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中的教学流程问题
——《武汉市洪山区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成果之一

2014-06-06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陈为庆

成才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型组内学案

■ 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陈 莹 陈为庆

高效课堂中的教学流程问题
——《武汉市洪山区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成果之一

■ 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陈 莹 陈为庆

编者按:由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陈国安副局长主持研究的课题《武汉市洪山区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本刊将陆续刊发其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一、为什么要有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从教学发展史看,任何一个历史发展时期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如中国古代的学→问→思→辩→行,西方近代科学主义的五阶段教学: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好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自上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课程研究开发应用的“5E”教学模式(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至今在美国课堂上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要有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以下三点意义:

第一,教学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中介作用,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观念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必须经历由理念→观念→方法→行为→质升的转变过程。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教学理论的简化形态,便于教师掌握,为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提供实施程序;为设计教学方案,预见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使课改教学理论迅速而成功地得到应用。此外,教师通过学习,掌握和应用教学模式,有利于他们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理论,从而增强教师学习研究现代教学理论的热情,提高教学能力。

第二,教学模式具有示范引导作用,使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发展的道路。教学模式既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同时又直接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模式通常是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加以概括、规范,使之更为成熟、完善,并上升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独特的个性特点。此外,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借鉴,可以极大地提高在职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直接为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方案,使他们能很快地教有所据,尽快地进入高效教学的教师行列,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必要的保障。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借助教学模式可以掌握教学活动的大体结构和框架,使教学有序、有方,避免实践中的从头摸索。

第三,教学模式具有的课堂改革的高效性,便于推广、优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就在于能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设计、运用利于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最佳组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减少无效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建构的教学模式,不仅是精练浓缩的教学程序,而且是具有可行性、典型性和优效性的教学经验、方法,按模式上课,既可以避免学生因为适应不同老师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同时还便于教师直观、迅速地把握和领会其本质,便于推广、优化。

二、为什么要遵循高效课堂教学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对学、群学、展示形式多样),同时也是规范的。

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知识建构过程而设计的,既是合乎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的完整教学程序,又是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要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当组长,都有不同的角色体验。在此基础上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等的学习任务完成及时间要求必须由小组长落实、调控。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打磨、规范,也可以避免预习、展示、反馈环节中不必要的组织磨合工作,做到环节流畅,活而不乱,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纵观高效课堂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基本上都遵从九个基本教学步骤: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学生)→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自我发现问题(试用双色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展示解决方案(组内展示与全班展示结合)→学生归纳提升(师生生成)→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学生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课后分层训练(画知识树或者完成计时训练)。在这九个基本教学步骤的实践基础上,我们提炼归纳出的“享受学堂135”教学模式中的“学、展、点、练、思”五个教学步骤,在常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遵循教学流程的基本教学步骤。

三、高效课堂有几种基本课型?各学科又有哪些特色的课型?

课型,通常是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出不同的课型。它可以从课的性质、教学任务、课程内容构成、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区划分。课型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课型。

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型一般分为两类:

(1)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教学过程某一特定阶段的教学任务,称单一课,通常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检测课、考试讲评课等。(2)在一节课内完成两个以上或全部教学阶段任务,称综合课,通常用于小学中低年级。

如果基于学科知识特点进行课型分类,各学科课型具有不同的亚型,语文的新授课,按内容、体裁的不同,中学语文可分为:有阅读课、朗读课、作文课、古文(文言文)课、小说课、诗歌课……其中阅读课,又可以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作文课又可分为作文理论课、作文训练课、作文讲评课等。

高效课堂课型传承和发展了传统课型分类方法,通常有三种基本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并以此为基础基于各学科知识特点派生出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内容的子课型。语文课的特色课型主要有阅读课、写作课。数学的特色课型有概念课、命题课、习题课。英语的特色课型有语音课、语法(句型)课、词汇课。物理、化学特色课型有概念课、实验课,生物特色课型有概念课、实验课、野外活动考查课。地理特色课型有活动课,信息技术特色课型有操作实践课。

不论是哪一种课型都要基于知识建构过程,同时彰显学科特色,紧扣学科课程具体教学目标而设计,教师可以根据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灵活地去设计各种课型。虽然不同的课型在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但都要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展示、参与的机会。

四、各种课型的教学流程是什么?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类课型是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依据的,其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新授课:“自学——互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导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出现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限时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2)互学(对学、群学)——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对子之间将自学环节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群学解决,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限时完善导学案。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或质疑,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互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出现对照课本找导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

(2)互学——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学习对子互查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小组长主持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导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讲评课:“自纠、互学、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

教师简要分析习题训练或考试的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限时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2)互学(对学、群学)——错题解剖,组内交流

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不同课型,其基本教学流程都是相同的,其基本策略都是“先学后交再教”,是一种做减法式的学习流程。

五、在课堂上实施高效课堂流程时,为什么时间常常不够用?

高效课堂教学时间常常不够用,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

(1)导学案设计不合理,这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学习容量设计的不合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课改初期阶段必须牺牲一定的所谓教学进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有的老师心比较急,仍然按平时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肯定会存在时间不够用的问题。二是展示内容和方式设计的不合理。展示是高效课堂最不好控制时间的环节。一些导学案的问题没有坡度设计,同时又缺乏学法指导,设问过难过深,学生思考和答问游离要点耽误时间。此外,展示站位拖拉,展示内容重复,学生轮流板书、表演拖拉,表达吞吐等以及过分注重开发课本剧、三句半、快板、快书、对联、诗歌、歌唱、舞蹈、绘画等展示形式浪费时间。三是学习时间预设的不合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环节时没有考虑每个环节教与学的内容和所需时间,造成某些环节教学任务多耽误时间。

(2)小组建设不到位。一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学生不预习或者根本就不能按要求进行预习,下发的导学案不能按时完成,只得在课堂上给时间让学生再预习完成导学案。二是小组成员随机组合,没有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建原则科学地建立小组,组员学科结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不利于组内高效合作学习和相互帮扶。三是小组长培训不到位,不能有效组织组员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目的、方法、内容不够明确,造成合作学习的无序和无效。合作学习时,学生对问题争论不休,浪费了很多交流的时间。而某些老师又不能正确地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错误地认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就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学,自己展示,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造成过程冗长,效率低下,时间紧张,完不成预定教学任务。四是小组评价系统不完善,小组缺乏持续而积极的竞争向上的内趋力。

(3)教育教学技术和机智的匮乏。教师如果缺乏娴熟调度课堂的能力,那么就不能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该点拨追问时不知道如何点拨追问,该巡视课堂时不能发现问题,学生发言不积极也无法正确诊断找出病因。于是学生在质疑时争论不休,点评时啰嗦、争论。因此,教育教学技术和机智的匮乏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时间紧张的直接原因。

要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仅仅依靠流程是不够的。在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中,表面上看似乎教师没有什么作为,都是学生主动地读书、认真合作、积极展示,其实这样一个局面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教师努力的结果。没有考核与评价做保障,没有学生培训为前提,就不可能有真正高效的课堂。高效表现在课上,功夫在课下。

因此,要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在课下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要加强集智研备,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科学定制学习目标,设计好导学方案;二是要落实小组建设,加强组内帮扶和激励评价;三是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新课堂教学技能,唯有三者并举,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课型组内学案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乡愁导学案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比例尺(一)”导学案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