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的产业瓶颈
2014-06-01乐阳
文/乐阳
智能物流的产业瓶颈
文/乐阳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为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需要把货物规划为整齐划一的作业单元,托盘恰恰是这种单元的最佳载体。托盘与叉车的配合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装卸搬运效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托盘标准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小小的托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物流产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瓶颈”。
物流系统的最小因子
托盘是物流系统中最小的作业单元。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中对托盘的定义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物品的水平平台装置。”托盘和集装箱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与后者相比,托盘在生产、运输、仓储和流通等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作为物流运作过程中重要的装卸、储存和运输设备,托盘与叉车配套使用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为现代物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实现物品包装的单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提到托盘,就不能不提托盘作业。托盘是使静态货物转变为动态货物的媒介物——载货平台,而且是活动的平台,或者说是可移动的地面。即使放在地面上失去灵活性的货物,一经装上托盘便立即获得了活动性,成为灵活的流动货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可以转入运动的准备状态中。这种以托盘为基本工具组成的动态装卸方法,就叫做托盘作业。
托盘作业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装卸效果,还使仓库建筑的形式、船舶的构造、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的装卸设施以及管理组织都发生了变化。托盘作业还是迅速提高搬运效率和使材料流动过程有序化的有效手段,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例如铁路作业,线路上的运输是一次完成的,但是其前后的换装作业则大约需要6到8次。假如这6到8次的换装作业,每次都要将托盘上的货物转移到别的托盘上,全程的装卸作业就很繁重,这会丧失托盘运输的效果。反之,如果货物在始发地装上托盘之后,不管途中有怎样复杂的货物储运作业过程,都不改变托盘上货物的原状,直达终点,就能充分发挥托盘运输的效果,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标准化的托盘。
国内托盘标准化程度低
只有标准化的托盘,才能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托盘在装卸搬运、保管、运输和包装等各个物流环节的效率化中,都处于中心地位。所以,托盘的规格尺寸,是包装尺寸、车厢尺寸、集装单元尺寸的核心。只有以托盘尺寸为标准,决定包装、卡车车厢、火车车厢、集装箱箱体等配套规格尺寸和系列化规格标准,才最能体现装卸搬运、保管、运输和包装作业的合理性和效率。
除此之外,托盘的规格尺寸还涉及到集装单元货物尺寸。集装单元货物尺寸又涉及到包装单元尺寸、卡车车厢、铁路货车车厢、仓库通道及货架尺寸,甚至关系到物流的基础设施,如火车站、港口、码头等货物装卸搬运场所的构造、装卸搬运机具的标准尺寸。因此,托盘的标准化,不单单是托盘本身的租赁、流通和循环使用的前提,也是实现装卸搬运、包装、运输和保管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决定因素。因此没有托盘规格尺寸的统一,没有以托盘为基础的相关设施、设备、装置、工具等的系列化标准,也只能做到局部物流的合理化,难以达到整体物流的合理化。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托盘使用单位往往只根据自己产品的包装设计订制托盘,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把托盘作为企业内部的周转工具,因此托盘很少离开企业,这大大降低了托盘的使用效率。托盘制造商则是依据客户要求生产托盘,因此我国现有托盘尺寸规格混乱,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调研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托盘保有量约9.1亿片,流通的托盘规格有30多种,规格混乱的托盘在装载商品后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单元,与运输车辆、仓库、集装箱等不配套,致使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都较低。
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速,托盘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加快托盘标准化进程,进而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已经成为国内物流企业和标准化专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国正在加速构建自己的托盘标准体系,已经公布的“联运通用平托盘”系列国家标准主要有四个:《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联运通用平托盘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联运通用平托盘试验方法》和《联运通用平托盘木质平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