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党建工作实效性
2014-06-06中共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 中共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靳 雁
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党建工作实效性
■ 中共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靳 雁
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软实力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地位,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学校是传承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学校文化建设蕴含了党的建设的先进理念,体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确保“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实现的新要求。构建学校文化是教书育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是学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抓手。学校党组织可以通过思想引领、榜样示范、打造队伍、民主保障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主动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全面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为此,武汉市各学校党组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武汉市深入开展教育文化建设年活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更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灵魂。武汉市正朝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教育作为引领社会风尚、提升城市文明的先行者,理应走在文化引领的前列。年初,武汉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将2013年确定为“教育文化建设年”,采取党组织引领与行政主导协同推进的方式,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主抓、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合力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全区域覆盖、全学段推进、全体师生参与,旨在进一步增强武汉教育自身凝聚力、改革内驱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
(一)百日征集凝炼推介武汉教育精神
2013年3月,武汉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启动武汉教育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通过广泛征求教育系统、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历时四个多月,经过初选、专家评审、网友投票,“问津求真追求卓越立德树人”最终成为武汉教育精神表述语。“问津求真”反映了武汉教育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追求卓越”融合了武汉城市精神,体现了武汉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现实状态和价值引领;“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不懈追求。该表述语清新流畅,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表述语确定后,又开展了武汉教育精神代言人进校园、进机关、成果展示、学术论坛、文艺展演等活动,使武汉教育精神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武汉教育人的共识。
(二)五项行动巩固深化学校文化建设
1.引领——彰显学校精神文化
实施办学理念引领行动,通过举办文化讲坛、高峰论坛等活动,引导中小学校凝炼和完善办学理念,审视和定位办学方向,探讨和规划办学愿景,培育传承与创新结合、共性与个性兼备的学校精神。开展了校歌创作演唱、创意校徽征集评选活动,借助彰显学校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向心力和公信度。
2.创新——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实施制度文化创新行动,坚持依法治校,实施民主管理,加大学校制度创新力度。市、区教育党委,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校依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提高学校制度建设的质量和规范。健全落实了覆盖每一所中小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形成了广大师生员工、家长参与办学的良好格局。
3.提升——强化学校行为文化
实施行为文化提升行动,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完善践行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落实行为规范、班级建设、课程融合、实践体验,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项目,全员育人。育人项目。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凝炼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秉持广大教师共同体认的职业操守。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创建了“书香校园”,建设了职工书屋。推进了“儿童歌舞剧进校园”试点,举办了第二届校园合唱节,搭起师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4.夯实——丰富学校课程文化
实施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程,贯彻实施教育部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支持普通高中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加大以素质为核心、文化为支撑、实践为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力度,挖掘、解读和重构学科课程中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打造“中小学德育精品课程”,突出校园文化武汉特色,提高了师生文化的认同感。
5.优化——发展学校环境文化
实施环境文化优化行动,推动和帮助全市各中小学整体规划校园布局,显现精神文化中学校办学核心理念、办学模式、发展愿景、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建设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初步建成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校园绿色网络平台。
二、学校党组织积极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在教育文化建设年活动中,武汉市各基层学校党组织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学校党建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契合点,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形成了学校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一)党组织引领塑造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经过提炼、升华并相对定型后的办学思想精神总和。它包含校风、教风、学风、校史、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这些都是学校的“软环境”,塑造优良的“软环境”,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组建学校内部机构,并同行政领导班子一道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着手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发动全校教师为校训、校歌、“三风”等征稿,定稿之后在学校大会、网站、校报以及校园的显著位置予以宣传,进而使广大师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按照有关要求搞好各自的学习和工作。这一过程使学校文化内涵入脑入心,使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目标和自觉行动。
(二)党组织主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党组织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使之树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成才目标方面成为主导。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党支部通过加强学生道德意识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学校党支部借鉴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经验,开发出以“白帆养成教育、白帆生活课程、白帆节日、白帆争章、小白帆生活学校”为实施载体的一整套白帆生活教育体系,将生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健康生命、幸福生活。同时进一步发挥学校艺术教育、体育工作的优势,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技能水平,逐步塑造学生的个性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党组织保障营造校园人文环境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蔡甸区幸福路中学等学校党支部注重营造宽松关爱的人际环境,倡导“烦恼放在心里,微笑挂在脸上”“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的校园氛围,让教职工以各种形式参与管理,为教职工创造个人发展的空间,引导教师努力树立“多学习、勤思考、多奉献、敢创新”的工作作风。学校党支部将展示年度全区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师风采的主题文化墙打造成一方诗意栖居的家园,让教师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以及生命的价值,用成就感来促进幸福感形成,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和所在团队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提高学校党建工作实效性,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建设文明和谐的学校文化,一刻也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必须切实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使学校党建工作成为文化建设的“方向盘”,使学校党组织成为文化建设的“发动机”,使党员教师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助推器”,充分发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形势下学校党组织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学校党建工作导向作用,把好文化建设方向盘
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社会面临着重大变革,结构调整成为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社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有利益的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方向问题。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好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盘”,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贯彻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统领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将其丰富内涵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培育师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追求,自觉抵制不良文化思潮的冲击,消除非主流文化传播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保证学校文化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融合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二)建设先进党组织文化,不断提升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能力
党组织文化主要指一个党组织所特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价值理念、思维习惯、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等,它是一个党组织的精神旗帜。建设先进的党组织文化,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文化特有的功能发挥,对学校文化将起到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的作用,产生一种巨大的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学校党建工作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先导,运用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和能力,不断为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使思想引领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动机”;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强烈的责任感,使党员干部把学校文化建设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凝聚起广大师生投身学校文化建设的力量;要加强学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以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引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带动学校文化健康向上发展。
(三)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学校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挖掘、积淀、传承与发展学校文化,干部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是关键因素。基层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是关键,“打铁还须自身硬”,学校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和文化建设前列,树标杆、指方向、带队伍、聚力量,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政治上关心、事业上关怀、生活上关爱,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要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专业素养和文化品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感召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把学校文化的内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使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成为自觉的教育行为;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引导骨干教师引领和参与教学研究,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学术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积极将优秀教师发展入党,充分发挥党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党员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全面完成学校文化建设各项任务
畅通民主渠道、实行校务公开,是党组织监督保障作用发挥的最有效载体。面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新任务,学校党组织要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大潮。当前,要积极引导教职员工关注招生考试制度等各项改革,积极探索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条件下的课程文化新构建,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文化、师生行为文化、学校环境文化等新构建,要坚持以党建带群团建设,积极整合学校资源,有效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组织作用,共同参与和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全面完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