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6-05王玉维
王玉维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辽宁 瓦房店 116314)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玉维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辽宁 瓦房店 11631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有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58例,治疗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桂哌齐特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显效的患者有35例(60.35%),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显效的患者有23例(39.66%),总有效率为70.69%。且经统计学处理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中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近些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增多,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的患者局部脑组织区域的血液供应障碍及缺血缺氧性病变或坏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相对应的神经功能的缺失[2]。急性脑梗死根据其发病机制的差异可以分为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血栓的形成等不同类型,其中脑血栓的形成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类型,约占55%。急性脑梗死的伤亡率及致残率都比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康复与预后都意义重大[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凝集、溶栓以及脑保护剂等药物综合性治疗的方法,且已有临床研究显示该治疗方法起效迅速、治疗效果也比较好。近两年来,我院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该疾病,并比较其与采用药物桂哌奇特的差异,现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有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5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脑血管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已经过脑部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病程<5 h,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为59.5岁;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有19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有39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有5例,伴有冠心病的患者有7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有11例;经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1.69±1.77)分。对照组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49.5~74岁,平均年龄为60.9岁;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有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有37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有4例,伴有冠心病的患者有9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有12例;经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1.25±2.16)分。患者的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排除颅内出血史、心肌梗死史、肝、肾等严重性疾病,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NIHSS评分等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本研究中所有的患者均在减轻患者脑水肿及改善脑细胞代谢的基础上,再进行以下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或桂哌奇特药物进行治疗。
1.2.1 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即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剂量为0.8 mg/kg(最大剂量为80 mg),首先取10%于1 min内完成静脉注射;剩余的药物则进行连续静脉滴注,并于60 min滴完。在溶栓24 h后,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系列以及头颅CT的复查排除出血之后,再给予药物阿司匹林,口服200 mg/d,连续服用两周后,改为100 mg/d。
1.2.2 采用药物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桂哌齐特注射液进行治疗,取320 mg该药物,加5%的30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匀之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2周为1个疗程。
上述患者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同时还要给予常规的基础性治疗,如对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相应的要做好降糖、降压治疗,同时要进行细胞代谢药物辅助性治疗。还要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24 h、1周、2周及3周分别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此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要通过复查颅部脑CT的检查观察有无继发性脑出血状况及其发生率、病死率来评价治疗安全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4]:根据急性脑梗死的有关标准及其临床评价指标制定如下的疗效判定标准。其中显效为: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确定为0级;有效: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减少36%~90%,病残程度确定为1-2级。无效: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减少低于30%,病残程度确定为3级。
1.4 统计学处理:记录、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得数据,对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并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工作。最终得到P<0.05,即经统计学处理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桂哌奇特两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比较表
见表1。上述两组数据比较处理后,又对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得*P<0.05,即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更加严重[5]。目前,临床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最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6]。其中,尿激酶作为第一代静脉溶栓药物,具有价格低廉、方便使用、溶栓能力强等特点,然而由于缺乏溶栓特异性,容易引起循环中的高纤溶状态,从而导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第二代静脉溶栓药物,作为一种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和天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相同的作用,通过特异性地与血栓中纤维蛋白结合的纤维酶原结合,且能够避免系统性纤溶状态的发生[7]。桂哌齐特作为一种弱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不仅能够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能够通过改善脑部细胞的缺血、缺氧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然而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不能够快速发挥溶血栓的作用,因此临床疗效不如特异性的静脉溶栓药物。在本临床研究中,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的。
综上,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1] 张微微,石进,马维娅,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4): 170-172.
[2] 谭安雄,李金成,王玉银,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651-653.
[3] 周辉,刘勇,沈晓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肽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33): 20-22.
[4] 刘保茹,牛平,朱瑜龄,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3):223-226.
[5] 吴景芬,常有军,吴文斌,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和实践,2009, 15(2):158-160.
[6] 林雪云,王齐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23-26.
[7] 刘富东,洪丽蓉,方淳,等.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19(8):13.
R743.33
B
1671-8194(2014)34-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