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及评价
2014-05-30郝桂林
郝桂林
摘 要:通过对20个玉米新品种在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的集中展示,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性状,观察各玉米新品种在阜阳市颍州区的高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从中筛选出最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2012年;颍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72-03
1 参试品种
第1组:高密度组品种(4 500株/667m2)中单909、高玉2067、浚单29、鲁单818、郑单958(ck)。
第2组:中密度品种(4 000株/667m2)登海605、先玉335、滑玉15、沈单21、农华101、隆平206、宏大8号(ck)。
第3组:低密度品种(3 500株/667m2)丰玉6号、安囤8号、苏玉20、滑玉16、秦龙14、宁玉614、中科4号(ck)。
2 展示地点及布局
展示地点设在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叶寨行政村叶寨种粮大户葛浩新承包土。每个品种试验面积667m2(55.58m×12m),每品种之间间隔1.34m。展示品种10个为一排,第一排、第二排中间及两边各设走道2m,周边设保护行。
3 试验设计
(1)高密度组:5个品种,4 500株/667m2,行距67cm,株距22cm。(2)中密度组:8个品种,4 000株/667m2,行距67cm,株距25cm。(3)低密度组:7个品种,3 500株/667m2,行距67cm,株距28cm。
4 田管措施
4.1 整地施肥 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kg,用大型拖拉机深耕25cm,用旋耕机旋耕2次,起垅宽67cm、高20cm。
4.2 播种育苗 于2012年6月14日人工按照每品种标杆定点穴播,每穴2~3粒,播后于6月15日喷灌浇水,6月17日喷施玉米芽前除草剂“乙莠”120mL/667m2,6月19日出苗。6月28日间苗,7月2日定苗。
4.3 施肥、培土、浇水 7月16日每667m2追施尿素15kg,7月17日人工培土,7月18日浇水,7月30日每667m2追施尿素10kg,8月2日浇水(全为喷灌)。
4.4 防治病虫害 7月17日每667m2用20%“康宽” 10mL防治玉米螟,8月15日每667m2用20%“康宽”10mL+40%多菌灵100g防治玉米螟和叶斑病。
4.5 收获期 10月2日田间调查及测产取样,10月3日收获。每品种4点取样,各15m2,共60m2。参试品种生育期、生育性状、考种性状及产量结果详见表1、表2。
5 气象条件
6月份降水50mm,主要在6月10日前及6月24日,7月1~5日降雨60~80mm,7月15日至8月10日连续25d干旱无雨。
6 品种综述
6.1 中单909 2011年黄淮海国审品种,全生育期100d,比对照晚2d,株高240cm,穗位高100cm,株型紧凑,高抗倒伏,高抗大小斑病、茎腐病、锈病,果穗筒型,穗长17.1cm、穗粗4.7cm,秃顶0.3cm,穗行数14.2cm,行粒数33粒,千粒重360g,出籽率91.6%,白轴,半硬粒型,黄粒。平均单产732.1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3%,居第一位。该品种耐密、抗倒、抗病,千粒重、出籽率均高于对照郑单958,但穗粗比郑单958少0.3cm,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应在颍州区推广种植。
6.2 鲁单818 2011年安徽省引种认定品种,全生育期100d,比对照晚2d,株高270cm,穗位高110cm,株型紧凑,有轻度倒伏,高抗大小斑病、纹枯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锈病、青枯病,果穗筒型,穗长18.8cm、穗粗4.9cm,秃顶2.0cm,穗行数14.8行,粒数30.6粒,千粒重392g,出籽率90.2%,浅红轴,黄粒,半硬粒型。平均单产732.11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2%,居第二位。该品种产量性状较好,感锈病、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在我区推广中要注意生育后期防病及化控防倒伏。
6.3 郑单958 2000年国审品种,在本试验中为对照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抗倒、抗病性均较好,已在我区推广种植多年,属高产、稳产、耐密、适应机械化作业的优良品种,但在推广中应注意生育后期如连阴天较多,注意防治锈病,以防早衰。
6.4 高玉2067 2011年安徽省审定品种,该品种2012年在新品种展示中,平均单产681.9kg,比对照减产3.8%,减产不显著。该品种在4 500株/667m2密度下表现抗倒、抗病,果穗结实性较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我区推广。
6.5 浚单29 2011年黄淮海国审品种,平均单产607.8kg,比对照郑单958减产14.3%。生育后期高感锈病,在7月下旬及8月上旬的高温干旱中果穗籽粒有1/6左右败育,千粒重降至310g。如农户种植,应推迟播期至6月25日左右,并注意在生育后期防治锈病。下一年可继续展示。
6.6 登海605 2010年黄淮海国审品种,该品种2012年在新品种展示中平均单产582.08kg,比对照宏大8号减产2.2%。株型紧凑,叶片稀疏,抗倒伏性较好,秃顶较大,平均为4.7cm,粒数较少,出籽率较低,主要原因是7月底、8月初高温引起结实不良。如农户种植,播期应推迟至6月18日后,可减轻高温对散粉及结实的影响。下一年可继续展示。
6.7 先玉335 2003年黄淮海国审品种,平均单产560.19kg/667m2,比对照宏大8号减产5.9%,减产原因同登海605。该品种在我区推广种植多年,表现为年际间产量变化较大,属高产不稳产品种,播种在6月上旬的易受灾飞虱传播病毒而感病毒病,易受高温影响,造成秃顶过大及出籽率较低,且生育后期易感锈病。因此,本地区农户应慎重种植,建议不再作为主推品种。endprint
6.8 宏大8号 2007年安徽省审定品种,该品种为展示品种中4 000株/667m2密度对照品种(安徽省区试3 800株/667m2低密组对照)。该品种属高抗性(抗倒、抗病,中小穗型品种)在本省种植多年,在4000株/亩密度下,表现抗病性较强,结实性和稳产性较好。可继续推广应用和下一年作为4 000株/667m2对照品种。
6.9 滑玉15 2009年黄淮海国审品种,在2012年展示田中平均单产658.7kg/667m2,比对照宏大8号增产10.6%。株型紧凑,抗倒、抗病性均较强,果穗筒型,果穗较粗,达5.3cm,千粒重400g,出籽率88%,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应在我区推广种植。
6.10 浚单20 株型紧凑,果穗筒形,综合抗性及适应性较好,受高温影响造成结实不良,平均单产649.75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9.1%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迟到6月15~20日。
6.11 沈单21 株型紧凑,抗倒、抗病性均较强,抗病、抗到性较强,但在高温条件下结实性不良,平均单产623.08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4.6%,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到6月15~20日。
6.12 农华101 株型紧凑,果穗长筒型,抗病、抗倒性中等,但在高温条件下结实性不良,平均单产625.24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5.0%,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到6月15~20日。
6.13 隆平206 2008年安徽省审定品种,平均单产659.14kg/667m2,比对照宏大8号增产10.7%,居中密度组第一位。该品种在我区种植4a,表现抗病、抗倒,高产稳产,果穗筒型,属中大穗型,果穗较粗5.2cm,千粒重较高为382g,出籽率90%。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宜大面积在我区推广种植,在中等肥水条件下适宜密度为3 500~3 800株/667m2,密度超过4 000株/667m2有倒伏风险。
6.14 丰玉6号 2012年安徽区试品种,平均单产577.46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减产10.8%。株型半紧凑,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不一致,与现有品种相比无明显优势,不宜在审定前种植。
6.15 安囤8号 2008年安徽省审定品种,平均单产654.95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增产1.1%。全生育期99d,株高280cm,穗位高115cm,高抗大小斑病、锈病、茎腐病,中抗黑粉病,果穗筒型,穗长18.2cm、粗5.2cm,秃顶2.6cm,穗行数16.2cm,行粒数32.4粒,千粒重380g,出籽率84.6%,黄粒白顶,白轴,半马齿型。属大穗型高抗性品种,在我区种植几年,表现高产稳定,适应性较强,适应在我区推广种植,适应种植密度为3 500~3 800株/667m2。
6.16 秦龙14 2011年安徽省认定品种,平均单产670.57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增产3.5%。全生育期102d,比对照晚熟3d,株型半紧凑,株高260cm,穗位高100cm,有轻度倒伏10%,高抗大小斑病、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锈病、青枯病,果穗筒型,穗长18.3cm、粗5.6cm,秃顶0.2cm,穗行数17.2cm,行粒数32.8粒,千粒重386g,出籽率84.2%,黄粒白轴,半硬粒型。属中大穗型,果穗较粗,千粒重较高,出籽率较低,适宜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m2,可在我区喜好种植大穗型品种的地区推广种植。
6.17 苏玉20 株型半紧凑,果穗较粗,除轻感锈病外,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亩产598.05kg,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7.7%,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18 滑玉16 株型半紧凑,果穗长筒型,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单产612.12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5.5%,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19 宁玉614 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形,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单产597.90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7.8%,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20 中科4号 该品种在我区推广种植5a以上,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主要特点为大穗、高抗病、早熟,高产、稳产性、适应性均较强,主要缺点在4 000株/667m2密度以上易倒伏、茎折,出籽率较低。在我区推广高峰时达到7万~8万/667m2,占总面积的30%左右,这几年逐浙为隆平206、郑单958等品种代替。该品种依然可作为我区喜好种植低密度品种的地方推广的大穗型品种之一推广,适应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m2。
7 建议
根据2013年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及大田生产中各品种的表现,建议2013年颍州区夏玉米主推品种为:(1)高密度品种:郑单958、中单909、鲁单818;(2)中密度品种:隆平206、滑玉15、浚单20;(3)低密度品种:秦龙14、安囤8号、中科4号。其余品种可作搭配品种种植。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6.8 宏大8号 2007年安徽省审定品种,该品种为展示品种中4 000株/667m2密度对照品种(安徽省区试3 800株/667m2低密组对照)。该品种属高抗性(抗倒、抗病,中小穗型品种)在本省种植多年,在4000株/亩密度下,表现抗病性较强,结实性和稳产性较好。可继续推广应用和下一年作为4 000株/667m2对照品种。
6.9 滑玉15 2009年黄淮海国审品种,在2012年展示田中平均单产658.7kg/667m2,比对照宏大8号增产10.6%。株型紧凑,抗倒、抗病性均较强,果穗筒型,果穗较粗,达5.3cm,千粒重400g,出籽率88%,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应在我区推广种植。
6.10 浚单20 株型紧凑,果穗筒形,综合抗性及适应性较好,受高温影响造成结实不良,平均单产649.75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9.1%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迟到6月15~20日。
6.11 沈单21 株型紧凑,抗倒、抗病性均较强,抗病、抗到性较强,但在高温条件下结实性不良,平均单产623.08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4.6%,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到6月15~20日。
6.12 农华101 株型紧凑,果穗长筒型,抗病、抗倒性中等,但在高温条件下结实性不良,平均单产625.24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5.0%,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到6月15~20日。
6.13 隆平206 2008年安徽省审定品种,平均单产659.14kg/667m2,比对照宏大8号增产10.7%,居中密度组第一位。该品种在我区种植4a,表现抗病、抗倒,高产稳产,果穗筒型,属中大穗型,果穗较粗5.2cm,千粒重较高为382g,出籽率90%。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宜大面积在我区推广种植,在中等肥水条件下适宜密度为3 500~3 800株/667m2,密度超过4 000株/667m2有倒伏风险。
6.14 丰玉6号 2012年安徽区试品种,平均单产577.46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减产10.8%。株型半紧凑,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不一致,与现有品种相比无明显优势,不宜在审定前种植。
6.15 安囤8号 2008年安徽省审定品种,平均单产654.95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增产1.1%。全生育期99d,株高280cm,穗位高115cm,高抗大小斑病、锈病、茎腐病,中抗黑粉病,果穗筒型,穗长18.2cm、粗5.2cm,秃顶2.6cm,穗行数16.2cm,行粒数32.4粒,千粒重380g,出籽率84.6%,黄粒白顶,白轴,半马齿型。属大穗型高抗性品种,在我区种植几年,表现高产稳定,适应性较强,适应在我区推广种植,适应种植密度为3 500~3 800株/667m2。
6.16 秦龙14 2011年安徽省认定品种,平均单产670.57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增产3.5%。全生育期102d,比对照晚熟3d,株型半紧凑,株高260cm,穗位高100cm,有轻度倒伏10%,高抗大小斑病、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锈病、青枯病,果穗筒型,穗长18.3cm、粗5.6cm,秃顶0.2cm,穗行数17.2cm,行粒数32.8粒,千粒重386g,出籽率84.2%,黄粒白轴,半硬粒型。属中大穗型,果穗较粗,千粒重较高,出籽率较低,适宜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m2,可在我区喜好种植大穗型品种的地区推广种植。
6.17 苏玉20 株型半紧凑,果穗较粗,除轻感锈病外,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亩产598.05kg,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7.7%,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18 滑玉16 株型半紧凑,果穗长筒型,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单产612.12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5.5%,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19 宁玉614 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形,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单产597.90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7.8%,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20 中科4号 该品种在我区推广种植5a以上,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主要特点为大穗、高抗病、早熟,高产、稳产性、适应性均较强,主要缺点在4 000株/667m2密度以上易倒伏、茎折,出籽率较低。在我区推广高峰时达到7万~8万/667m2,占总面积的30%左右,这几年逐浙为隆平206、郑单958等品种代替。该品种依然可作为我区喜好种植低密度品种的地方推广的大穗型品种之一推广,适应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m2。
7 建议
根据2013年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及大田生产中各品种的表现,建议2013年颍州区夏玉米主推品种为:(1)高密度品种:郑单958、中单909、鲁单818;(2)中密度品种:隆平206、滑玉15、浚单20;(3)低密度品种:秦龙14、安囤8号、中科4号。其余品种可作搭配品种种植。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6.8 宏大8号 2007年安徽省审定品种,该品种为展示品种中4 000株/667m2密度对照品种(安徽省区试3 800株/667m2低密组对照)。该品种属高抗性(抗倒、抗病,中小穗型品种)在本省种植多年,在4000株/亩密度下,表现抗病性较强,结实性和稳产性较好。可继续推广应用和下一年作为4 000株/667m2对照品种。
6.9 滑玉15 2009年黄淮海国审品种,在2012年展示田中平均单产658.7kg/667m2,比对照宏大8号增产10.6%。株型紧凑,抗倒、抗病性均较强,果穗筒型,果穗较粗,达5.3cm,千粒重400g,出籽率88%,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应在我区推广种植。
6.10 浚单20 株型紧凑,果穗筒形,综合抗性及适应性较好,受高温影响造成结实不良,平均单产649.75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9.1%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迟到6月15~20日。
6.11 沈单21 株型紧凑,抗倒、抗病性均较强,抗病、抗到性较强,但在高温条件下结实性不良,平均单产623.08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4.6%,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到6月15~20日。
6.12 农华101 株型紧凑,果穗长筒型,抗病、抗倒性中等,但在高温条件下结实性不良,平均单产625.24kg/667m2,比对照品种宏大8号增产5.0%,在本地区种植播期宜推到6月15~20日。
6.13 隆平206 2008年安徽省审定品种,平均单产659.14kg/667m2,比对照宏大8号增产10.7%,居中密度组第一位。该品种在我区种植4a,表现抗病、抗倒,高产稳产,果穗筒型,属中大穗型,果穗较粗5.2cm,千粒重较高为382g,出籽率90%。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宜大面积在我区推广种植,在中等肥水条件下适宜密度为3 500~3 800株/667m2,密度超过4 000株/667m2有倒伏风险。
6.14 丰玉6号 2012年安徽区试品种,平均单产577.46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减产10.8%。株型半紧凑,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不一致,与现有品种相比无明显优势,不宜在审定前种植。
6.15 安囤8号 2008年安徽省审定品种,平均单产654.95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增产1.1%。全生育期99d,株高280cm,穗位高115cm,高抗大小斑病、锈病、茎腐病,中抗黑粉病,果穗筒型,穗长18.2cm、粗5.2cm,秃顶2.6cm,穗行数16.2cm,行粒数32.4粒,千粒重380g,出籽率84.6%,黄粒白顶,白轴,半马齿型。属大穗型高抗性品种,在我区种植几年,表现高产稳定,适应性较强,适应在我区推广种植,适应种植密度为3 500~3 800株/667m2。
6.16 秦龙14 2011年安徽省认定品种,平均单产670.57kg/667m2,比对照中科4号增产3.5%。全生育期102d,比对照晚熟3d,株型半紧凑,株高260cm,穗位高100cm,有轻度倒伏10%,高抗大小斑病、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锈病、青枯病,果穗筒型,穗长18.3cm、粗5.6cm,秃顶0.2cm,穗行数17.2cm,行粒数32.8粒,千粒重386g,出籽率84.2%,黄粒白轴,半硬粒型。属中大穗型,果穗较粗,千粒重较高,出籽率较低,适宜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m2,可在我区喜好种植大穗型品种的地区推广种植。
6.17 苏玉20 株型半紧凑,果穗较粗,除轻感锈病外,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亩产598.05kg,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7.7%,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18 滑玉16 株型半紧凑,果穗长筒型,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单产612.12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5.5%,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19 宁玉614 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形,抗倒、抗病性均较强,平均单产597.90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科4号减产7.8%,适宜于低密度种植。
6.20 中科4号 该品种在我区推广种植5a以上,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主要特点为大穗、高抗病、早熟,高产、稳产性、适应性均较强,主要缺点在4 000株/667m2密度以上易倒伏、茎折,出籽率较低。在我区推广高峰时达到7万~8万/667m2,占总面积的30%左右,这几年逐浙为隆平206、郑单958等品种代替。该品种依然可作为我区喜好种植低密度品种的地方推广的大穗型品种之一推广,适应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m2。
7 建议
根据2013年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及大田生产中各品种的表现,建议2013年颍州区夏玉米主推品种为:(1)高密度品种:郑单958、中单909、鲁单818;(2)中密度品种:隆平206、滑玉15、浚单20;(3)低密度品种:秦龙14、安囤8号、中科4号。其余品种可作搭配品种种植。 (责编:张宏民)endprint