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的分析
2014-06-01翟桂兰
翟桂兰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GMER), 从职业操守、医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这七个方面对世界各地医学生的培养制定了标准。其中, 临床基本技能是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点内容, 但它又是教学中最大难点之一, 更是医学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1]。
1 建立新教学模式的背景
《执业医师法》规定, 临床带教, 必须取得患者的同意;而患者维权意识逐渐提高, 医患关系逐步从传统的医生主导、患者盲从的模式, 向医患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模式转变[2,3], 造成实习学生无法找到足够的病例学习临床技能;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 各医药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缺乏。上述情况造成学生仅仅是在患者床边听教师讲一遍某项技能操作方法, 看一次教师的正确操作, 鲜有实践机会, 这样的训练不足以掌握该项临床技能。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能在患者身上进行相关临床技能的训练, 形成临床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脱节,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 原来主要依靠临床见习来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传统做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 在新医改的需求下寻找新的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模式成为必然。
2 新教学模式的构成
本校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 摸索出一套系统化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体格检查视频课件相结合为基础, 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进行示范教学, 以模拟手段创造不依赖真实患者的临床技能教学方法, 从原来的病房床边教学发展到实验室通过特殊模型设备完成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②研制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体格检查视频课件, 弥补教学课时有限、不能经常复习这些操作的缺陷;③结合示范教学与视频课件, 使学生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上反复训练,使学生在进入临床之前能够以规范的动作完成技能操作, 提高他们临床见习实习的效率;④对学生进行标准的临床技能考核;⑤最后, 进入临床实践。
2.1 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的配备 购置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 该模型可以模拟所有疾病的体征, 通过参数设置,可让学生对疾病的特定指症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 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 即通过问、视、触、叩、听的基本手法获得临床资料。使学生接触近似于真实的病例特征, 使教学更具真实性、趣味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习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 增加教学的互动性, 加强教与学的交流[4]。
2.2 视频课件的研制 根据第七版《诊断学》全身体格检查大纲, 结合临床实际编写操作标准, 之后由有临床经验和诊断学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操作, 并进行录制, 同时注意添加临床上少见和罕见疾病的体征, 以弥补临床实践中不能见到该病例的不足。
3 实验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3.1 实验分组 检验该新教学模式的效果, 实验分两个部分构成:①采集84名未培训前同学临床技能考核成绩, 随后将学生按析因设计方案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 A组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进行培训, B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 三个月后, 采集所有同学临床技能考核成绩。②随机选取本校实习生202人, 按照随机数表, 平均分为系统化教学模式组和传统带教模式组, 学习三个月后, 比较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
3.2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 第一组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二组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析因设计分析 结果显示, 传统带教模式和系统化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成绩的效果不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4.2 等级资料分析 学生考核成绩90~100分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 60~75分为及格, <60分为不及格。分析两种教学模式详见表2。
表1 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成绩的比较(分)
表2 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P<0.01, 按α=0.05的水准,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认为传统带教组和系统教学组的效果不同, 系统教学组的平均秩次(85.99)小于传统带教组的平均秩次(117.01), 故可认为系统教学组的效果优于传统带教组。
5 讨论
随着教育规模逐渐扩大, 医学院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以及社会的发展机制日益健全, 相关矛盾愈加激化。因为缺少示教病例, 理论与实践分离, 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感下降, 故临床技能掌握不够深入、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等;同时医学生人数逐渐增多, 愿意配合教学活动的患者越来越少, 即使同意配合的这少部分患者对学生在自己身反复操作易产生反感[5]。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资源不足, 优化调整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 系统化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
经过析因设计可以得知, 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等级资料分析可以认为, 系统教学组的效果优于传统带教组。可见, 本校建立的系统化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该模式注重学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教学、科研、临床因人制宜;面向新医改政策, 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 非常有助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加快青年医学人才的成长, 真正培养出“下得去、用的上、留得住、干得好”高级应用型骨干卫生人才[6]。同时, 该教学模式适应了医疗改革的新需求, 培养医学生规范的临床技能操作、不过分依赖于机械辅助检查, 提高整体医疗素质, 为走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模式是本校教学的进步, 是本校教学经验的科研成果, 值得向广大院校推广。
[1] 高卉, 白育庭.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3):281-282.
[2] 纪广玉, 徐正梅, 马兵, 等.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前临床技能培训的探索和实践.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3):645-648.
[3] 齐建强, 李鹏董, 任新生.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6(3):118-119.
[4] 李璩怡, 郭雯珲.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西医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14(3):124-125.
[5] 何晓峰, 史雯静, 张存泰, 等.电子标准化病人在I临床技能多站考试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22):35 l8-3520.
[6] 王长远, 秦俭, 孙长怡.ECS在全科医师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7):91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