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分析

2014-06-05任福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9期
关键词:脊髓型融合术前路

袁 驰* 任福泉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辽宁 大连 116001)

颈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分析

袁 驰* 任福泉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辽宁 大连 116001)

目的对比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应用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术中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颈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症状缓解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故其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Cage植骨融合术;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前路减压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其多为颈椎间盘突出、椎体边缘形成的骨赘引起脊髓受压或缺血,继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好发于中老年人[1]。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多需手术治疗,我院分别采用颈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和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在此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其中男41例,女33例,年龄39~72(44.8±8.6)岁。患者均出现颈部脊髓受压的症状及体征,患者均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颈椎MRI检查,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术前病程3个月~20年,平均18.4个月。病变累及节段:单节段42例,双节段25例,三阶段5例。44例患者应用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

1.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后,患者仰卧位,颈后垫高使颈部处于过伸后仰位。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斜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血管鞘与内脏鞘之间钝性分离到椎体前部,显露椎体后用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病变椎间隙后放置椎体牵开器,并调节张力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切除椎间盘,用刮匙及椎板咬骨钳去除钩突关节尾部、上下椎体后缘的骨赘,充分减压,刮除上下终板的软骨,彻底清除椎间盘。观察组从髂嵴取骨但保留髂骨外板,将植好骨Cage植入椎间隙。对照组椎间植入带皮质髂骨块,并于椎体前钛板内固定。C形臂X线机确认内固定物位置及椎间高度满意后,放置引流条,逐层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24~48 h拔除引流条, 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激素3 d。颈围保护6周左右,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了解内植物位置、植骨融合及颈椎曲度等情况。

1.4 疗效评定指标:JOA评分[2]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颈椎融合率,判断依据: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正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块或Cage与相邻椎体间的区域,如果二者之间无运动且植骨无萎缩未出现透光区为融合成功[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12个月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对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与术前的JOA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明显得到改善,但两组之间术后的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椎间均达到融合(44/44,100%),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且未融合,其余均融合(29/30,96.7%),两组间融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术后3~12个月观察组42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95.5%),对照组22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73.3%),但在症状改善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出现1例Cage轻度前方移位,对照组1例螺钉松动椎间未融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2种方法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

表2 2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3 讨 论

研究表明,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椎体退行变及相邻软组织退变后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受压或缺血,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1]。脊髓型颈椎病早期有颈部疼痛、上肢无力麻木、手部精细运动功能减弱、下肢快速步态困难、Hoff-mann征阳性等表现;晚期常有常规步态困难、下肢痉挛、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等表现[4]。影像学检查尤其是颈椎MRI有助于诊断。多数学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解除压迫以缓解病变的持续发展。

随着内固定器械及椎间融合技术的发展,经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得到进一步推广。颈椎Cage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高温及抗腐蚀,且稳定性极好[5],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内固定材料的良好选择。颈椎Cage内固定物能够较好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其上下面有锯齿样结构增加摩擦力使之不易移动,与钛板对比其应力遮挡较小,更有利于椎间愈合[6]。由于Cage众多优点且满足临床要求故出现Cage植骨融合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Cage植骨融合术可明显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症状缓解方面均显著优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Cage植骨融合术能够大大缓解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经颈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症状缓解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高岩,刘振利,刘艳兵.脊髓型颈椎病病因病例研究现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6):76-77.

[2] Gembun Y,Nakayama Y,Shirai Y,et al.Surgical results of lumbar discherniation in the elderly[J].J Nippon Med Sch,2001,68(1):50-53.

[3] 李雷,崔少千,王欢,等.颈椎前路带锁钛钉板系统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1):28-30.

[4] 史建刚,贾连顺,袁文.脊髓型颈椎病误诊误治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3):216-217.

[5] Wilkinson JS,Mann SA,Stoneham GW,et al.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lordosis with the PEEK cage and the cervical plate[J]. Can J Neurol Sci,2011,38(1):72-77.

[6] Song KJ,Choi BW,Kim GH,et al.Usefulness of polyetheretherketo ne(PEEK)cage with plate augmentation for anterior arthrodesis in traumatic cervical spine injury[J].Spine J,2010,10(1):50-57.

R681.5

B

1671-8194(2014)29-0204-02

*通讯作者:E-mail:491635661@qq.com

猜你喜欢

脊髓型融合术前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前路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