖南衡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